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長三角一體化前沿陣地,青浦金澤古鎮展現“三種模樣”

站在長三角一體化前沿陣地,青浦金澤古鎮展現“三種模樣”

上海青浦,澱山湖畔,一條長約2公里的石塘港,分隔了古鎮金澤的“傳統”和“現代”。

河西,是數十年風貌未變的西岑社群;河東,大片地塊虛位以待,未來將建成總投資約100億元、總用地面積約108公頃的華為青浦研發基地。

當然,這種“分隔”只是暫時的。未來的金澤,“傳統部分”將有更多現代氣息,比如正在打造中的西岑科創小鎮;“現代區域”也將兼具古樸之美,比如華為基地“九園三島”的組團規劃。

畢竟,金澤有“江南第一橋鄉”之譽——“橋”的功用,在於連線溝通,在於跨越障礙,更在於融合開放。

位於蘇浙滬兩省一市交界處的金澤,向來是“原生態”的代名詞。如今這片整個青浦、整個上海最古樸的區域之一,正在探索整個上海、整個中國最前沿的制度創新——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

要完成這樣的探索,沒有點“橋”的氣質和魄力,恐怕不行。事實上,金澤早已在鎮域內330多條河道上、24個跨省交界河湖上,架設了無數連線此地與彼地、溝通傳統和現代的“橋”。

古老的橋鄉金澤,其實有三種不同風格的橋:古韻悠遠之橋、融合發展之橋、制度創新之橋。

站在長三角一體化前沿陣地,青浦金澤古鎮展現“三種模樣”

古橋臥碧波,這裡有“回到小時候”的親切

金澤的第一種模樣,是水流潺潺,歲月靜好的江南水鄉。

站在長三角一體化前沿陣地,青浦金澤古鎮展現“三種模樣”

5月13日下午4點多,金澤鎮政府附近安安靜靜的培育路上突然熱鬧了起來,響起了歡快的嘰嘰喳喳聲。

一條短短的培育路邊,有金澤小學、金澤中學兩所學校。馬路另一側是大片油菜花田,不少剛剛放學的孩子們穿著校服,穿過車流稀少的馬路,竄入油菜花田邊的田埂,嬉戲打鬧、蹦蹦跳跳地回家,空氣裡瀰漫著春夏之交植物秸稈被翻耕進土的那種醉人又好聞的味道。大多數孩子都是走路回家的,偶爾有人來接,交通工具往往也是腳踏車、三輪車。

沒有路邊排隊接孩子放學的小轎車,沒有此起彼伏的喇叭聲,不用派戴紅袖章的志願者維持秩序,也不用交警前來給違停車輛貼單。眼前的這一切,讓人有一種穿越回小時候的親切感。

站在長三角一體化前沿陣地,青浦金澤古鎮展現“三種模樣”

這就是金澤。和上海的其他地方相比,時光彷彿往前回溯了二三十年。

金澤的“年紀”已經很大了。據史載,金澤興於宋,盛於元,迄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金澤古稱“白薴裡”,昔時原是茫茫蘆蕩。何以稱金澤?《江南通志》載:“穡人獲澤如金,因名。”“獲澤如金”,指的是處處是寶,盛產魚米,故得金澤之名。事實上,金澤自宋代起確已繁榮昌盛,可與同時代瀕江踞海的青龍鎮相媲美。

金澤的繁盛,和“橋”大有關係。金澤鎮地處上海西郊,南臨太浦河,北靠澱山湖,鎮域內江湖河港交織,水面積佔全鎮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水多橋多是金澤的特色,有“江南第一橋鄉”之美名。

據清乾隆時的《金澤志書》記載,金澤“四面巨浸,內多支河,橋樑尤多於他鎮,古稱四十二虹橋。”金澤古鎮老街迎祥橋周邊一度是古鎮商業中心,其南部就是白米港,水陸兩道往來的農產品、小商品均在迎祥橋兩岸集散,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站在長三角一體化前沿陣地,青浦金澤古鎮展現“三種模樣”

“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這句玩笑話如果從金澤鎮老人口中說出,那很有可能是真的。金澤鎮下塘街一帶有一段350米的河道,河道上並列了萬安橋、普濟橋、迎祥橋等多座古橋,跨越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

