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話裡最熟悉的陌生菜

蕹菜怎麼讀拼音

下面的菜,都是家常菜,以前有季節限制,也只能在夏秋時令才能吃上,而如今突破季節限制,基本上菜市場裡每天都能見到它們。然而,就是這些我們每天最熟悉的菜,未必我們都知道它們怎麼寫,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最熟悉的陌生菜怎麼寫。

落蘇

萬年話裡最熟悉的陌生菜

落蘇仂,是萬年很多地方對“茄子”的叫法。至於“茄子”為何被稱為“落蘇”,有專家做了一番考證,可做一記。茄子,是原產於泰國和印度的一種常見蔬菜,而得名於“落蘇”因與唐代傳入我國的白茄有關。這種暹羅白茄味道鮮美,加上色白且燒熟之後形似酥,讓人很容易聯想到乳製品“酪酥”,為此就把這種白茄叫成了“酪酥”,口口相傳就成了“落蘇”,以致於後來不管茄子是紫是白都叫成了“落蘇”。

需要指出的是,把茄子說成落蘇,不僅僅限於萬年話,其實在浙江、江蘇、上海、安徽等地的方言也能經常聽到。

萬年話裡最熟悉的陌生菜

藠仂,也可以叫“藠子仂”,在普通話中就是“藠頭”。從用字上來看,萬年話和普通話都用了“藠”,但二者讀音有差別。萬年話中的“藠”的聲母是“q”(整個字的讀音,類似把“橋”字讀成普通話的第四聲,實際上這記音並不準確。),普通話的“藠”的聲母是“j”,知道方言對應關係的朋友就知道,其實在萬年話中有一批聲母讀成“q”的字,在普通話中就是“j”,例如“轎、舅、舊、絕、近、局”這些字在普通話中聲母都是“j”,但在萬年話中聲母都讀成“q”,這就是方言之間的對應關係。不懂這種對應關係,就很有可能把“藠仂”寫成了“蕎仂”,這種做法只是做到了初步的記音工作,但並沒有讓字本來的意義起到作用,因此要摒棄。

蕹菜

萬年話裡最熟悉的陌生菜

蕹菜,也就是空心菜。蕹,音讀[ŋ212],和我們之前談到的“壅大糞、壅水”中的“壅”是同音字。李時珍《本草綱目》曾經這樣寫到“‘蕹’與‘壅’同,此菜惟以壅成,故謂之‘壅’(‘蕹’)。”這說明“蕹菜”得名於其種植方法——壅以糞土,即節節生芽。

莧菜

萬年話裡最熟悉的陌生菜

莧菜中的“莧”的聲母在萬年話讀成“h”(整個字的讀音同“恨”),而在普通話中該字的聲母是“x”,利用對應關係,我們同樣找到一批字在萬年話中讀成“h”在普通話中讀成“x”,例如“廈、鹹、下、閒、校、項”,這些字的聲母在普通話中都是“x”,但是萬年話中是“h”,其實聲母讀成“h”,是古音特徵的保留,《廣韻》記“莧,侯襉切”,這說明“莧”在唐宋時期與“侯”的聲母是一樣的,很明顯萬年話現在依舊如此,只是現在的普通話倒是“莧”與“侯”聲母不一樣了。

蠻瓜

萬年話裡最熟悉的陌生菜

蠻瓜,也就是絲瓜。至於為何叫做蠻瓜,李時珍《本草綱目》認為“始自南方來,故曰蠻瓜。”依據華夏居中的想法,四周的其他群體分別被叫做“東夷、南蠻、西戎、北狄”,故從南邊非華夏群體傳來的東西就有可能帶上“蠻”。

豇豆

萬年話裡最熟悉的陌生菜

豇豆仂,普通話就直接說成“豇豆”,萬年話名詞有傾向於帶上詞綴“仂”的現象,比如只說“豇豆”,在萬年話中是不可以的,必須要帶上“仂”才可以。豇,讀音與“剛”同,也與萬年話中的“江”一樣,《廣韻》記“豇,古雙切”,這說明“豇”與“古”聲母一樣,此唐宋時期的古音特徵一直保留在萬年話中,倒是普通話中的“豇”已與“古”在聲母上有了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