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橫刀向天笑,壯志未酬身先死:廣西騰縣四王亭前的沉吟

四王亭,地處廣西藤縣老縣城後面的山上,原名叫四王臺,始建於民國三十年(即1941年),原址在藤城鎮西南一里的大坪嶺上,我們現在看到的四王亭建於1982年,遷建於雞谷山麓,佔地66平方米,為涼亭式建築,故改稱為四王亭。建這個亭為的是紀念太平天國藤縣籍的四個王,這四個王分別是英王陳玉成,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賢、來王陸順德,這四人都是廣西藤縣籍的同村老鄉,出生在這裡的四個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是天國後期的傑出將領,都是年紀非常輕都英勇獻身,都是死得非常的悲壯。

我自橫刀向天笑,壯志未酬身先死:廣西騰縣四王亭前的沉吟

英王陳玉成,太平天國後期重要支柱,他兩眼下有痣,遠望如四眼。驍勇善戰,十八歲的陳玉成當初年輕氣盛的他,在奇襲武昌的戰鬥中,表現勇敢,舍死苦戰,攻城陷陣,矯捷先登,建立首功。後率部打響三河口戰役大捷,1858年,將湘軍主將李續賓圍困營中,三河守將吳定規也從城中衝出,三路兵馬,一鼓作氣,攻破敵軍營盤,全殲清軍六千多人,兇悍一時的李續賓走投無路,自縊而死。曾國藩之弟曾國華哀嘆道“敝邑棄勇,自三河敗後,元氣大傷。雖多方撫慰,而較之昔日之鋒銳,究為減色”。清將胡林翼也供認“三河敗潰之後,元氣盡傷,四年糾合之精銳,覆於一旦,而且敢戰之才,明達足智之士,亦凋喪殆盡“。浦口、三河兩役的勝利,在太平天國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它鼓舞了士氣,穩定了局勢,太平軍從此轉為主動,出現了革命高漲的新局面。陳玉成所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傑出貢獻,使他們成為太平天國後期威名顯赫的將領。23歲的陳玉成被封為英王,1862年被太平天國叛徒奏王苗沛霖誘騙中計,解送清營被殺。終年26歲。

我自橫刀向天笑,壯志未酬身先死:廣西騰縣四王亭前的沉吟

忠王李秀成,在太平天國後期力撐危局,取得了二破江北大營、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營等軍事上的勝利,並建立蘇福省、天浙省,中興了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封李秀成為忠王,稱“萬古忠義”。

清軍江南大營重圍天京,李秀成強請出京,領軍連下安徽廣德,浙江安吉、長興等地,並率1350名先鋒奇襲杭州;當江南大營分兵往救,數路軍分進合擊,於5月6日再破江南大營。旋乘勝東下,攻佔常州、無錫、蘇州、嘉興等府的絕大部分州縣,建立蘇福省,為太平天國開闢了新的重要基地。

我自橫刀向天笑,壯志未酬身先死:廣西騰縣四王亭前的沉吟

1864年,天保城失陷,天京被合圍。天王逝世,秀成扶幼天王嗣位,以安定人心。這時城中軍隊只有一萬多名,能作戰的只有三、四千名,糧食又斷絕。湘軍圍城越加緊急,從東門到北門沿城掘地道攻城。秀成指揮守城軍,一連破了幾十處地道。然而湘軍得以猛烈的炮火作掩護,迫近太平門城根,開掘地道攻城。7月19日午刻,龍膊子地道發,城垣被轟陷。李秀成率領飢軍奔向缺口,用火藥傾盆燒死敵人無算,無奈湘軍以五萬生力軍攻城,眾寡懸殊,抵擋不住。李秀成奔回朝門,保護幼天王,把自己的戰馬讓給幼天王騎,自己另騎了一匹不得力的馬。幼天王就因為騎這匹快速戰馬得逃出敵人的追趕。而秀成卻因為騎的不是戰馬,戰鬥了一天,馬不能行被俘犧牲。

