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不黃俗話說80:綽號諢名戲謔來

草不黃俗話說80:綽號諢名戲謔來

張由古無學術,好妄論古今,一日,對眾嘆班固文章不入選。眾嗤笑曰:觀其著西漢書及《兩都賦》《幽通賦》《答賓戲》等文,具載方策,如何可輕議他?”由古曰:爾輩所舉者乃是班孟堅,我所議者班固也。”(明樂天大笑生《解慍編》卷一《儒箴》“班孟堅”條)

古人有名、有字、有號(小名不說);有官號之稱,有地望之稱,有別名之稱,讀一部《左傳》,讓人“如墮五里煙雲”。後來出現諢號、綽號、外號、諢名;再後來有齋名、齋號、筆名、藝名,而今“字號、別號”除了“酸丁文人”還時不時“顯擺”一下外,很少見到;沒有了字號,卻又來了網名,那更是五花八門:什麼“騎著螞蟻闖紅燈”、“幾頭不討好”之類,如果有誰像編《中國現代文學作者筆名大辭典》那樣編一部《網名大辭典》,可能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因為無法“概全”,最根本的是無法找到“真兇”。所以有人慨嘆:一機在手,天涯咫尺;隱藏更深,咫尺天涯。

“綽號”“諢名”(渾名、諢號、渾號)這些詞大約出現於元代,但給人取類似的名號卻不始於此。

漢代的嚴延年、郅都、董宣用法嚴酷,世稱之為“屠伯”“蒼鷹”“臥虎”;楊震因為博學,而被人尊稱為“關西孔子”。《世說新語》中記張湛好於齋前植松柏,人謂“屋下陳屍”;袁山松出遊好令人歌挽,人謂“道上行殯”,還有 “短主簿”(晉王珣)、“入幕之賓”(晉郗超)等等。唐代楊炯被稱為“點鬼簿”,是因為他好用古人姓名;駱賓王被稱為“算博士”,是因為他詩中多用數字做對子。等等。

“外號”,“外”的意思明白,“綽號”、“諢名”(渾名、諢號、渾號)也是“書名”以外的名號,但它們的具體含義何在?是不是就一個“外號”就瞭解了?

(一)綽號

窮漢每將綽號稱,把頭每表德呼。巴不得登時事了乾回付,向庫中鑽刺真強盜,卻不財上分明大丈夫。壞盡今時務,怕不你人心奸巧,爭念有造物乘除。(元劉時中【正宮】《端正好·送高監司》套數〔耍孩兒十三煞〕“十”)

俺梁山泊上山兒李逵的便是。人見我生得黑,起個綽號叫俺做黑旋風。(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一折)

魏光乘任左拾遺,題品朝士。丞相姚元之長大行急,目為“趁蛇鸛”,坐此貶;左司郎中張元一腹粗腳短,項縮眼突,吉頊目為“逆流蝦蟆”。(《古今譚概·委蛻部》“姚張綽號”條)

除了個人綽號外,還有“群體綽號”,比如——

宋代的丁大全、陳大方、胡大昌同時擔任諫官,本應積極進諫,指斥時弊,但他們卻明哲保身,不敢進言,時人諷刺其為“三不吠犬”。明代劉吉、萬安、劉翊三人位至實相,卻碌碌無為,飽食終日,無所成就,時人噱稱他們為“紙糊三閣老”,愛憎之意,一目瞭然。

(二)渾名

渾名,或作“諢名”“混名”“諢號”“渾號”,意思一樣。

1。諢名

那廝姓蔣名忠 ,有九尺來長身材。因此江湖上起他一個諢名,叫做蔣門神 。(《水滸傳》第二九回)

臨走的時候,那隊長忽然叫著老爺的諢名說道:“‘太歲爺’ ,你放心!我們悄悄地裝扮好了去,決不會露馬腳!”(茅盾《小巫》二)

他叫謝開太 ,諢名老娃 。(沙汀《一個秋天的晚上》)

