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兒巷、皂兒巷還是灶兒巷,兩百多米長的古巷卻是古建築博物館

贛州董府消費怎樣

灶兒巷、皂兒巷還是灶兒巷,兩百多米長的古巷卻是古建築博物館

在江西贛州古城內,至今保留著一條長度不到500米的古老街巷,叫灶兒巷,這條小巷歷史悠久,宋代就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是宋代虔州城的六街之一,贛州在宋朝時叫虔州,當時的灶兒巷是州府內最繁華的地方,因為這裡靠近贛州古城的貢江建春門碼頭,便於行人商賈出行以及經商貿易,古時這裡是一派車水馬龍的繁忙景象。

灶兒巷、皂兒巷還是灶兒巷,兩百多米長的古巷卻是古建築博物館

灶兒巷的名字歷來也是眾說紛紜,巷子的兩頭分別有牌坊和石庫門洞,牌坊上面刻的是“灶兒巷”,而另一頭的門洞上卻是“皂兒巷”,它到底叫哪個名字呢?根據《贛州府志》記載,清朝統治年間的贛州城地圖上這條古巷稱“灶兒巷”,古代很多小巷是以行業來命名的,這條古巷應該是以經營餐飲行業為主,叫“灶兒巷”該是準確的。

灶兒巷、皂兒巷還是灶兒巷,兩百多米長的古巷卻是古建築博物館

而“皂兒巷”的說法則是來自於清初時巷內居住著穿黑色工裝的衙役,“皂”就是黑色的意思,因此稱為“皂兒巷”,後來也以諧音叫“灶兒巷”。在明代時還曾經叫過“姜家巷”,想必是住著姜氏族人居多的緣故吧。無論是哪個“zao”,這條古巷千百年來已經成為贛州古城的八景之一。

灶兒巷、皂兒巷還是灶兒巷,兩百多米長的古巷卻是古建築博物館

古巷內東西方向長度不足半里,幽深狹窄,地面用鵝卵石鋪成,兩側排列著許多明清古建築,門簷懸臂翹角,防火牆高聳,白牆灰瓦,古色古香。這些古建築有民居、商號、會館、醫館、煙館等等,規模比較大的有興義堂、董府、賓谷館、同記莊、瑞昌生、元善堂等等,名字都是富含深意的,基本都能從名稱看出所經營的行業。

灶兒巷、皂兒巷還是灶兒巷,兩百多米長的古巷卻是古建築博物館

董府是一處古代豪宅,始建於清朝嘉慶七年,即1802年,主人原來是南康鳳崗的富商,開始經營錢莊當鋪,民國時改稱“裕民銀行”,是一座三棟直進、多天井式古建築,是一座非常具有贛南特色的代表性建築。現在董府的主人也姓董,經營的是客家傳統菜餚的酒家。

灶兒巷、皂兒巷還是灶兒巷,兩百多米長的古巷卻是古建築博物館

從董府的石庫門看對面,也應該是一座古代富商或官宦的宅院,門樓上的磚雕和石雕異常奢華,精雕細刻,古老的青磚充滿滄桑斑駁,宅子也有幾百年歷史了,看得出主人是個很講究的有品位的人。

灶兒巷、皂兒巷還是灶兒巷,兩百多米長的古巷卻是古建築博物館

灶兒巷內的建築風格多樣,除了明清至民國時期的大量古建築外,還有有傳統的贛南客家建築,也有精工細作的徽派建築,以及創意十足的西洋建築,而那座跨街的門洞更顯得獨樹一幟,與眾不同。

灶兒巷、皂兒巷還是灶兒巷,兩百多米長的古巷卻是古建築博物館

這座年代久遠的義興號是古代的一個商號,就相當於現在的店鋪,以前主要經營菸葉、菸絲等,也就是古代的一個煙館。後來這裡還做過商會,因為是以木製為主的建築,經常失火,古代的商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店鋪和財產,就成立了民間的消防隊,叫保安水務總局,但那塊門匾一直保留著。

現在的灶兒巷內的古建築裡已經無人居住,政府為了保護這些建築藝術精品,將裡面的居民遷了出去。斑駁的木門上都掛著有些鏽跡的門鎖,從門縫窺探,大部分宅院內廂房、廳堂、天井等一應俱全,各種植物鬱鬱蔥蔥,任意生長,雖然無人居住,也充滿了生氣。

灶兒巷、皂兒巷還是灶兒巷,兩百多米長的古巷卻是古建築博物館

百年建築千年巷,灶兒巷已經成為贛州古城歷史的見證者之一,是贛州人民回味悠遠歲月的記憶念想,曾經的繁華已經落幕,古建築在享受未來的寧靜。

(圖文均為

行者老張

原創,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