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那胡麻花盛開的地方

小時候,只知道家鄉種植最廣的一種油料作物叫胡麻。

長大了,才知道家鄉胡麻還叫亞麻。家鄉人對胡麻情有獨鍾。

看那胡麻花盛開的地方

春季,農民忙著種春田,其中有扁豆、洋芋、玉米、糜子、穀子、高粱,還有一樣兒重要的經濟作物就是胡麻,家家戶戶少不了。夏季麥收後,胡麻接著就黃了。記得胡麻不能收割太熟,胡麻果實綠中泛黃就要收割,等黃幹了,果實裂開,小小的胡麻籽容易掉落,不易搬運。收割後的胡麻運到場裡,選一個豔陽天攤在場裡爆曬,然後用連枷打,篩子篩,簸箕簸,褐色發亮、滑溜溜的胡麻籽終於篩選出來了,形似壓扁的錐形,比芝麻大一些。

作為經濟作物,農民種些胡麻,只留少量食用,其餘的都要拿出去糶,換些錢用來買化肥等必須品。

看那胡麻花盛開的地方

胡麻油是家鄉人日常食用的清油,頓頓飯離不了。

那時候,農村見不到榨油機,都是民間土方子油坊,這種油坊榨出來的胡麻油味道純真,香味四溢。胡麻油比起菜籽油、葵花油等好吃多了,是家鄉人口味裡最上等的清油。不論做什麼飯,鍋裡先倒幾滴胡麻油,再放些蔥花,用鐵片翻炒幾下刮到碗裡,就是顏菜。記得每到做飯前家裡如果沒有蔥,我趕緊在大門口一棵花椒樹上摘幾片花椒葉子,母親便臨時用花椒葉和蒜炒顏菜。飯熟了,把顏菜調到鍋裡,撒些鹽,一股香氣直接撲鼻而來。胡麻油誘惑著人們食慾大增,像洋芋面片、漿水長面、蕎麵一刀、玉米麵魚魚等等,那些家常便飯,只要有胡麻油炒的顏菜,都非常可口。家鄉人冬季離不了酸菜,酸菜最認油坊裡的油潑,就是胡麻碾碎後準備榨油前黏糊糊、黑乎乎的東西,看起來不怎麼樣,調到酸菜裡,味道特別香,家鄉人有吃糤飯的習俗,伴隨一碗糤飯就能吃一碗油潑酸菜。

看那胡麻花盛開的地方

母親有時候在鍋裡放些胡麻籽炒熟,在案板上擀碎,做饃饃的時候卷在裡頭,再放一點鹽和苦豆,不論是蒸饅頭還是烙餅子,都是提味的香料。

農民一年最奢侈的時候就是逢年過節,或遇到喜慶的日子,大鍋裡倒上幾斤胡麻油,炸一盆油餅,美美地吃上幾天。

春節相互走親戚,提的情就是胡麻油炸的油餅,每家帶四個或五個油餅就是最好的禮物。

困難的人家沒有胡麻油,連親戚都沒法走,農村人一年內不走親戚,就感覺矮人一節。

看那胡麻花盛開的地方

胡麻透過壓榨提取胡麻油後,餘下的就是油渣了。油渣既是飼料,又是肥料。

家庭飼養騾、馬、牛、驢、豬、雞等,加少量的油渣做飼料,牲畜毛色就不一樣了,個個驃肥馬壯,雞產蛋也勤了。

農家人種瓜果蔬菜,肥料裡少量加一點油渣,生長茂盛,葉子綠得發亮,產量大增。西瓜就長成真正的砂瓤瓜,瓜籽兒飽滿,瓤口更甜;蘋果個兒大並且又脆又甜;辣椒辣得出奇,炒辣子時,辣味撲鼻而來,直接閉氣。

胡麻經過打碾,胡麻籽篩選出來後,胡麻衣和胡麻杆都有很好的利用價值。

胡麻衣是上等的豬飼料。農家人都要餵豬,為的是蹅糞土。種莊稼的人視糞土為寶,一家人勤勞還是懶惰,就看地裡糞土的多少。不論是牲口、豬等蹅的糞土,還是人尿糞,都是農作物的肥料。地道的農民常年積攢糞土,勤快的人家地頭總有一堆備用糞土,誰家糞土多誰家莊稼長勢好,收成也就好。餵豬還要收拾豬衣子。打碾糧食後,篩選些豬衣子,是餵豬的好飼料,因為生活緊張的年代,用糧食餵豬是不可能的。豬食裡少放一部分胡麻衣也是豬比較喜歡吃的飼料。先用開水燙一下胡麻衣,再加一碗玉米麵粉或麥麩,平時經常這樣餵豬。到過年前一兩月,豬飼料裡開始增加些麵粉,好好追喂,豬迅速肥壯起來,農村人過年殺一頭大肥豬,才算過年過好了。

胡麻杆用來碾麻。胡麻打碾之後,找一塊空地,或者在半山坡上,把胡麻杆攤開,秋季任憑雨淋日曬,直到胡麻杆腐爛,表皮顏色由淡綠色變得黑暗了,折斷胡麻杆,表皮有一層麻就能剝離,這時候才算漚成了麻。漚成麻的胡麻杆套上牲口,拉上碌碡 [liù zhou](我們的方言讀luchu)碾壓,初步形成一團麻,捲成大卷放在乾燥的地方。等到閒月了,父親取下一團,放在院子裡,坐在小板凳上,兩隻手各拿五根實竹條,左右手交換抽打,麻籤全部打碎,彈出來後,再抖一抖,剩下的全是胡麻毛。

