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比薩斜塔”,底層磚塊已缺三分之一,卻依然屹立不倒

比薩斜塔位於義大利的比薩古城境內,是教堂建築群中的一座鐘塔,現在已經是世界上最知名的旅遊景點之一。比薩斜塔始建於公元1174年,以大理石為主要材料,歷時125年才建成。比薩斜塔在設計時是直立的,但是當建設到四層左右時,由於地基不牢固,使得塔的底部開始出現傾斜,雖然經過修正,但是當塔建設完以後,塔身的中心線依然偏離地表的垂直中心線。比薩斜塔的總高度達到54米,內部一共分為8層,同時擁有300階臺階。比薩斜塔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經歷了無數狂風暴雨,但是依然屹立不倒,使得比薩斜塔漸漸被世人所知。

中國版“比薩斜塔”,底層磚塊已缺三分之一,卻依然屹立不倒

有些遊客為了親眼目睹斜塔的神奇,特意跑到義大利去觀看,其實這樣大可不必,因為我國也有一座斜塔。

這座斜塔就是護珠塔。護珠塔位於上海附近的天馬山上,據測算,護珠塔的傾斜程度將近7度,很多人說護珠塔的傾斜程度和比薩斜塔不相上下,二者可以相提並論,這一說法雖然沒有得到國際上的普遍認可,但是如果說護珠塔是中國傾斜程度最嚴重的塔,應該不會有人反對。

中國版“比薩斜塔”,底層磚塊已缺三分之一,卻依然屹立不倒

護珠塔始建於北宋年間,內部共分為7層,外形呈現八角形,塔身總高度超過30米。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護珠塔底層的磚塊兒已經缺少1/3,僅僅依靠剩下的磚塊來支撐整個塔身。由於年代久遠,護珠塔塔身上的許多部件已經沒有,但是各層的腰簷還是隱約可以看見。當你走進護珠塔內,看著滿目瘡痍的牆體,再加上呼嘯而過的勁風,會讓你感覺到護珠塔馬上就要坍塌似的。

中國版“比薩斜塔”,底層磚塊已缺三分之一,卻依然屹立不倒

護珠塔最初也並不是傾斜的,只是在乾隆年間,當地的人們在燃放煙花爆竹時,引發了周圍的火災,燒掉了護珠塔的部分木質結構,從而使得塔身出現了傾斜。至此,護珠塔已經傾斜了200多年,依然堅強的屹立在天馬山上,關於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第一種原因是,根據建築專家的實地測量,護住它下面的地基並不均勻,一側的土質較為柔軟,而另一側的土質則較為堅硬,所以使得護珠塔出現了傾斜。再加上天馬山上經常颳大風,風吹來的方向與塔傾斜的方向相反,所以能夠使得護珠塔保持受力平衡,因此能夠斜而不倒。

中國版“比薩斜塔”,底層磚塊已缺三分之一,卻依然屹立不倒

第二種原因是由於我國古代擁有高超的建築技術,當時主要用糯米汁來攪拌石灰,以此作為粘合磚塊的粘合劑,而這種粘合劑最大的特點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粘合力越來越強。再加上我國古代精湛的砌磚工藝,使得各個磚塊融為一體,所以護珠塔雖然發生了傾斜,但是並不倒塌。

中國版“比薩斜塔”,底層磚塊已缺三分之一,卻依然屹立不倒

還有一種說法是源於當地的一則神話傳說。在護珠塔傾斜的方向有一棵銀杏樹,這棵銀杏樹擁有數百年的歷史,而樹上的葉子皆向護珠塔的方向生長,銀杏樹透過葉子發揮自己的神力,來支撐著護珠塔,進而使得護珠塔斜而不倒。當然這只是一則傳說,但是可以看出當地人們的表達出來的美好願望,就是希望對護珠塔進行保護,而不希望它發生倒塌。

中國版“比薩斜塔”,底層磚塊已缺三分之一,卻依然屹立不倒

從乾隆年間護珠塔發生傾斜,距今已有超過200年的歷史,護珠塔經歷了無數次的狂風暴雨的襲擊,即使周圍的房屋已經被吹翻,但是護珠塔依然儲存完整。其中在20世紀末期,周圍曾發生過一次地震,許多房屋都出現了損壞,但是護珠塔依然安然無恙,就像是插在天馬山上的一把利劍,直指蒼天,任它風吹雨打,依然安穩如初。

護珠塔雖然“身有殘疾”,然而其身殘志不殘的高貴品質,也在激勵著我們不畏困難,勇於面對挫折,進而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