《瓦爾登湖》:斂物慾而修自身清華

梭羅說:“儘管我們生活在圓中,但能從一個圓心畫出多少條半徑,就有多少種生活之道。”

《瓦爾登湖》:斂物慾而修自身清華

一直嚮往晚年的時候,能在鄉下過一種簡單寧靜的田園生活。

也曾無數次憧憬著,將來有一天,能約上三倆知己,從城市的喧囂中一起逃離,尋一個美麗的山村,覓一處清幽的土地,建一座寧靜的小院,過一種素簡的生活。

讀了梭羅的《瓦爾登湖》,內心的願望愈加強烈,愈發想掙脫這世俗生活的桎梏。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哲學家亨利·戴維·梭羅先生創作於一八五四年的一本散文集。

書中描繪了作者在瓦爾登湖畔兩年多獨居生活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抒發了作者對物質生活的厭倦,對崇高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對人生、對大自然的種種感悟。

梭羅是個自然主義者,他所有的作品都以迴歸自然為主題。他從1845年7月到1847年9月,獨自在瓦爾登湖邊與大自然親密接觸,與各種生靈們和平共處,悠然自得地生活了兩年零兩個月。

在這期間,梭羅始終保持閒適恬淡的心境,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洗禮中……

他一邊唱歌,一邊伐木,用沾滿松樹木香的手,不緊不慢地在山林深處,在瓦爾登湖畔,搭建了一個簡單的小木屋。

他穿農家織的衣服,用自己做的傢俱,吃自己種的糧食,啃自己烤的麵包。

他在房子附近種了豆子、土豆、玉米、豌豆、蘿蔔、松樹和山核桃。他烤麵包,省去了酵母、糖或者鹽,麵包依然美好。

他獨居於山林低處的瓦登爾湖畔,與群鳥野獸為鄰。紅松鼠常在黎明將他叫醒,在屋頂和牆上奔上爬下,躥來躥去;野兔隔著地板和他做鄰居,時常來他家裡吃甜玉米穗;野鼠和松鼠常常為他的堅果爭吵不休;他還認真觀看過一場紅螞蟻和黑螞蟻戰鬥。

他在大自然中簡單地生活著,有趣地觀察著。在一呼一吸之間,聽風穿過樹葉的聲音,看湖面在四季輪迴中的美麗變幻,感受大自然所有的純淨與美好。

《瓦爾登湖》:斂物慾而修自身清華

清晨日出時分,他在湖面脫去夜霧的衣衫之後,跳進湖中沐浴。然後,將最美好的時光用來閱讀。他認為:好好讀書,以真正的精神讀真正的書,是一項崇高的活動。我們最應該踮起腳尖將寶貴時光貢獻給的,是最優秀的作品。

夏日午後,他坐在窗前,看野鴿斜斜穿過,對空鳴叫;看火車隆隆開過,留下雷鳴般的迴響。然後,在豆田裡鋤地,種豆,和豆子一起在大自然中自由成長。

日落時分,他用黑漿果和烏飯樹的藍色漿果做晚餐。黃昏之時,他坐在船頭,悠然吹笛,靜心垂釣,看魚兒在周圍游來游去,看湖面在不同光線下,由微黃色變成淺綠色直至深綠色。

清幽的夜晚,他聽見母牛的哞叫聲,夜鶯的歌唱聲,湖岸的蛙鳴聲,貓頭鷹的嚎叫聲,還有狗叫聲……

雖然他獨居山林,但他從不孤獨。林中的群鳥,湖邊的牛蛙,湖裡的魚兒,以及每一根松針,都是他的朋友。

他的房門從不上鎖,他歡迎每一位來過他家的訪客。除了兩本書,他並沒有丟過什麼東西。他說如果所有的人都像他那樣簡樸生活,就不會有偷盜和搶劫。

一次,梭羅避雨的時候遇見了愛爾蘭人約翰·菲爾德一家。他發現他們過得並不如意,便試圖用自己的經驗幫助他們,告訴他們一家人:如果能夠過簡樸的生活,他們的生活會好很多,他們卻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梭羅遺憾地告辭了。可憐的約翰始終不明白:他在這樣一個新的世界裡,如果不拋棄傳統方式,進行全新的生活,貧窮將始終如影隨形。

兩年多返璞歸真的生活體驗,讓梭羅發現:如果人只考慮必需的東西,便會自由得多。

房子、衣服、食物,對於人類的必需,就是遮風避雨、禦寒保暖、維持生命。事實上,我們獲取這些生活必需品是非常容易的,可為什麼依然有很多人還在挨餓受凍,依然有很多人窮盡一生也沒能感受到滿足或幸福,依然有很多人在對生活的抱怨和對世界的絕望中離開人世?

