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了多年的阿里山,今日終於目睹真面目

文/熊宗榮

高山青,澗水藍,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

……

眾所周知的原因,寶島臺灣與祖國大陸不僅隔著一條海峽,而且還隔著一道鴻溝,以致多年來同胞兄弟姐妹難以往來。但是,高山隔不斷,大海隔不斷,血脈隔不斷,親情隔不斷。一首《高山青》的臺灣高山族民歌,唱遍了祖國大江南北。那青青的高山,那藍藍的澗水,還有那美麗的姑娘和健壯的少年,引起了無數大陸同胞深深的思念和急切的嚮往。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和妻來到了臺灣,來到了阿里山。我雖未見到歌詞中稱頌的美如水的姑娘和壯如山的少年,但我見到了這裡雄偉的高山,藍藍的澗水,莽莽的森林和蒼茫的雲海。這一切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際。

那天上午,我們乘坐的大巴車從高雄出發,經臺南到嘉義,走完了位於臺灣西南海岸的嘉南平原。然後,又拐彎向東,向臺灣中部的阿里山區駛去。在進入阿里山區後,我們沿途看到了火山爆發的壯麗遺蹟,還看到了成片成片的茶山和一路的茶場、茶社、茶店和茶莊。

在一家茶莊門前,大巴車停了下來。導遊小愛說: \“你們不是都想買點臺灣的高山茶嗎?阿里山的茶葉是全臺灣最好的。大家進去後先不要急著買,而是先品嚐。你品嚐後覺得哪一種茶葉味道最好,然後再買不遲。\”

這家茶莊規模頗大,裡面的客人也很多。靠裡側的牆邊豎著一長排一人多高的山架,山架的長格里擺滿了各類各色茶盒。茶盒有大有小,有方有圓,花花綠綠的,十分精緻。

櫃檯前有好幾個品茶處。一張長方形的條桌,周圍坐滿了來客。裡側有一位茶莊的夥計在那裡烹茶,一隻水壺擱在茶爐上,沸騰的開水在壺裡呼呼啦啦地叫著。夥計從山架上取下一個茶盒,當著眾人,現開現拆,將茶葉倒進茶壺裡,衝上開水,先悶上三五分鐘,然後依次斟在茶盤中排列整齊的茶杯裡。夥計將斟滿了茶水的杯子遞到每個客人面前,請大家細細品嚐。那茶水清澈透明,青綠中帶著微黃。一股清香,在茶杯中嫋嫋升起。品一口,滿口生津,沁人心脾。

臺灣高山茶的製作與大陸似乎有些不同。大陸的茶除沱茶和磚茶外,大都是條狀或片狀,而這裡的茶几乎都是一小團一小團的顆粒狀。

茶的品種很多,有翠玉茶、金萱茶、四季青茶、極品阿里山茶、凍頂高山茶和貴妃烏龍茶等。茶莊夥計將每樣茶葉都取出來泡一壺讓客人品嚐。

大家品夠了,喝足了,便慷慨解囊紛紛購買。上車時,大包小包的,每人都買了不少。我因有腎結石,平時很少喝茶,對茶經、茶道一竅不通。看見大家購買,經不住誘惑,我也買了一些,打算回家送人。

離開茶莊,汽車便開始爬山。阿里山海拔2600米,除3950米的玉山外,它就是臺灣最高的山了。阿里山群峰聳峙,嵩高峻極,森林密茂,一路風光無限。山上公路坡陡彎急,兩側多是峭壁懸崖和深淵壑谷,但路面修得很好,臨淵處多有護欄,車行其間,倒也無虞。

\“你們知道這座山為什麼叫阿里山嗎?\”小愛問。

\“不知道!\”大家答。

於是,小愛便講起了阿里山的故事。

相傳,250年前鄒族(也稱曹族)有一位酋長名叫\“阿里巴\”。這位酋長勇敢善獵,他由達邦翻山越嶺,來到這座山裡打獵,常常滿載而歸。於是,他就帶領族眾移居這裡。由於這裡土壤肥沃,獵物眾多,人們衣食不愁,生活幸福。為了感念這位酋長,族人們將這裡的地名稱為\“阿里山\”。

小愛還介紹說:\“觀日出、覽雲海、看晚霞、遊森林、賞櫻花,是為阿里山觀光‘五奇’。尤其是每年春天,櫻花綻放時節,總能掀起阿里山旅遊高潮。一時間,吉野櫻、牡丹櫻、八重櫻、富士櫻、大島櫻、東錦櫻、鬱金櫻、普賢象櫻等,競相怒放,爭奇鬥妍。阿里山到處都成了花山花海,來這裡賞花的遊人如織,阿里山因此而博得 ‘櫻都’的美稱。\”

唱了多年的阿里山,今日終於目睹真面目

阿里山車中轉站

正說著,停車場到了。這裡是阿里山中央的一小塊平地,也是上山車輛的中轉站。我們的大巴車停靠在這裡,大夥換乘旅遊區專用的中巴車。中巴車載著我們一行,蜿蜒行駛,來到一處叫\“阿里山閣\”的飯店前。小愛叫道:\“飯店到了,快下車吃飯囉!\”

唱了多年的阿里山,今日終於目睹真面目

阿里山閣大飯店

上山時,還是豔陽高照,晴空萬里。剛吃完飯出來,已是漫山陰霾,雨霧濛濛。一陣涼風颯然而至,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架勢。

