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太行山最綠的前南峪踏青 偶遇了一場鮮為人知的修禊節

前南峪生態旅遊區在哪裡

三月下旬的太行山東麓春風和煦、欲暖還寒、桃紅柳綠、生機萬千,在號稱“太行山最綠的地方”河北邢臺的前南峪,我們偶遇了一場傳承千年的修禊節。

前南峪生態觀光旅遊區,位於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漿水鎮前南峪村,植被覆蓋率達94。6 % ,林木覆蓋率90。7 % ,主要樹種50多種。故有“太行山最綠的地方”之美譽。

去太行山最綠的前南峪踏青 偶遇了一場鮮為人知的修禊節

去太行山最綠的前南峪踏青 偶遇了一場鮮為人知的修禊節

去太行山最綠的前南峪踏青 偶遇了一場鮮為人知的修禊節

去太行山最綠的前南峪踏青 偶遇了一場鮮為人知的修禊節

去太行山最綠的前南峪踏青 偶遇了一場鮮為人知的修禊節

去太行山最綠的前南峪踏青 偶遇了一場鮮為人知的修禊節

去太行山最綠的前南峪踏青 偶遇了一場鮮為人知的修禊節

前南峪生態觀光旅遊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在前南峪深處的一個山坳裡,人聲鼎沸、樂曲悠揚、張燈結綵、曲水流觴,一看主席臺上的橫標才知道,這裡正在舉辦一場古風千年的修禊節。

“修禊節”始於西周,傳承秦漢、盛於魏晉,隋唐兩宋。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是詩經對修禊節的最早記載。到了魏晉時代,修禊節逐漸演化為文人雅士們臨水宴飲、曲水流觴的一個節日。曲水流觴是古時文人雅士品酒對詩的雅事。大家臨水而坐,將盛滿美酒的杯子放進蜿蜒而下的石溪之上、順流而下,飄到誰人跟前,誰就吟詩一首。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觴”活動要算王羲之與其友在蘭亭的一場集會了,大家飲酒賦詩,論文賞景。王羲之揮毫作序,乘興而書,成就了舉世聞名的《蘭亭集序》。2021年3月20日,前南峪生態旅遊區舉辦了中國。前南峪第10屆“修禊節”,遊客們參與了登高、賞花、擊鼓、撞鐘及各種祈福活動,並且體驗了 “曲水流觴”千年以前大書法家王曦之在《蘭亭集序》裡描述的“修禊”盛景。以前在書本上看到古人們吟詩作對、你唱我合好不優雅。今天看到孩子們現場吟唱蘭亭集序,成為今年的修禊節最古老而新穎的開場!在山谷裡、在春風中,到處都回響著孩子們稚嫩而清脆的唱詩聲,讓人心頭一震、耳目一新。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震撼。

去太行山最綠的前南峪踏青 偶遇了一場鮮為人知的修禊節

去太行山最綠的前南峪踏青 偶遇了一場鮮為人知的修禊節

去太行山最綠的前南峪踏青 偶遇了一場鮮為人知的修禊節

去太行山最綠的前南峪踏青 偶遇了一場鮮為人知的修禊節

去太行山最綠的前南峪踏青 偶遇了一場鮮為人知的修禊節

去太行山最綠的前南峪踏青 偶遇了一場鮮為人知的修禊節

去太行山最綠的前南峪踏青 偶遇了一場鮮為人知的修禊節

去太行山最綠的前南峪踏青 偶遇了一場鮮為人知的修禊節

去太行山最綠的前南峪踏青 偶遇了一場鮮為人知的修禊節

去太行山最綠的前南峪踏青 偶遇了一場鮮為人知的修禊節

去太行山最綠的前南峪踏青 偶遇了一場鮮為人知的修禊節

周邊的老鄉們也帶來了自己家獨有特色的農產品和傳統的小吃。孩子們最喜歡的也是我們小時候最喜歡的攪糖稀,用兩根竹棍挑起粘稠的紅薯糖稀讓人想起自己的童年。

老鄉們還從家裡取出去年秋天收藏的板栗,半個小時炒一鍋,由於甜面可口、味道噴香,12元一斤的價格又十分公道,所以是顧客盈門、十分搶手,是女人們的最愛。男人們則去品嚐板栗酒,喝完極其爽快的把碗一摔,清脆悅耳、擲地有聲、好不愜意!扒糕是北方常見的小吃,以蕎麥製成,放涼以後拌以香油、蒜末、陳醋,那可真是夏季解暑充飢之上品。但是扒糕在這裡卻有個古老的名字:灌掌。傳說在明朝末年,一個將軍途經此地、飢腸轆轆,老婦給他做了一碗扒糕。吃罷喜不自勝,當他問及食物名稱時由於口音的阻礙,聽成了灌掌,以後也便如此傳承下來。這麼一場有聲、有色、有味道、有文化的千年修禊節,必然能引來四面八方、十里八鄉的遊客,明年我還是會來的。再見——前南峪!作者簡介:王喜慶 微博:莊上九爺。軍人出身卻喜歡聽著音樂、開著車、浪跡于山水之間。多平臺原創專欄作家。自得的是不喜歡文學的他居然寫了百萬文字於網上,而且圖片比文字更專業;不足之處是尚有兩個省份沒有走到。如若喜歡,敬請關注。

去太行山最綠的前南峪踏青 偶遇了一場鮮為人知的修禊節

去太行山最綠的前南峪踏青 偶遇了一場鮮為人知的修禊節

去太行山最綠的前南峪踏青 偶遇了一場鮮為人知的修禊節

去太行山最綠的前南峪踏青 偶遇了一場鮮為人知的修禊節

去太行山最綠的前南峪踏青 偶遇了一場鮮為人知的修禊節

去太行山最綠的前南峪踏青 偶遇了一場鮮為人知的修禊節

去太行山最綠的前南峪踏青 偶遇了一場鮮為人知的修禊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