看那胡麻花盛開的地方

胡麻杆加工成胡麻毛後,父親有一個“人”字形樹叉,下面留一個手柄,把一團麻拉成長條形,繞在雙叉上,再用半尺長的一節木棒當線棰。攆線開始了,胡麻毛從叉子上逐漸往下拉拽,線的粗細完全掌握在兩隻手中。撥動著線棰,線上棰的不斷旋轉中,一段段線便捻成了。每捻一段線,大約一人長,緊好後纏線上棰上,再用一個骨籤別住。就這樣,日復一日,捻好的一疙瘩一疙瘩胡麻毛線堆在一起。

麥收後或寒冬臘月農閒時節,幾家人聯合起來打麻繩,織麻袋。農家人每年要打麻繩,隔幾年織一次麻袋,織麻袋的胡麻毛線還要拿到附近澇壩裡清洗。麻繩、麻袋是農民幹農活少不了的東西。從一丈多深的井裡吊水用的井繩,擔田或架子車拉田時捆綁田禾的繩,牲口耕地用的繩等等,所有繩子都用胡麻毛繩子。麻袋更是農民少不了的用具,裝面、裝糧、搬運洋芋、牲口馱糞都用麻袋,往往一個麻袋補了又補,正如那時候人們穿衣服一樣,“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緊繩子和織麻袋,左鄰右舍都合夥製作,因為裝置套起來不容易,幾家聯合起來,就省功多了。要找一個寬敞地面,土地上固定好紡車,另一頭用大石頭壓住,緊繩子或織麻袋時,隨著經線的鬆緊,壓石頭的一頭可以微微挪動。相比較,緊繩子比較容易些,織麻袋就沒有那麼容易了,拉好線後,繩子穿來穿去,一天也織不了多少,好在一家人誰閒了誰織,不知不覺一個口袋織成了。

看那胡麻花盛開的地方

胡麻毛也是鳥兒築巢的材料。每年春季,燕子飛回來在屋簷安家。偶爾一次,燕子窩從屋簷上掉到地上,仔細看看摔破了的窩,才發現燕子用一口泥夾一根柴,慢慢築成窩,中間還用鳥毛、胡麻毛做鋪墊,軟軟的,這樣溫暖舒適的窩適合孵化幼鳥。夥伴們有時候在牆縫隙裡掏鳥蛋,連鳥窩一齊拽出來,鳥窩就是用柴、羽毛、胡麻毛壘成的。

胡麻,我記憶深處曾經是那麼親切,自一九八六年考入師範後,就再也沒有參與過種胡麻,也沒有見過生長在地裡的胡麻,更沒有見過捻胡麻毛線的人,只是在街道上常常遇到賣胡麻油的人。後來,地溝油流入市場,叫人真假難辨,賣胡麻油的人掛著胡油牌子,人們還是擔心裡頭摻和地溝油。炸胡麻油的人為了省力,一般都是機器代替人工,很難見到土方子油坊了。近幾年,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開始講究生活質量,漸漸開始追尋祖宗的傳統文化,有些人又操起祖宗的傳統家業,辦起了土方子油坊,儘管路途遙遠,專門開車上門買土方子胡麻油的人絡繹不絕。

上師範時美術課上學到油畫作品鑑賞,明白了作油畫的粗布正是亞麻布。在國外,亞麻油畫布已有幾百年的使用歷史,在中國,隨著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正規美術學校成立,逐步開設了油畫課,才開始使用亞麻布作油畫。亞麻布尺寸穩定,強力極高,耐潮耐腐,不易發黴,不易脆化,儲存持久,是最為合適的油畫創作基材。自從知道亞麻的這一作用,心中甚是驚歎:心目中普通而又親切的胡麻如此偉大,亞麻油畫布不但國人使用,世界著名的油畫家也在使用!

更讓人驚喜的是,如今流行的亞麻衣服,最大的優點是面料疏鬆,透氣好,吸汗,顏色淡雅,亞麻是自然生長的純天然纖維,對面板無副作用,有防過敏、抗靜電、抗菌作用。

看那胡麻花盛開的地方

去年夏天,在服裝店買了一件亞麻短袖,布料比較粗,顏色暗淡,花色柔和典雅。老闆推薦亞麻布料是最流行面料和款式。我摸了摸衣服,硬邦邦的,一點兒也不柔軟,老闆介紹,洗一水後就柔軟了。出於對胡麻的特殊感情,儘管有點小貴,我還是買下了這件亞麻短袖。回家後首先洗一水,奇怪!亞麻布料放到水裡,軟綿綿的,一點兒性子都沒有,晾乾以後,果然柔軟貼身了,穿出去,朋友都說上檔次。有人點贊,自然更喜歡穿了。

今年夏天高溫時間比較長,穿什麼衣服都熱,買了一件亞麻旗袍穿上好舒服,朋友依然說很好。沒想到亞麻衣服這麼神奇!從小到大,一直認為胡麻渾身都是寶,幾十年來,對胡麻油的親近沒有削減過,對父親曾經加工的胡麻毛線記憶猶新。如今,紡織技術大大提高,亞麻布料美觀實用,亞麻能做衣服,父親一輩人根本沒有想過。

看那胡麻花盛開的地方

穿上亞麻衣服,總愛與父親攆的胡麻毛線聯絡在一起,心裡感覺很踏實。穿上亞麻衣服,倍感親切,似乎父親就在遠遠的地方欣賞著,讚歎著……

穿著亞麻衣服,吃著胡麻油,欣賞著亞麻布上的油畫作品,深切體會到人類文明在不斷進步。在人類文明的程序中,有用的東西將永遠延續,經久不衰!

看那胡麻花盛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