我自橫刀向天笑,壯志未酬身先死:廣西騰縣四王亭前的沉吟

侍王李世賢,1851年參加太平軍,英勇善戰。太平天國經過天京事變及翼王石達開帶兵出走後,人才凋零,到了“朝中無將,國內無人”的境地。作為少壯派的代表人物李世賢“少勇剛強”,被洪秀全起用,在天京兩度告急之際,開始受到重用,1857年升左軍主將。次年駐軍蕪湖,在寧國府灣沚鎮殲滅清浙江提督鄧紹良軍。1860年與陳玉成等合力消滅清軍江南大營,徹底摧毀了清軍的江南大營,立下不世的“救駕之功”,被封為侍王,稱霸一方。

我自橫刀向天笑,壯志未酬身先死:廣西騰縣四王亭前的沉吟

攻克寧國,徽州,與黃文金包圍曾國藩於祁門。次年對左宗棠作戰失利,轉攻浙江,連克嚴州、處州、台州、寧波、金華,以金華為中心建立太平天國浙江根據地。李世賢部會合溫州金錢會起義軍再克縣城。李世賢因溧陽失守,轉戰江西,天京陷落後,率汪海洋、陸順德等經廣東入福建,在漳州一帶堅持鬥爭,斬清福建提督林文察等。次年春,左宗棠率重兵分路圍攻,力戰不敵,撤至永定,清兵尾追,往廣東蕉嶺投汪海洋,汪曾殺李部將李元茂,因畏罪而於8月23日將他也一併殺害。

我自橫刀向天笑,壯志未酬身先死:廣西騰縣四王亭前的沉吟

來王陸順德,水師主將、身材魁偉,性好遊俠, 善駕舟船。1862年8月上旬,他到蘇州參加部署進援天京的軍事會議後,率自己所部到蘇州聽從忠王李秀成的提調,及時進援天京。 10月中旬, 他在天京參加了歷時46天的解圍戰鬥後, 與侍王李世賢等率軍自浙江開化進擊江西玉山。天京淪陷以後,他與世賢等領導長江南岸的太平軍,堅持在贛、閩、粵三省之間的邊境地區進行鬥爭,曾先後攻佔福建的漳州、龍巖,廣東的南雄、鎮平,江西的龍南、定南等地。廣東長樂(今五華)時,被叛徒林政揚所執,解送敵營後,頑強不屈,從容就義。

我自橫刀向天笑,壯志未酬身先死:廣西騰縣四王亭前的沉吟

從廣西藤縣走四的這四個王,均為太平天國後期的頂樑柱,他們的老家連綿的山勢、奔湧的河流,這裡風光旖旎,山水秀麗,林木蒼翠,芳草留香,明淨的天空下,這裡的一切物事都在自然的聲色裡展露出本原的純真,悠閒而自在。一條蜿蜒纏繞的六吉河盤旋此地,水淺而緩處,錚錚琮琮,河裡的小魚,石縫裡的石螺清晰可見;水深而急處,濤濤汩汩,湍流環石,相戀相依,分明便是思無邪的水聲。

我自橫刀向天笑,壯志未酬身先死:廣西騰縣四王亭前的沉吟

雖然一百多年過去了,但他們生活的村莊還在,他們策馬賓士過的原野還在,他們持戈操練的溝林還在,在當地農人口口相傳的故事中,我們還能想見他們當年的英勇與俊拔,這片土地也因了他們的蕩氣迴腸而愈加生動豪邁起來。在這裡,思緒萬千,感慨萬端,這世事無常,眼前似乎出現當年那氣吞萬里如虎的戰爭場面。

我自橫刀向天笑,壯志未酬身先死:廣西騰縣四王亭前的沉吟

值得一提是在在四王亭旁邊有一塊大的水泥牆,牆上有五塊石板,這五塊石板從左到右分別是“重建四王亭記”,“英王陳玉成事略”,“忠王李秀成事略”,“侍王李世賢事略”,“來王陸順德事略”,但是這五塊石板上的小字不走近看跟本就看不清,因為實在是太年久失修了。 在這五塊石板之中最左邊的“重建四王亭記”和“英王陳玉成事略”還被人用泥土塊劃過,字跡只是依稀可見,似乎對這些曾經的王有較大的成見。我想,原因是這裡尚未開發,沒有得到保護的緣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