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什麼容不下少正卯,掌權之後一定要殺了他?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期魯國人,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大成至聖先師”。雖然出生在兩千多年前,但是現在孔子依然是中國在世界上最出名、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美國最高審判機構聯邦最高法院的外牆上刻有3個石像,分別是頒佈《十誡》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倫,以及穿著長袍、留著長鬚的中國古代先賢孔子。

孔子為什麼容不下少正卯,掌權之後一定要殺了他?

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歷史中記載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以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孔子開設了一個私立學校收了三千多個學生,在各個領域當中成名成才的有七十二個。

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宣導儒家思想,希望國君能夠任用儒家思想治理國家,但是效果不甚理想。晚年回到魯國後,對於出仕已經不包太大希望。於是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孔子為什麼容不下少正卯,掌權之後一定要殺了他?

少正卯,少正是官職,卯是名。春秋時期魯國的大夫,與孔子處於同一個時期。他能言善辯,是魯國的著名人物,被稱為“聞人”。少正卯也開辦私學,招收學生。而且少正卯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知識很廣博。孔子曾受到老子的影響,見到當時禮樂崩壞,主張恢復周禮,以“仁”治天下;少正卯則不同,少正卯主張的是當時比較流行的“法家”學說,跟孔子有所區別。

孔子為什麼容不下少正卯,掌權之後一定要殺了他?

春秋戰國時代是我國曆史上非常特殊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人們還沒有被封建思想所禁錮,思想比較開放。是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燦爛、群星閃爍的時代。這一時期出現了諸子百家彼此辯論,相互爭鳴,盛況空前的學術局面,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以此為背景的時代下,孔子和少正卯在學術上出現分歧在所難免,但是當時的時代還是可以相容這兩種不同的學術的。那為何孔子卻容不下少正卯,在當上魯國大司寇之後一定要殺了他呢?

原來孔子和少正卯有過一段不愉快的經歷,原先是孔子先開設的私學,招收學生。少正卯後來也開設了私學,而且少正卯這個人業務水平極高,說話又很富有鼓動性,幾乎把孔子所有的學生都吸引過去聽他的課,只有顏回一個人沒去,史稱“三盈三虛”。孔子很苦惱,但是又拿他沒有辦法。

孔子為什麼容不下少正卯,掌權之後一定要殺了他?

然而矛盾總有爆發的時候,據《荀子·宥坐》記載:孔子為魯攝相,朝七日而誅少正卯。門人進問曰:夫少正卯,魯之聞人也,夫子為政而始誅之,得無失乎?孔子曰:居,吾語汝其故。人有惡者五,而盜竊不與焉。一曰心達而險,二曰行闢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醜而博,五曰順非而澤,此五者,有一於人,則不得免於君子之誅,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處足以聚徒成群。言談足以飾邪營眾,強足以反是獨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誅也。

這一整段話,翻譯過來大致就是孔子受委託,攝行相事。上朝聽政的第七天,就以亂政的名義誅殺了魯國大夫少正卯。弟子們都不明白孔子為什麼殺少正卯,忍不住去質問老師道:“少正卯是魯國的名人啊,老師剛開始當政,就先把他殺了,應該沒有弄錯吧。”

孔子並沒有因為弟子興師問罪而生氣,只是指了指位子,說:“你先坐下,我會詳細告訴你緣由。人有五種惡劣的品行,它們分別為:一是通今達古卻用心險惡;二是行為邪僻卻又頑固不化;三是花言巧語且虛偽矯飾;四是見識廣博卻專記醜惡之事,大肆宣揚,蠱惑人心;五是順從錯誤言行,並加以修飾維護。人的品性只要有這“五惡”中的一種,就不能不施加“君子之誅’。而少正卯卻兼具這五種罪惡於一身,他居住下來就足以聚集大批門徒,他的言談足以袒護邪惡而迷惑眾人,他強橫的性格足以顛倒是非而開宗立派,他是小人中的奸雄,不可不殺。

此後孔子還例舉了歷史上類似的先例:昔年商湯誅尹諧,周文王誅潘止,周公旦誅管叔,姜太公誅華仕,管仲誅付裡乙,子產誅鄧析、史付。這七個人雖然時代不同,卻有同樣的邪惡心腸,不得不殺。

孔子為什麼容不下少正卯,掌權之後一定要殺了他?

姑且不論《荀子》中記載的真假性,很多人在談到這件事情時總會習慣性的強調孔子和少正卯的個人私怨。認為孔子挾私報復、公報私仇。然而筆者個人卻不這麼認為,孔子受委託攝行相事,要在國家推行自己的主張。這個時候所有反對或者威脅到政令施行的力量都要排除,後世中王安石變法時也是把所有反對變法的“守舊派”排擠出朝廷。少正卯在此事中或許是政令施行下的“犧牲品”,然而孔子在魯國施行的政令效果還是非常理想。政出三月,路不拾遺。

大家對於孔子殺少正卯有何看法,可以相互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