2。諢號

去年有些“正人君子”們稱別人為“學棍”“學匪”的時候,就有殺機存在,因為這類諢號,和“臭紳士”“文士”之類不同,在“棍”“匪”字裡,就藏著可死之道的。(魯迅《華蓋集續編·可慘與可笑》)

那個諢號幹黃鱔的青年人,站在柱子邊幹嗝著。(沙汀《丁跛公》)

3。渾號

請大家千萬不要以為我給這個老人起了渾號,便跟在背後叫喊。(李廣田《銀狐集·老渡船》)

這些王桐花啦,崔黃葉啦,管杏花啦,僅僅是由於寫了一兩句被人認為奇警雋永的句子,就給加上一個渾號。(秦牧《藝海拾貝·“一字師”》)

凡這長安城裡城外桂花局俱是他家的,連宮裡一應陳設盆景亦是他家貢奉,因此才有這個渾號。(《紅樓夢》第七九回)

直到老頭兒的眼睛閉了,他就代替了他,並把他那響噹噹的渾號也都一同接手下來。(沙汀《丁跛公》)

4。混名

包節級喝道:“你兩個便是甚麼‘兩頭蛇’‘雙尾蠍’,是你麼? ”解珍道:“雖然別人叫小人們這等混名,實不曾陷害良善。”(《水滸傳》第四九回)

那廣潤門有個占卦先生,混名“鬼推”。(《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

近來有個作孽的文人,替我起個混名,叫“闕不全”。(清李漁 《奈何天·厓略》)

這薛公子的混名,人稱他“呆霸王”,最是天下第一個弄性尚氣的人。(《紅樓夢》第四回)

(三)徽號

徽號本來指旗幟上的符號,後來變成美稱,如帝王的徽號,但也演變為諢號之義。前者如——

上古神農氏若存若亡,然味其徽號,兩言至今存矣。(明宋應星 《天工開物·乃粒》)

但我又知道人們怎樣地用了公理正義的美名,正義君子的徽號,溫良敦厚的假臉,流言公論的武器,吞吐曲折的文字,行私利己,使無刀無筆的弱者不得喘息。(魯迅 《華蓋集續編·我還不能“帶住”》)

後者如——

日日街頭尋人鬧,滿城與我加徽號。(明吳炳《西園記·聞訃》

所以由身體看,由精神上看,“大智若愚”的這個徽號是名實相符的。(老舍 《趙子曰》第十一)

(四)花名

花名:外號;綽號。福建永定下洋(客話)。廣東海康(閩語)。廣東廣州(粵語)。

還有就是“雅號”,清楚明白;“化名”,意思也醒豁,都不去說它。

(五)解釋

諢號又稱諢名、綽號、混名、花名、野名、外號、徽號,是在姓、名、字、號、小名之外的又一種稱謂。這種稱謂一般是由別人根據當事人的外貌、性格、特長、嗜好、生理特徵,特殊經歷等特點而取的,大多帶有戲謔、幽默、諷刺等色彩。“綽號”“諢名”的確切含義是什麼?

關於“綽號”,或雲——

此詞彙最早出現在元朝,是一個在蒙古語影響下產生的詞,其詞源是蒙語的col,讀作“綽”,意為外號,在元之前,漢文中一直沿用外號,諢號等詞。(360百科)

或雲——

根據人的特徵而取的外號。(白維國等《近代漢語大詞典》)

或直接解釋為“諢名,外號。”(《現代漢語詞典》)

筆者覺得,綽號、諢名,有褒有貶,但貶的可能多餘褒的,主要心理基礎應該是“戲謔”,兼有“胡亂”之義。綜合分析,綽號、諢號可能存在這麼幾層意思:

第一,綽號、諢名取義於“戲謔”。

“綽”應如同川渝“涮罈子”之開玩笑義。“綽”當歸入“談”系。

談:《慧琳音義》卷十六“談話”注引《廣雅》:“調也。”《經義述聞·詩·不敢戲談》王引之按:“談,亦戲也。”《玉篇·言部》、《希麟音義》卷八“談話”注引《切韻》、《廣韻·談韻》:“戲調也。”徒甘切,平談定。談部。

譚:《玉篇·言部》:“誕也。”謂誕妄。《資治通鑑·漢紀五十五》“謙光之譚耳”胡三省注:“譚與談同。”徒含切,平覃定。侵部。

與“綽”關聯度高的是 “誻”“嘲”“謿”。舉“誻”的例子:

誻:《說文·言部》:“誻,䜚誻也。”《玉篇·言部》:“誻,䜚誻,妄語也。”朱駿聲通訓定聲:“誻,謂語相反。”徒合切。

川渝“誻謔”(貶低、奚落、戲謔),韓愈、蘇軾“綽虐”與之關聯。或作“(口沓)”:

“壯非少者哦七言,六字常語一字難。我以指撮白玉丹,行且咀噍行詰盤。口前截斷第二句,綽虐顧我顏不歡。”錢仲聯《韓昌黎詩系年集釋》卷六《補釋》:“綽虐,蓋是形容面部表情者。”(韓愈《記夢》)

“一語遭綽虐,失身隨蓬萊。”《蘇軾全集校注》:“意似遭廢黜、虐害。”(蘇軾《丹元子示詩,飄飄然有謫仙風氣,吳傳正繼作,複次其韻》)

按:當與“誻謔”義近

諢、渾歸入“戲、謔”系(諴-玩謔-謔劇戲)。

諴:《廣雅·釋詁四》:“調也。”《釋言》“謷也”王念孫疏證:“皆調戲也。”胡讒切。

此係此亦有“欺騙”的意思。

第二,綽號、諢名“胡亂”取。

川渝稱諢名、綽號叫“外號”,只不過這個“外”不是一般情況的第四聲(去聲wài),而是第三聲(上聲wǎi);這個“上聲”的“wǎi”有一個特殊的含義——差、次;水平低,不好的意思:“那個東西wǎi得很。”(“wǎi”另文闡釋)尋著這個方面去看,“綽”“渾(諢)”恐怕也取義於 “亂”義。“諢(諢)”有亂義,好理解,“綽”呢?“綽”或許就是“濁”字。川渝至今兩個字讀音全同,濁亂為較常用的詞。

還有個旁證:川渝討厭人話說霸道、打胡亂說叫“嘴cuócuó”,“cuó”有“亂”義。

第三,綽號、諢名“狡獪”來。

“綽”,變成純母音後可以比附“䜏”“詑”。

“(慧),楚或謂之䜏。”錢繹箋疏:“䜏與詑聲義並同。”(《方言》卷一)土禾切。

“慧”,謂狡獪。綽號是一種“狡獪”之詞。

“渾”同“儇、譞”:

儇:《說文·人部》:“慧也。”

“復有性識儇利”胡三省注:“儇,智也。”(《資治通鑑·唐紀七十九》)

“儇才齊敏”張銑注:“儇,惠也。”(《文選·張衡〈南都賦〉》)許緣切。

譞:《說文·言部》:“譞慧也。”徐鍇系傳:“察慧也。”《廣韻·仙韻》:“智也。”《說文解字注·言部》、《玉篇·言部》:“慧也。”朱駿聲通訓定聲:“言之慧也。”許緣切,平仙曉。元部。

諢號也是一種狡獪之詞。

戲謔、狡獪與胡亂,其心理基礎是差不多的。取諢名、綽號,表現最明顯的,是滿足人們的“搞笑、戲謔心理”,這是“主因”。

至於“徽號”為何變成“諢號”,那可能是“渾”(戲謔、混亂)系“聲衍韻失”的演變結果。從“詼諧”中能夠見到“戲謔”,能見到“渾話”;從“惑亂”中能夠見到“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