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徙他鄉900年,伏氏第70餘代後裔回汨羅尋根祭祖

遷徙他鄉900年,伏氏第70餘代後裔回汨羅尋根祭祖

遷徙他鄉900年,伏氏第70餘代後裔回汨羅尋根祭祖

汨羅融媒體訊(記者 張為)3月22日,汨羅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神鼎山煥乎公墓前舉行簡樸莊重的祭祖典禮。來自河南商丘民權縣的11人在嗩吶聲中熱淚盈眶。這是相隔900年後,遷徙遠走他鄉的煥乎公後裔終於踏上了“回家”的路。

白髮蒼蒼的伏永存老人今年87歲,是來汨祭祖一行中年紀最大、輩分最小的一位。據祖籍記載,他是河南省海州伏系一族的第72代後裔,如今和大部分族人們定居在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

遷徙他鄉900年,伏氏第70餘代後裔回汨羅尋根祭祖

3月21日,離清明還有10余天,基於與汨羅神鼎山伏系後人同根同源的血脈親情,伏永存與海州伏系一族的第67、68、69、70、71、72共6代後裔,從家鄉民權縣風塵僕僕踏上完全陌生的土地,只為在祖先曾生活繁衍的青山綠水間佇立片刻,“終於找到了家!我們的根就在這裡!”

首次“回家”的後裔伏修海在祖先墓前眼含熱淚,“在這裡就自然產生親近的感覺,同根同源讓我們拉近了心裡的距離。”

“伏氏相傳為江南海州連河鎮籍,不知何時遷……” 翻開伏永存帶來的古老族譜,其間的這句話,是江南海州伏氏一族70餘代後人900餘年來連綿不斷的念想。

“先人想尋根,我們祖祖輩輩便一直在找。”伏修海說,口口相傳近千年,尋根一事卻因交通且通訊不便,始終一無所獲。直到近年來,族人們在全國十幾個伏氏家族群中輾轉打聽詢問,一路考證各地博物館、縣誌,終於在2018年聯絡上了汨羅市神鼎山鎮的伏系一族。驚喜之餘,經兩族之間反覆印證、比對、蒐集族譜典籍,他們最終確認了雙方有著共同的祖先:伏煥乎公。

神鼎山伏煥乎公為後唐戶部尚書,因直諫免官發配,於同光二年(公元924年)避難來到汨羅神鼎山東麓,為神鼎山系伏姓人始祖。經近1100年的世代繁衍,伏姓人口已居汨羅前二十位。2013年,煥乎公墓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根據2013年新修神鼎山伏氏族譜,伏煥乎公遷至神鼎山約百年時光後,其第5個兒子的第4代遷居浙江,從此失去音信。

“沒有想到,時隔900多年,遠遷浙江,又輾轉至河南的伏系族人仍然執著尋回自己的祖先。” 神鼎山系伏氏一族後裔伏治友老人退休前是湘潭大學教授,2013年曾帶頭修訂族譜,完善80餘年間空白,並主持修繕煥乎公墓。這天,面對同根同源的海州伏氏族人,他感慨良多,“說明人們傳統的道德觀念始終存在,中國人敬祖愛族的傳統文化也一直得到了繼承。”

據悉,兩地伏系一族團聚後,統計伏煥乎公後裔約1。6萬餘人,如今已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這是我們的家,以後我們會常常回鄉祭祖,共話同根親情。”曾在安徽亳州工作的後裔伏修軍道。

作者:張為

責編:柳勤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