金澤的古橋,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傳說。

“虹影環空煙渚寬,高懸皎月壯宵觀。波搖天半蟾空嶺,珠落江心蛟窟寒,清霧翳林風澹沱,警湖觸柱水回盤。憑虛應有乘槎客,欲上星河雲外看。”

這首七言律詩《南橋夜月》出自清代詩人陳自鎬之手,描繪的是詩人在金澤迎祥橋上看到的碧波月色,“迎祥夜月”也是“金澤古八景”之一。迎祥橋橋柱用青石拼成,石柱架條石作為橫樑,橫樑上密排楠木,橋面鋪青磚,無橋階、無橋欄,造型挺秀簡潔,宛如長虹臥江。

再如普濟橋,橋石是紫色的武康石,拱陡坡緩橋面窄,具有明顯的宋橋風格。當地人把這座橋叫做“寶石橋”或“珍珠橋”,因橋石中的礦物隨時間流逝風化外露,下雨天時,橋體會反射出星星點點的彩色光芒,就像顆顆寶石或珍珠一般。

還有如意橋、放生橋等,也各有千秋。

站在長三角一體化前沿陣地,青浦金澤古鎮展現“三種模樣”

金澤是一個修養身心、享受慢時光的好地方。今年2月,市綠化市容局等部門公佈了第一批13個市級重要溼地,青浦澱山湖溼地、青浦金澤水庫溼地上榜。位於金澤的青西郊野公園環大蓮湖而建,近三分之一的面積被水面覆蓋,園內湖灘蕩島縱橫交錯,“水上森林”層林盡染,景緻如詩如畫。生活在這樣的地方,頗有“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世外桃源感。

守古不泥古,金澤廟會已成十里八鄉娛樂商貿盛會

不過金澤本身從不固步自封於“世外桃源”的定位。金澤的第二種模樣,是守古但不泥古、努力走出發展新路子的國家3a級旅遊景區。

在金澤古鎮老街旁的小河裡撐了6年多遊船的顧育明非常清楚,自己這門營生已堅持不了多久了。“去年政府人員來下了通知,不讓我們再搖櫓了,說沒有執照,以後都要統一管轄了。”

今年63歲的顧育明是金澤鎮金姚村人,家裡的土地在1993年被徵掉,此後他長期沒有正式固定的工作,一直到2012年。“從那時開始,金澤鎮的遊客突然多起來了,我就花了2萬元買了條船,又買了紅油漆塗刷了一遍,開始招攬遊客坐船。”如今,上顧育明的遊船一次收費30元,時長25分鐘左右,沿途他會給遊客講解一下古橋、古蹟的相關背景知識。

站在長三角一體化前沿陣地,青浦金澤古鎮展現“三種模樣”

“剛開始的時候整個金澤只有4條船,現在多了,這裡有7條,商榻有5條,整個金澤一共12條船。”顧育明告訴記者,靠著搖櫓撐船,他每個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好的時候能有近3000元。不過這些都將是“過去式”了。

為啥?在金澤古鎮老街河邊,隨處可見金澤鎮交管站、金澤鎮安委辦貼出來的“告知書”:“旅遊安全事關廣大遊客的生命財產安全,從事水上旅遊業務的船舶須持有相關合格證書和登記證書、配備取得上崗證的船員。目前我鎮正積極辦理遊船載客經營相關手續,在合法營業之前,請大家不要乘坐無證遊船。”落款時間是2018年11月。

“喏,無證遊船,說的就是我們。”老顧自嘲。

2018年11月對金澤來說是個特殊的時間節點。當時,上海有5家景區被批准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金澤古鎮名列其中。

“金澤有很好的旅遊資源,成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凝聚了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以後的金澤旅遊業發展將更規範有序。”金澤鎮相關負責人表示。

站在長三角一體化前沿陣地,青浦金澤古鎮展現“三種模樣”

