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臨證取象:為什麼要上觀天?

《黃帝陰符經》說: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中醫基礎理論》開篇哲學基礎裡的精氣學說、陰陽學說都是從觀天中來的。是古人觀物取象,透過觀察風、氣、陽光、雲、霧而抽象提煉出來的哲學觀。這種哲學思維方式在古代被稱為“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或“仰觀天文,俯察地理”。

我們要用好古中醫學,就要深入探求古中醫學思維的根源,溯本求源是真正的醫道精神,那麼怎麼上觀天呢?比如一個胸悶、心慌、氣短的病人,平時口苦容易泛酸,大便不暢,偶爾咳痰,左寸脈不足,右寸關脈偏滑,面對這麼多具體的症狀,我們該如何下手呢?

老師開出柴胡、黃芩、桂枝、甘草、紅參、銀杏葉、瓜蔞、薤白加通腸六藥,病人吃完5劑後,胸中如同有一團陽光,一下子舒暢起來,口苦泛酸、胸悶短氣的病症好了七八成,中藥效果怎麼這麼快呢?他覺得不可思議。

我們先撇開常規的方解,怎麼樣去觀天,用天象來解這方子呢?我們只需要取一個象,就是下雨之前,天昏地暗,沉悶之象,烏雲壓頂,氣機不通,我們取這個象,因為很多心臟病、哮喘、胸悶、咳痰的病人就是這個象。胸中矇蔽的痰濁就好比是烏雲一樣。

氣機堵住不通,所以悶,心陽不足所以寸脈不足,人怕冷,而這種象也反映出為何心臟病病人逢陰雨天發作厲害,胸悶短氣加重。所以我們治病的思路無外乎就是轉陰為陽,把烏雲撥開,讓陽光出來。

如何撥開烏雲?兩個辦法,一個是要風,第二個是要雨。烏雲非風不化,你看下雨前都是颳風的,這風吹則雲動,這時我們就要製造出風來,像柴胡、黃芩就是直接入肝,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很多咳嗽痰多,凝著不去,我們都要用一個風象,用柴胡、黃芩,配合調氣機的治咳藥,效果就會比較好,就是這個道理。

風來了,接下來要雲降而雨,古人說,譬如陰晦,非雨不晴。這些烏雲都是濁陰之物,它佔據了清竅,矇蔽了陽光。所以這種病人左寸脈微細,右關尺脈滑,有陽微陰弦之象。我們要讓弦滑的濁陰降下來,這時用瓜蔞、薤白這組對藥,直接入右寸部,它們能夠洗滌胸膈中汙垢,就是指胸中的痰濁烏雲,洗後往下降。

這個象《黃帝內經》稱之為“天氣下而為雨”,要能夠順利降下來,就加上通腸六藥,因為心肺與大小腸相表裡,下面腸道通暢,心肺痰濁往下降得就快,這就是為何很多心臟病胸悶的病人,一旦便秘,胸悶立馬就加重。保持大便通暢,心慌心悸、頭暈胸悶的症狀就大大減輕。

好,上面那個颳風降雨之象,就是在排陰濁消陰翳,你要讓胸中佈滿陽光,還要解決根本性的心陽問題,那就是要製造太陽,營造好的心情。同樣當你心中陽氣充足時,膻中氣足,喜樂出焉。這是《黃帝內經》中重要的條文,為何很多心臟病病人高興不起來,道理也在這裡。

所以我們要製造陽光,怎麼製造法?就是強心。選用桂枝、甘草各15克,加紅參、銀杏葉。桂枝、甘草特別提到克數,是因為用它辛甘化陽製造陽光時,用藥劑量要平等。

這樣整個湯方思路,就是離照當空、陰霾自散之象,用的方法就是制陽光消陰翳。用這種上觀天的思想來解讀方子,來取象用藥,你會發現中醫的眼界一下子打開了。

大家再思考一下,用這上觀天,難道就是僅僅治療心慌胸悶心臟病這些疾病嗎?能不能治哮喘痰多呢?能不能治臉上汗斑呢?能不能治鼻流清涕、口角流水呢?能不能治頭暈頸僵呢?

這種象法,你想通後,上升到陰陽的思路,會發現這些病象再多,我們用的法都是這個,所以中醫學到根本時,就可以以簡執繁,因為它用的就是以自然之理來調人體自然之身。

宣告:本公眾號的宗旨是為中醫及象數療法愛好者提供一些中醫養生及象數療法方面的知識,以方便大家學習,所發內容部分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小編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