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種植密度及5種不規範設計

隨著水生植物在生態修復及園林綠化中應用日益廣泛,暴露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本文就水生植物的名稱規範、種植密度、規格標註、種植土、水深適應性和常水位等問題與讀者討論、交流。

1

名稱規範

一些水生植物的名稱用法較為混亂,

同物異名、同名異物

現象時有發生。經常有同一種植物以不同的名稱出現在同一份設計圖上。

最常見的是黃菖蒲這個種,黃菖蒲、水生鳶尾、黃花鳶尾3個名稱以3種不同植物出現,其實它們是同一種植物,即

黃菖蒲

。又如再力花和水竹芋、風車草和旱傘草、水燭和水蠟燭等。

臆造的名稱也時有出現,這些混亂名稱使人們一頭霧水。如“紅果冬青”這個名稱曾使一位冬青科分類學家誤認為是我國園林界從國外引進的新物種,致電諮詢筆者欲採集標本,當得知原來是大葉女貞時,老先生啞然。

也有許多設計師把菖蒲屬和鳶尾屬植物混淆。筆者曾在一份由老牌甲級設計院完成的設計文字中看到:“菖蒲(白花)”“菖蒲(紅花)”“菖蒲(紫花)”等,此設計師把菖蒲當成花菖蒲了,但前者是天南星科菖蒲屬,後者是鳶尾科

鳶尾屬

更為稀奇的是

千屈菜

,千屈菜屬全世界約39個種,我國分佈有4種,其花都是紫紅色的。但在許多設計文字和苗木市場中,可見到“白花千屈菜”和“野生千屈菜”,野生千屈菜我國很多省份都有分佈,其花當然是紫色的,但市場上所謂的野生千屈菜的花卻是白色的,也稱為白花千屈菜。經筆者鑑定原來是虎耳草科的扯根菜,該種植物是浙江西北部山區分佈廣泛的常見種。

2

種植密度

園林植物的種植密度主要由植物種類和景觀要求決定,對於水生植物而言,前者更為重要。

筆者認為,水生植物的密度可分為

設計密度

施工密度

兩方面內容。

所謂設計密度就是設計師在種植設計圖上標註的密度,是要達到預期景觀效果的密度。施工密度則是根據植物分櫱、分枝特性、種植季節、種植土的肥力狀況,結合竣工驗收時間等各方面因素結合確定的一個種植密度。施工密度對於節省施工成本有著非常實際的價值作用。

設計密度

設計密度

以水生植物恢復到最佳狀態後全部覆蓋地面(水面)為基點來討論。

挺水植物

千屈菜(Lythrumsalicaria):12-16株/m2

澤瀉(Alismaorientale):16-25株/m2

窄葉澤瀉(A。canaliculatum):25株/m2

野芋(Colocasiaantiquorum):16株/m2

紫杆芋(C。tonoimo):16株/m2

香蒲(Typhaorientalis):36-49株/m2

花葉蘆葦(Phragmitesaustralisvar。iegatus):50株/m2

蘆葦(Ph。australis):36株/m2

蜘蛛蘭(Hymenocallisamericana):9-16株/m2

水蠟燭(T。angustifolia):25-36株/m2

對於叢生的水生植物則因規格不同而異,規格大一些的,密度可適當小一些,反之則密度大一些。一些常見水生植物的種植密度建議如下:

再力花(Thaliadealbata):10-20芽/叢,2-3叢/m2

水蔥(Scirpusvalidus):20芽/叢,6叢/m2

花葉蘆竹(Arundodonaxvar。versicolor):5-10芽/叢,5-6叢/m2

海壽花(Pontederiacordata):3-5芽/叢,12叢/m2

水毛花(S。triangulatus):30-40芽/叢,12-16叢/m2

花藺(Butomusumbellatus):2-3芽/叢,25叢/m2

溪蓀(Irissanguinea)、玉蟬花(I。ensata):5-8芽/叢,12-16叢/m2

溼生植物

單生的:

紅蓼(Polygonumorientale):9-12株/m2

復生和叢生的:

斑茅(Saccharumarundinaceum):20-30芽/叢,1-2叢/m2

野蕎麥(Fagopyrumdibotrys):5-6芽/叢,6-9叢/m2

蒲葦(Cortaderiaselloana):20-30芽/叢,2-3叢/m2

浮葉植物

睡蓮(Nymphaeatetragona):1-2頭/m2

萍蓬草(Nupharpumilum):1-2頭/m2

茶菱(Trapellasinensis):25-30株/m2

荇菜(Nymphoidespeltat):20-30株/m2

芡實(Euryaleferox):1株/4-6m2

水罌粟(Hydrocleysnymphoides):20-30株/m2

浮水植物

水鱉(Hydrocharisdubia):60-80株/m2

大漂(Pistiastratiotes):30-40株/m2

槐葉萍(Salvinianatans):100-150株/m2

鳳眼蓮(Eichhorniacrassipes):20-30株/m2

四角菱(Trupaquadrispinosa):20芽/m2。

沉水植物

苦草(Vallisnerianatans):40-60株/m2

竹葉眼子菜(Potamogetonmalaianus):30-50株/m2

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10-15芽/叢,9-12叢/m2

穗狀狐尾藻((Myriophyllumspicatum)):5-6芽/叢,9叢/m2

施工密度

對於叢生植物來說,施工密度和設計密度是相一致的,但

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降低苗木施工規格

(如水蔥20芽/叢可降低為10-12芽/叢、待竣工驗收時仍可達到20芽/叢的設計密度)。

對於單生、復生的水生植物可根據竣工驗收的時間、土壤肥力、熱量條件等適當降低密度。一般而言,距驗收時間越長、土壤肥力越好、熱量資源越豐富,施工密度越小(當然也不能太稀)。

如小香蒲(T。minima)在肥力高的水田中,春夏季按9株/m2,種植2個月後可達到40株/㎡,該屬其它種的分生能力都比較強,條件特別好的可適當稀植。

又如藨草(S。triqueter)、蘆葦、荸薺(Eleocharisdulcis)等種植在土壤肥沃處,夏季兩個月便能分生出成倍的植株,慈姑(S。trifoliavar。sinensis)在第二年能分生出幾倍於母體的新植株。

浮水的水禾(Hygroryzaaristata)、水鱉、四角菱、槐葉萍等分生能力也很強,大漂、鳳眼蓮更是惡性分生。

沉水的苦草、竹葉眼子菜、水盾草(Cabombacaroliniana)、伊樂藻(Elodeacanadensis)等都有很強的分生能力,條件許可均可稀植。

3

規格標註

苗木規格直接關係到景觀效果和工程造價,喬木的規格一般用胸徑、冠幅、樹高、枝下高等來標註,灌木和地被一般用冠幅和高度標註,而水生植物由於其生物學特性的差異,給規格標註帶來了一定難度。

有些設計人員缺乏對水生植物的瞭解,規格標準時易造成偏離生物習性的問題:

如叢生的按株標註,單生的按叢生標註。

將叢生植物的規格標註得過小,這樣的問題十分突出。常見的錯誤如燈心草每叢3~5芽、水蔥每叢3~4芽等,整叢苗木經如此規格分割後,自身恢復已十分困難,更不用談景觀效果了。

建議的苗木規格:

叢生

蒲葦:15-40芽/叢;斑茅:20~40芽/叢

水毛花:30-100芽/叢;燈心草:50~100芽/叢

黃菖蒲:3-5芽/叢;玉蟬花:5~15芽/叢

旱傘草:20-50芽/叢;細葉莎草:20~50芽/叢

花葉蘆竹:6-10芽/叢;玉帶草:10~20芽/叢

水蔥:15-40芽/叢;花葉水蔥:20~50芽/叢

再力花:10-20芽/叢;蘆竹:3~10芽/叢

單生

規格可標註冠幅、高度等。但對草本植物來說冠幅和高度有一個生長季節問題、可適當放寬,一般專案甚至對規格可不做要求。

如千屈菜當年春季扦插繁殖的苗,當年種植後,夏季就能開花,到秋季株高可達1。5m,冠幅0。5m。又如慈姑,苗規格越小恢復得越快。

復生

根據不同植物而異,如蘆葦10芽/叢、香蒲10芽/叢。標註時可用小叢標註,按單生處理可能更易操作,如蘆葦1~3芽/叢、香蒲1~3芽/叢、小香蒲1~5芽/叢。

4

種植土

種植土是除浮水植物以外水生植物賴以生存的養分來源,又是挺水植物支撐植物體的基礎。

一般來說,原水體的淤泥是較為理想的種植土

,新開挖的人工溼地可結合周邊河流湖泊清淤填泥,若淤泥難以採辦,在南方可利用水稻田的表層土,在北方可以用肥力較高的耕作層土。

對粘性重的種植土回填後要給予一定時間的沉降、硬化。迎風岸、硬質堤壩岸邊的底泥易被波浪侵蝕,缺少軟性底泥對種植水生植物極為不利,應先行採用消浪措施減少波浪,然後回填土種植。