同樣能說明金澤繼往開來、守古但不泥古的,依然是橋。

老街上有一個總管廟,廟門前有一座建於明代的金澤放生橋,俗稱“總管橋”。今年5月2日,橋畔廟前人頭攢動,老街上忽然湧入十里八鄉趕來的進香隊伍,一艘艘滿載著香客的船隻停靠在廟門前的碼頭上,斜挎著香袋的香客們魚貫登岸。這不是因為五一小長假期間遊客驟多,而是因為對當地人而言,當天是個大香汛——遠近聞名的金澤廟會,就在當天進行。

橋鄉多為廟鄉。橋與廟自古就有聯絡,佛教中就有“廣度一切,猶如橋樑”的說法,有普度眾生之義。在金澤民間,就有“橋橋有廟,廟廟有橋”之諺。

站在長三角一體化前沿陣地,青浦金澤古鎮展現“三種模樣”

金澤歷來寺廟雲集,鎮上曾有寺廟40餘座,至民國時還有一觀、二寺、三閣、四庵、十三廟,始建於宋代的頤浩禪寺更是規模宏大,建築水平精湛,《松江府志》稱其“雖杭之靈隱,蘇之承天,莫匹其偉”。

金澤廟會主要由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八的“廿八汛”和九月初九的“重陽汛”兩大香汛組成。“廿八汛”源於東嶽大帝的誕辰祭祀,“重陽汛”源於楊震(東漢名臣,民間俗稱楊老爺)的誕辰祭祀。

金澤廟會並不侷限在宗教層面。由於金澤四通八達的地理方位以及廟會的影響力,如今的金澤廟會已經成了十里八鄉的娛樂、商貿盛會。

兩大香汛期間,除了信眾的祭拜和神靈出遊等信仰活動外,搖快船、宣卷、絲竹表演、舞龍、舞獅、秧歌、挑花籃、打蓮湘等各種民間娛樂活動彙集,各地趕廟會的小商小販往往提早十幾天到金澤搶佔攤位,金澤土特產松子狀元糕、梅花糖豆等銷路大增。

站在長三角一體化前沿陣地,青浦金澤古鎮展現“三種模樣”

每個香汛持續10天左右,香客、遊客每天可達3萬餘人,香客來自方圓500裡內的蘇浙滬周邊地區。廟會的影響以金澤鎮為中心,輻射南京、蘇州、吳江、崑山、嘉興、平湖、嘉善、湖州、海鹽、乍浦、奉賢、松江、浦東、嘉定等地區。如今,金澤廟會已被列入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擴充套件名錄。

老渡口消失了,橋建起來了;老房子消失了,大企業來了

滄海桑田,古鎮金澤如今迎來了發展新機遇,也有了第三種模樣: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前沿陣地。

站在長三角一體化前沿陣地,青浦金澤古鎮展現“三種模樣”

“從小我就走這個渡口,當時使用的還是手搖木船,後來是鋼製鐵船、太陽能渡船、機動船。現在這個渡口快要和我們說再見了,心裡有些捨不得。”站在金澤鎮南新渡口,50多歲的張振榮有些感慨。

老張是金澤鎮南新村人,是南新渡口的船工。在金澤的一些偏遠鄉村,由於出行人數少,造橋成本大,人們便依靠渡船過河,南新渡就是這樣一個小渡口。南新村村民透過渡船,幾分鐘就能到達對岸,去周莊古鎮比從陸路繞行可省三分之二的路程。

不過,這個老渡口很快就要停航了。去年7月,讓兩岸百姓盼了幾十年的橋正式開工,這座橋主橋長80餘米,加上兩岸的引橋,總長460米,工程很快將全部竣工,實現通行。

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大背景下,金澤的一些地方,老渡口消失了,橋建起來了;另一些地方,老房子消失了,大企業來了。

在練西公路西岑支路口一路往南,原本可看到西岑村、育田村的村部、農宅、企業、種養殖基地,如今已全部看不到了。沿途景色看上去有些“荒涼”:一些地塊是剛完成翻耕的裸露新土,另一些地塊則長滿了新草,地塊中偶爾能看見幾顆孤零零的大樹,遠處還能看到小片樹林。

站在長三角一體化前沿陣地,青浦金澤古鎮展現“三種模樣”

