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鐘樓和鼓樓,回憶晨鐘暮鼓的年代

去北京旅遊的朋友,是否見過鐘樓和鼓樓?這兩座建築坐落在內城中軸線的最北端,也就是北京地安門外大街的北端,鼓樓在南,鐘樓在北,兩樓相距百餘米。如果你站在兩樓之間,左右環顧它們,能想象出當年老北京晨鐘暮鼓的生活。

老北京的鐘樓和鼓樓,回憶晨鐘暮鼓的年代

我國古代的城市,大都在城內建造高大的鐘樓和鼓樓,作為城市的報時中心。北京鼓樓最早建於1272年的元代,當時叫“齊政樓”。後遭毀壞,又於大德元年(1279)重建。明永樂十八年又一次重建,到了清嘉慶年和光緒年又兩次重修。鼓樓原來有更鼓24面代表24節氣,還有一座銅滴漏一座,後來都遺失了,如今只剩下一面更鼓。當年一更和五更擊鼓一次,然後撞鐘。二三四更只撞鐘不擊鼓。

老北京的鐘樓和鼓樓,回憶晨鐘暮鼓的年代

鐘樓和鼓樓建於元代同一年,後遇火災被毀。也是明永樂十八年重建。不久又被火災焚燬。清乾隆十二年再次重建。鐘樓內懸掛著一口銅鐘,兩邊各有一根兩米長的圓木供撞鐘使用。在清代,每天黃昏時鳴鐘108響,翌日清晨再鳴鐘一次。在鐘樓後還放著一口明代鑄的大鐵鐘,鐘樓前有乾隆年重建鐘樓的碑記,鐘樓北邊原來還有一座金爐娘娘廟,祭祀的是金爐聖母,老北京人稱她是“鑄鐘娘娘”。

鐘鼓樓既是老北京的報時者,也是老北京歷史的見證者。如今雖然不再“晨鐘暮鼓”,北京人不會忘記它們曾經的功勞。

老北京的鐘樓和鼓樓,回憶晨鐘暮鼓的年代

老北京的鐘樓和鼓樓,回憶晨鐘暮鼓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