水生植物種植前一定要查明底泥情況。

5

水深適應性和常水位

許多水生植物種植後大面積死亡,達不到預期效果的重要原因就是水位問題。

種植施工作業時,由於專案尚未竣工、水體沒有完全蓄水或在春天枯水期水位偏低。施工人員通常認為水生植物不能離開水,水深一點淺一點無所謂,常把水生植物種植在設計等深線以下或等高線以上。

到了蓄水時或者水位漲到常水位,由於種的太深,挺水植物被“淹死”,浮葉植物葉子浮不出水面被“悶死”,沉水植物因水深光照過弱而“餓死”;或由於種的離常水位線高出許多,挺水植物被“旱死”。

常水位線是水生植物的生命線

,在實際施工作業時對常水位線要給與足夠的重視。

建議在施工放樣前,先用水準儀在現場確定出常水位線,在豎向設計時密切關注等深線,在植物配置時把各種植物的水深適應性作為硬指標來考慮。

各類水生植物的適宜水深:

溼生植物

溼生植物根莖部及以上不宜長期浸泡在水中。如野蕎麥、斑茅、蒲葦等,這些植物只能種植在常水位以上。

挺水植物

挺水植物種類繁多,對水深適應性一般而言和植株高度有一定關係。

植株高大的適應水深能力較強,如再力花、蘆葦、蘆竹、水蔥、水蠟燭等高大植物適應的水深可達60 cm。

慈姑、海壽花、水毛花、黃菖蒲、香蒲、花葉水蔥、菰、石龍芮、千屈菜等植物適應55cm左右的水深。

玉蟬花、澤瀉、窄葉澤瀉、花葉蘆葦、蜘蛛蘭、燈心草、香菇草、節節草、磚子苗、石菖蒲等適應的水深在10~30 cm不等。

荷花適應的水深一般在80cm,超過這個深度就難以正常開花甚至不能生存,但也有一些被稱為深水荷花的品種,水深達到1。5m甚至2。0m還能正常開花。

另外有些挺水植物非常有趣,如曲軸黑三稜,當水深達到一定深度時,其葉片會呈浮葉植物狀,一片片的線性葉呈輻射狀漂浮在水面上,令人驚歎。

浮葉植物

浮葉植物的根部生在底泥中,葉片漂浮於水面。這些植物的葉柄或者莖、葉片的海綿組織較為發達,貯存有大量的空氣。

浮葉植物對水深的適應性一般比挺水植物要好。睡蓮、芡實的水深可達1。5m,茶菱、荇菜1m左右,水罌粟60cm以上。菱作為浮葉植物,其水深適應性可達3m,當植株長到一定程度時刻斷根成為漂浮植物,不受水深限制。浮蓬草也是一種奇怪的植物,當水深超過1。2m時呈沉水狀態,其沉水葉呈皺摺狀、膜質無毛,與浮水葉面平展、紙質、下面邊緣密生柔毛可加以區別。

沉水植物

沉水植物其水深適宜性除植物本身的生態學特性外,還涉及到光和水的能見度。水的能見度越好光照越強,沉水植物分佈得越深。沉水植物種植的深度是能見度的兩倍。

常見沉水植物適宜水深:

輪葉黑藻:100~200cm

苦草:50~150cm

馬來眼子菜:60~150cm

金魚藻:100~300cm

大茨藻:50~300cm或更深

小茨藻:50~300cm或更深

菹草:60~150cm

如果您喜歡此篇文章,記得傳送給好朋友哦!分享智慧,好運常伴您!

公司官網:http://www。lszygckj。com

公司郵箱:hnlszy@126。com

聯絡電話:0371-88973899

聯絡地址:鄭州市金水區農業東路與如意西路交叉口建業總部港F座40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