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史:佛蘭德派作曲家尼德蘭

佛蘭德派抑鬱畫怎麼理解

尼德蘭第二、第三樂派常被稱為佛蘭德樂派。佛蘭德是勃艮第的一個省,尼德蘭的大多數音樂家都是佛蘭德人,他們所具有的音樂素質突出地表現為對復調創作技法的精湛處理。從十五世紀初開始,佛蘭德作曲家遍佈歐洲各地,成為了西方音樂發展的主宰,許多音樂事件從他們而起,並波及整個西方世界。作曲家們無形中形成了佛蘭德樂派,他們共同造就出特殊的音樂風格,藝術觀念也更進一步得到變革與創新。往往分為三代:奧克岡、比斯努瓦;若斯坎、奧佈雷赫特、伊薩克;(貢貝爾、維拉爾特、羅勒等)拉索、蒙特。

世界文化史:佛蘭德派作曲家尼德蘭

奧克岡奧克岡是佛蘭德樂派第一代作曲家中最重要的一位,他作品中的復調手法精湛之極,高度體現出作曲家的理性創作原則。奧克岡成就突出表現在技法上,另一為佛蘭德大師若斯坎曾為奧克岡的逝世寫作過作品《悼念讓·奧克岡逝世》,表明他當時的成就非凡。他的創作技巧主要體現的彌撒曲創作中。他的彌撒曲分為兩類:定旋律彌撒曲(引用宗教音樂或世俗音樂,以引用作品命名)和自由創作的彌撒曲。他還寫過一首用任何調式都可以唱《任何調式的彌撒曲》,曲譜上有四種不同的譜號,音樂可以按照任何一種來唱。

世界文化史:佛蘭德派作曲家尼德蘭

其中每一樂章都是一首複式有量卡農(雙重有量卡農),即每一樂章都是兩首或兩首以上的卡農同時演唱,而且運用了各種音程和各種拍號的結合。有量卡農是運用比例記譜法創作模仿復調的一種手法。所謂比例記譜法,就是音值按拍號所表明的數學比或增或減的記譜方法。比如前面提及的杜費的《最近玫瑰開放——此處可怕》,它的兩條定旋律前面加有四個有量拍號,在定旋律的四次呈示中,每次都使用不同的時值,第一段是9/2,第二段是8/4,第三段是4/4,第四段是4/6。

世界文化史:佛蘭德派作曲家尼德蘭

有量卡農是在聲部之間改變時值的同時還要進行模仿,在奧克岡《短拍彌撒曲》中的《慈悲經》Ⅱ的開端部分,原始的兩聲部中各有兩個有量拍號,這樣實際存在四個聲部,各具不同的時值,自上而下分別是2/4、3/4、9/8、6/8,並且四聲部作同一主題動機的模仿,儼然一種數字遊戲,奧克岡曾寫過《感謝上主》,是一首36聲部的卡農式的經文歌,主題在不同聲部輾轉往返。若斯坎佛蘭德樂派的另一位成員若斯坎,更多的發展了音樂的表現方面。技術為表現服務是若斯坎音樂的特徵。

世界文化史:佛蘭德派作曲家尼德蘭

他力求用簡潔明快的筆法來表現感情,不用太多的“炫技”即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人們聽他的作品時,不僅僅聽到卡農式或和絃式的寫法,其中或悲哀或快樂的情感比技術更能打動人。經文歌是若斯坎的代表性體裁,是他創作數量最多的體裁。他的經文歌創作除了復調技法十分精湛以外,更重要的是注重以音樂來表現歌詞。如他從義大利音樂中借鑑而來的法索伯頓的技法也是為了音樂的表現。另外若斯坎的尚松創作更為靈活,他拋棄了傳統的“固定形式”,選用更多別的詩詞,技法上從宗教音樂(彌撒曲和經文歌)中借鑑,如卡農或自由模仿等。

世界文化史:佛蘭德派作曲家尼德蘭

拉索拉索的創作綜合了16世紀以來音樂發展的成就,他的作品裡,不同音樂體裁、音樂風格的同化更為明顯,例如牧歌影響經文歌,尚松等世俗曲調成為彌撒曲的主要素材,裡德中融入法國和義大利的因素,復調與主調自由運用等等,由此看來,體裁之間的區別越來越小,從某種程度上講,區分不同體裁音樂作品的標準只能從體裁名稱人手。拉索的音樂全部為以聲樂為主的多聲部音樂,體現了宗教音樂與世俗音樂的相互滲透,多國音樂的雜陳等等創作特徵,都為16世紀之後西方音樂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世界文化史:佛蘭德派作曲家尼德蘭

音樂創作特點可歸結為四個字:多、廣、雜、融。拉索的國際化風格,不僅體現在廣泛的音樂語彙中,還體現在他對音樂語彙的融合上。他創作的一些拉丁文尚松,法語維拉內拉,維拉內拉風格的聖母頌歌,雙合唱飲酒歌等等,都是融合的產物。拉索在體裁之間的相融合,無疑又拉近了宗教音樂與世俗音樂之間的距離,如在經文歌中引用義大利牧歌素材;在嚴肅的宗教音樂體裁里加入幽默的技巧;經文歌不僅僅為宗教禮拜儀式創作,還為一些大的慶典,榮耀某個權勢貴族或繼承交接儀式等特殊場合提供。

世界文化史:佛蘭德派作曲家尼德蘭

好了,本期內容到這裡就結束了!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分享點贊,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鼓勵!如果想看更多就關注小編吧,每天都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