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認知心理學角度談育兒:什麼在影響我們與孩子的交流?

從認知心理學角度談育兒:什麼在影響我們與孩子的交流?

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

死板沿用上一代人育兒形式?

這就是許多寶爸寶媽與孩子產生隔閡

和代溝的最主要原因!

— 認知心理學 —

@恩吉拉國際早教

小恩帶您從心理學角度看待育兒難題

從認知心理學角度談育兒:什麼在影響我們與孩子的交流?

從認知心理學角度談育兒:什麼在影響我們與孩子的交流?

解決問題首先看“情境”

從認知心理學角度談育兒:什麼在影響我們與孩子的交流?

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看待問題解決,究竟是怎麼樣的呢?術語來說,問題解決是在問題空間中進行搜尋,以便從問題的初始狀態達到目標狀態的過程。

通俗來說,無論什麼問題,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形成的,我們在看待問題的時候,最容易出現的錯誤就是拋開了情境進行討論。

很多時候,我們和孩子的矛盾點就在於沒有代入孩子的情境,便開始針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批評教育。

那麼有什麼常見的例子呢?比如我們下班回到家,看到孩子在看電視,一部分家長就會說:“一天天就知道看電視,怪不得學習上不去。”但我們是否有考慮過當時的情境呢?也許孩子也是剛學習完開啟電視,我們剛好看見就開始劈天蓋臉的教育。

又比如,孩子和朋友在幼兒園打架,家長反映給家長,家長常常只聽見了打架。那麼為什麼會選擇打架這種模式呢?我們應該找老師瞭解當時的情況,思考一下在老師的角度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再詢問自己的孩子,當時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會選擇這種形式。打架固然是一種不對的行為,但如果我們不瞭解前因後果,只是一味地責罵,那樣我們與孩子的隔閡只會越來越遠。

從認知心理學角度談育兒:什麼在影響我們與孩子的交流?

從認知心理學角度談育兒:什麼在影響我們與孩子的交流?

從認知心理學角度談育兒:什麼在影響我們與孩子的交流?

生搬硬套的“定勢”不可取

從認知心理學角度談育兒:什麼在影響我們與孩子的交流?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從事某種活動之前的心理準備狀態,會對後面所從事的活動產生影響,這種心理準備就是心理學中的“定勢”。

定勢是廣泛存在在我們的生活中的,定勢完全是錯誤的嗎?當然不一定,我們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其實在很多時候可以幫助我們避免一些常見的錯誤。

但在育兒問題中,我們總是生搬硬套上一代人的觀點,定勢也會讓我們的生活產生一些消極的影響。

我們可以簡單的把定勢理解為“固定的形式”,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結論也在更新換代,如果我們始終採取過去的手段,那麼對我們問題的解決並沒有幫助。

一部分家長,會試圖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在孩子的身上,這樣的行為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這個問題並沒有準確的答案,因為家長在教育的過程中選擇把良好的品德和優秀的習慣教給孩子,這樣會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可是如果家長禁錮孩子的思維,把一些“過時”的東西填鴨式的灌輸給孩子,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從認知心理學角度談育兒:什麼在影響我們與孩子的交流?

從認知心理學角度談育兒:什麼在影響我們與孩子的交流?

從認知心理學角度談育兒:什麼在影響我們與孩子的交流?

從心理學談“問題解決”

從認知心理學角度談育兒:什麼在影響我們與孩子的交流?

從情境出發思考問題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批評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僅僅只是罵孩子,對於孩子的成長幫助並不是很大。

我們要學會從情境出發思考問題,孩子在當時的情況下,為什麼會作出這樣的選擇?我們應該瞭解孩子當時的內心活動,從而針對性地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指導。

達到目標狀態

一個問題的開始,必然有著一個“初始狀態”,那麼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究竟是為了什麼呢?這時,我們需要給自己樹立一個目標,並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努力達到自己的目標狀態。

例如,孩子今天對長輩說了不禮貌的話,我們希望孩子可以明白要尊重他人,並且禮貌對待他人。那麼這就是我們的目標,讓孩子學會禮貌待人後,孩子學會了尊重,這就是我們的目標狀態。

應用知識的思維操作

如今心理學被越來越多家庭所瞭解,心理學的知識也逐漸滲透到家庭的教育中。

我們的生活中也要學會掌握一些常見的心理學知識,這樣可以更加有效地對孩子進行教育,幫助孩子在健康的心理狀態中茁壯成長。

從認知心理學角度談育兒:什麼在影響我們與孩子的交流?

@恩吉拉國際早教

編輯:趙妤初

育兒|早教|托育|親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