這些裸露新土,不久前是西岑村、育田村裡的農宅和企業;長滿草的土地,以前則是兩個村的耕地和種養殖基地。如今的滿目“荒涼”,很快就將迎來重生:這裡就是華為青浦研發基地地塊。

金澤鎮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目前研發基地一期專案拿地位置在金澤鎮育田村和西岑村,涉及宅基地271戶,企業14家,種養殖戶21戶,目前均已全部拆除。專案總用地面積約108公頃,其中華為研發中心專案規劃用地約94。7公頃,其餘為市政道路配套用地。

目前,華為的業務公司“上海海思技術有限公司”已於2018年6月完成在青浦區的設立登記,並已開始納稅。研發基地土地已於今年1月簽訂出讓合同,研發基地很快就將開工建設。

這個優先裝載終端晶片、無線網路和物聯網研發等業務的高科技研發基地,設計理念充分關注江南水系和生態自然之美。在拿地時,華為就保留了地塊內一些樹齡較大的樹木,還暫時保留了一些原來的村民道路,地塊內還能看見有小片樹林原封不動,未被遷移。記者瞭解到,在育田村範圍內拆除的是王田自然村,邊上的育坪自然村位於專案區域外,目前仍被保留。按照現有設計方案,專案規劃結構呈“九園三島”組團規劃,建築疏密有致、高低錯落。另外,華為園區自建軌道小火車將在研發中心內環繞一週,形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這個研發基地也將帶動西岑社群的發展,“傳統”和“現代”將不再有隔閡。根據規劃,西岑社群(科創小鎮)規劃面積超200公頃,其中包含了華為青浦研發基地。這個科創小鎮將以華為專案為支撐,帶動青西地區整體發展提升,打造生態品質良好、配套設施完善、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宜居生活社群和科技研發產業園區。

給金澤注入活力和動力的,不只是撤渡改橋、企業專案,還有基建工程。以前金澤本地人常說,金澤商榻地區“數十年風貌不變”,如今這種說法隨著金商公路改建工程的穩步推進將成為過去式。

金商公路,顧名思義是連線金澤和商榻的路,公路兩側是著名的澱山湖旅遊風景區,這條路是商榻地區與青浦區其他城鎮溝通的唯一通道及澱山湖景區的出入要道。從金澤出發,這條路是去上海大觀園的必經之路。

站在長三角一體化前沿陣地,青浦金澤古鎮展現“三種模樣”

目前,金商公路(陳新路-滬青平公路)道路改建工程正在施工中。記者日前探訪看到,金商公路的一半正在修繕拓寬,只留了一半供車輛和行人通行。據悉,這項道路改建工程全長近6000米,紅線寬度40米,南起滬青平公路交叉口,北至陳新路,建設規模為雙向四快兩慢車道。

金澤古鎮老街的迎祥橋堍有一爿頗有“古風”的小店,名字很有意思,就叫“橋邊小店”。店門口用粉筆工工整整寫了一行字:“本店只收現金”,若有有人走過,店主還會吆喝自家2元錢一個的芝麻燒餅。店主池老伯今年已70多歲,是金澤鎮金澤村人,這爿店已經開了20多年,從未變換模樣。池老伯白天看店,晚上返回店後的自家老宅內休息。

站在長三角一體化前沿陣地,青浦金澤古鎮展現“三種模樣”

談及“長三角一體化”,池老伯表示早就從電視上看到了相關訊息。“發展是好事情,但原生態的東西不能丟啊!古鎮就這麼小,老街就這麼短,這些東西可不能被髮展的腳步落下。”說完,池老伯就在椅子上往後一靠,閉目養神。店前迎祥橋橫臥碧波,古鎮河道緩緩東流注入火澤蕩,再往東便是一條沿火澤蕩-封漾蕩-北橫港-大蓮湖形成的美麗“藍色珠鏈”,北面便是蘊含無限想象力的澱山湖。

金澤的水和橋,未來將更好串聯起“傳統”和“現代”,講述更多傳承中發展、變化中堅守的故事。

站在長三角一體化前沿陣地,青浦金澤古鎮展現“三種模樣”

欄目主編:黃勇娣

本文作者:茅冠雋

文字編輯: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