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古今研究:大薊

薊有什麼藥用價值

中藥古今研究:大薊

一、典籍摘要

1、《名醫別錄》:“根,主養精保血。主女子赤白沃,

安胎,止吐血鼻衄,令人肥健。。”

2、《本草乘雅半偈》:“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鼻衄,令人肥健。”

3、《藥性論》:“根,止崩中血下。”

4、《本草分經》:“甘苦涼,破血退熱,治吐衄腸癰。”

5、《唐本草》:“根,療癰腫。”

6、《本草新編》:“破血止血甚奇,消腫安崩亦效,去毒亦神,但用於初起之血癥,大得奇功,而不能治久傷之血癥也。”

7、《日華子本草》:“葉,治腸癰,腹髒瘀血。血暈、撲損,可生研,酒並小便任服;惡瘡疥癬,鹽研窨敷。”

8、《本經逢原》:“大薊、小薊皆能破血,大薊根主女子赤白沃下,止吐血鼻衄,涼而能行,行而帶補,兼療癰腫。小薊根專於破血,不能消腫,有破宿生新之功,吐血血崩之用,但其力微,只可退熱,不似大薊能破瘀散毒也。”

9、《滇南本草》:“消瘀血,生新血,止吐血、鼻血。治小兒尿血,婦人紅崩下血,生補諸經之血,消瘡毒,散瘰癧結核,瘡癰久不收口者,生肌排膿。”

10、《得配本草》:“破血,退熱,消癰。除沃漏崩中,去蜘蠍咬毒。得酒,治九竅出血。配小薊,治崩中。”

11、《玉楸藥解》:“

回失紅,

行瘀血。

大薊亦

行瘀血而斂新血,吐衄、崩漏、癰疽、跌打,及腸癰、血積、金瘡、蠱毒、蟲毒俱治。”

12、《飲片新參》:“去瘀消癰,化溼熱,治血淋。”

中藥古今研究:大薊

13、《醫林纂要》:“堅腎水,去血熱,洩逆氣。治腸風,腸癰。”

14、《本草經集註》:“主養精保血。大薊主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衄鼻。”

15、《本草備要》:“破血下氣,行而帶補。治吐衄腸癰,女子赤白濁,安胎(涼血之功)。”

16、《藥籠小品》 :“大小薊皆能破血退熱。治吐血、衄血、腸癰。小薊只能破瘀生新,不如大薊之消癰毒。”

17、《藥性歌括四百味》:“大小薊苦,消腫破血。吐衄咯唾,崩漏可啜。”

18、《福建民間草藥》:“涼血止血,消炎退腫。治肺熱咳血,熱結血淋,疔癤瘡癌,漆瘡,湯火燙傷。”

19、《中藥大辭典》:“涼血,止血,祛瘀,消癰腫。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血崩,帶下,腸風,腸癰,癰瘍腫毒,疔瘡。”

20、《本草經疏》:“大薊根最能涼血,血熱解則諸證自愈也。”

21、《中華本草》:“涼血止血;行瘀消腫。主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婦女崩漏;外傷出血;瘡瘍腫痛;瘰癧;溼疹;肝炎;腎炎。”

二、現代研究

1、成分:主含柳穿魚葉苷、蒲公英甾醇乙酸酯、豆甾醇,及揮發油、三萜類、長鏈炔醇類化合物。《中國藥典》規定:含柳穿魚葉苷不得少於0。20%。

2、作用:本品有縮短凝血時間、降低血壓、對人型結核桿菌、皰疹病毒有明顯抑制作用。

中藥古今研究:大薊

大薊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