究其原因:他們不是缺少必需品,而是缺少奢侈品。

他們追隨著別人的生活,而不是考慮自己的必需;他們在別人的銅幣裡生生死死,被日益膨脹的物慾束縛而全然不知;他們被慾望支配著,為種種身外之物耗費一生的心力;他們一心儲存財富,或許到了生命的盡頭才會發現這些東西存之無用。

《瓦爾登湖》:斂物慾而修自身清華

讀完此書,我心一片寧靜淡然。《瓦爾登湖》,如山林間的一縷清風溫柔撫面,如小溪中的一股清流滌盪心靈。

我們所處的年代,距梭羅在書中所批判的19世紀,已過去近兩個世紀。看看周圍的人,身邊的事,想想過往的經歷,我發現,絕大多數人,不仍深陷於物慾的泥潭不能自拔嗎?曾經的自己,不也是揹負著沉重的枷鎖步履維艱嗎?可能看過這本書的人或者看懂這本書的人實在太少了吧?

如梭羅所說,這是個追隨的世界。我們追趕著潮流與時尚,追逐著功名與利祿,追求著名車與豪宅,追隨著別人的步伐,唯恐與世界格格不入。

為此,我們花費大量的精力去獲取物質上的滿足,卻不願花費少許時間去靜心閱讀。因而,有些富有之人,他們的精神麵包仍然是匱乏的。他們企圖用大量的物質填補精神的空虛,卻沒想到,這些物質反倒成了囚禁他們的枷鎖。

而大多數追隨他們的腳步前行的人,不是在路上苟延殘喘地掙扎,就是疲憊不堪後被疾病纏身,最終遺憾地離開。

也許,在這個浮躁不安的世界,因為有太多的牽絆,讓我們從世俗的桎梏中逃離已非易事。可我們至少可以,試著走出物慾的禁錮,試著拋開浮華的枷鎖,試著直面我們的內心,試著接納平凡的自己。

至少我們可以,放慢匆匆的腳步,不再急著趕路。在一日三餐中,細品食物最原始的味道;在人間煙火裡,感受生活最細微的美好;在清晨日出間,傾聽鳥兒愉快的歌唱;在夜深人靜時,手捧一卷淡淡的書香,徜徉在文字的海洋……

內心富足,則萬物皆美。眼裡的草木蟲魚,都會充滿詩意。

活得越簡單,心境越恬淡。無所謂得失成敗,無所謂苦樂悲喜。

當然,我們也不必對生活太過無力、太過懷疑。正如梭羅所說:“儘管我們生活在圓中,但能從一個圓心畫出多少條半徑,就有多少種生活之道。”

我們雖不能像梭羅那樣在山林湖畔看日出日落,聽夜鶯唱歌,但我們完全可以簡單生活,向他那樣——斂物慾而修自身清華。

是時候拋開物慾、放下執念了!將獲取身外之物的時間省下來,好好陪伴家人,好好充實我們的內心。將有限的生命無限地延展拓寬,將易逝的光陰盡情消磨在喜歡的事情上。

其實,人真正需要的東西真的不多,內心富足,一杯白開水你也能喝出甘甜的味道。

其實,不一定從城市中逃離就能遠離世俗的紛擾,音樂和文字,同樣可以淨化我們的心靈,洗去我們的疲憊。

只要你願意改變,不用拼盡全力,只需換一種活法。重新對生命做一次取捨,你會發現,生活不再艱難,世界充滿善意。

餘生,快樂地迎接每一個清晨和日暮吧!

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裡,從容行之,淡然處之。不取悅他人,不勉強自己。認真過生活,瀟灑做自己。你將身輕如燕,步履輕盈。

《瓦爾登湖》:斂物慾而修自身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