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女權主義者罵了三年,如今每個人都在用

不同國家的文化由於歷史背景等因素的影響一般會有很大的差異,尤其是在使用語言和文字方面,更甚者有的國家有好幾套語言文字,比如我國就有很多民族的語言和文字都是不同的,但往往最後都會慢慢統一起來,畢竟大家都是要互相來往的,不管是生意還是人口的流動都躲不掉交流。我國目前使用範圍最廣的就是漢字,幾乎是佔了99。9%的市場,如今的少數民族學生從幼兒園開始就學普通話和漢字了。我們以前在歷史課本上學的是:漢字是由倉頡造的,”倉頡造字“這個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其實倉頡只是把前人的成果加以整理,使之更加系統化,漢字的發展是歷朝歷代不斷地完善和改進最後累積形成的。

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女權主義者罵了三年,如今每個人都在用

眾所周知,古代女性的地位都是很低的,所以在漢字裡並沒有專門的人稱代詞來代指女性,有時候非要用的時候,就借用男性的人稱代詞“他”來代指女性,但隨著近代女性的權利日漸上升,她們在社會上的存在感越來越強,而且很多學者在翻譯國外優秀作品時發現英文中的”she“總是很難翻譯,人們不得不思考要不要創造一個新的漢字來代指女性,當然現在大家也都知道了,那個漢字就是“她”,但在這個漢字出現之前,大家也都是走了很多彎路。

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女權主義者罵了三年,如今每個人都在用

01。

在19世紀30年代,當時國內的文人也只是意識到了需要一個新的方法來專門代指女性,並沒有過多的探索,反而是一些傳教士在翻譯他們的教義時發現“she”在漢語中找不到專門的詞來對應,於是他們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用【該婦】來指代女性,也有一些傳教士用【他女】,總之方法五花八門,都是為了區分男女性別。

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女權主義者罵了三年,如今每個人都在用

02。

傳教士們發明的這些方法雖然他們用的不亦樂乎,但在國內大家基本上也是不怎麼接受,於是大家用了老祖宗的那一套,搞個一詞多義不就完了嗎,於是慢慢的,用【伊】代指女性漸漸在文化圈裡擴散開來,但後來大家發現,寫文章用“伊”字還好,但當大家交流的時候,一會兒用Ta,一會兒用Yi,很是不方便。

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女權主義者罵了三年,如今每個人都在用

03。

於是“伊”字的指代用法漸漸被大家所拋棄,後來又有人站出來改造了一下那些傳教士的發明:【他女】,國內有些人照貓畫虎用“他”+右下方一個小小的“女”字來代指女性,但由於這種方法在印刷時很不方便,而且造型看起來有點醜,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

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女權主義者罵了三年,如今每個人都在用

04。

就在大家都陷入困頓之時,劉半農先生站出來了,他是江蘇淮陰人,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詩人和語言學家。當時正是新文化運動,劉半農先生也是很支援男女平等這一思想,於是他發明了“她”字來代指女性,和“他”字正好對應,發音也一樣,當時劉半農先生的影響力雖然沒有魯迅等人大,但架不住“她”字之香啊,很多人接觸了“她”字後發現既好寫又好說,於是就形成了一股風迅速席捲了中國漢字圈。

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女權主義者罵了三年,如今每個人都在用

女權主義痛批劉半農先生

男性“他”的偏旁是人字旁,而劉半農先生髮明的女性“她”直接把人字旁改成了“女”字,當時由於女權主義剛剛崛起,大家對此很是敏感,相當於如今美國的種族問題,稍有不慎就會有人將你噴的體無完膚。所以劉半農先生當時遇到的罵聲不比如今的網路暴力弱,當時的雜誌《婦女共鳴》還公開發文強調本刊從不會使用“她”字,現在不會,以後也不會,讓我想起了“啊,真香!”

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女權主義者罵了三年,如今每個人都在用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雖然當時很多人痛批劉半農先生,但畢竟“她”字的用法就是方便好用,用過的人都是五星好評,而且魯迅、冰心、郭沫若、茅盾等一系列文壇大家都是在自己的作品中用了“她”字,老百姓一看,偶像們都說沒問題了,咱也就用唄。於是那些反對者的聲音越來越小了,就像是現代社會的“愛狗人士”不讓大家吃狗肉一樣,嗓門再大也沒人聽你的。

冰心:

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女權主義者罵了三年,如今每個人都在用

“她”字正式轉正

1932年中華民國教育部發布通行全國的《國音常用字彙》正式將“她”字收入詞典,作為女性第三人稱代詞,算是有了正式的身份了,劉半農先生三年之久的罵也沒白挨,後來也是出現了很多女字旁的漢字,大大豐富了我國的白話文,為大家傳情達意提供了更為豐富的選擇。

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女權主義者罵了三年,如今每個人都在用

對此大家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