小愛說:\“阿里山因地勢高聳,森林茂密,氣溫比山下平均要低12℃左右,因而雨量充沛,天氣多變,一會兒晴,一會兒雨,沒個準數。不過,大家放心,這雨來得快,去得也快。\”

小愛說的極是,我們在\“阿里山閣大飯店\”前廳躲了不到十分鐘,那陣濃密的雨霧便被一陣涼風趕到山的那一邊去了。

我們不坐車,順著一條柏油馬路往前走。突然,大家發現一條鐵路,順著山勢,爬上山頭,並在我們身邊蜿蜒而過。

\“奇怪,這麼高的山上怎麼會有鐵路呢?\”大家詫異起來。

\“這是阿里山的高山鐵道,是世界上僅有的幾條登山鐵路之一,與印度大吉嶺喜馬拉雅登山鐵道、秘魯安第斯山鐵道齊名。\”小愛解釋說。

阿里山的登山小火車,與這裡的日出、雲海、晚霞和森林一樣,被稱為阿里山的著名奇觀。說起阿里山高山鐵路的修建,還有一段悲壯和屈辱的歷史。那是日本強盜侵佔中國寶島臺灣的時候,日本鬼子為了盜伐阿里山珍貴的紅檜木,用皮鞭和刺刀強迫臺灣民工修建了這條高山鐵路。自從修通了這條高山鐵路後,阿里山千年以上的紅檜木,幾乎被砍伐一空。這些珍貴的紅檜木全部被運往日本。據說,日本到現在還儲藏著當年在臺灣盜伐的紅檜木。

因阿里山陡峭高聳,修建鐵路工程浩大而艱鉅,當年的高山族民工死傷無數。鐵路從嘉義市出發,到阿里山祝山站,全長71。9公里,海拔從30米一路攀升至2274米,共穿越50條隧道及77座橋樑。沿途經過熱帶、暖帶和溫帶森林。在樟腦寮站到獨立山站之間,鐵路線為了遷就地形,穿越陡峭險峻的山峰,先後設計了\“螺旋式\”、\“之字型\”、\“8字圖\”的走法。奇特的設計與走勢,堪稱阿里山鐵道的一大特色。

二戰以後,日本投降,寶島臺灣迴歸祖國懷抱。臺灣政府和人民將這條高山鐵路儲存下來,並加以整修和完善。現在,這條鐵路線上奔跑的小火車,成了阿里山旅遊觀光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唱了多年的阿里山,今日終於目睹真面目

塔山森林步道

柏油路走到盡頭,便是全由石臺階組成的塔山森林步道。走進森林步道,人彷彿進入到另外一個世界。這裡森林密佈,古木參天,蔭翳蔽日。大白天,卻不見一絲陽光,到處陰陰暗暗。颼颼涼風,從森林深處襲來,吹得人頓生寒顫。

唱了多年的阿里山,今日終於目睹真面目

千年紅松木

小愛指著一棵粗壯碩長的古樹說:\“這就是紅檜木,臺灣最珍貴的稀有樹種。阿里山除紅檜木外,還有柳杉、榨戚、鐵杉、華山松、臺灣杉和臺灣扁柏等,都是珍貴的名木。\”

那一棵棵數人合圍的古樹軀幹上,長滿了毛茸茸的深綠色苔蘚。還有一根根粗壯的古藤,像巨蛇一樣,纏繞著樹身,攀援而上,去尋找森林中最珍貴的一縷縷陽光。小愛說,苔蘚和古藤,是原始森林的顯著標志。

森林中,我看到一個個粗大的樹樁,直徑在兩到三米之間。小愛說:\“這些就是當年日本人砍伐後遺留下來的紅檜木樹樁,這些樹樁離現在已經近百年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紅檜木,大多數是民國9年和民國36年當地政府組織民眾重新栽種的。\”

這些粗壯的樹樁雖已年長月久,沐雨櫛風,冰侵霜襲,但仍不朽不腐,不動不移,傲然固守在故鄉本土,密林深山。看著眼前這些紅檜木的錚錚鐵骨,驟然使我想起了塔里木的胡楊。在浩瀚的戈壁沙漠中,倔犟地挺立著一棵棵高大的胡楊。它們在那惡劣的環境中,依然頑強生長,巍然挺立,而且活著一千年不死,死後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無論是阿里山的紅檜木,還是塔里木的胡楊樹,它們這種威武而不屈的可貴精神和堅韌不拔的頑強毅力象徵著中國人的傲骨,象徵著中華民族的脊樑!

有些紅檜木從當年砍伐的根部重新長起了新樹。這些新樹經過數十年的風風雨雨,亦長成參天大樹。有的樹蔸上同時長出兩棵,有的長出三棵,甚至四棵、五棵,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比翼齊飛永不分離。這些樹的樹幹上都掛著一塊牌子,人們為它們取了一些美妙的名字:龍鳳配、永結同心、三兄弟、四姐妹等等。

正行走間,眼前突然透出一片光亮。舉目一看,原來在這原始森林的山半腰間現出上下兩口深潭。潭水清澈,水平如鏡。潭的四周全是高聳如雲的森林,潭水邊芳草萋萋,青綠一片。

唱了多年的阿里山,今日終於目睹真面目

阿里山姊妹潭

小愛指著兩口深潭說:\“這就是阿里山有名的姊妹潭,上面那口叫妹潭,下面那口大的叫姊潭。\”

\“為什麼叫姊妹潭呢?\”有人問。

\“姊妹潭嘛,說的是古時候阿里山有一對姐妹…\”小愛支支吾吾的,邊想邊說,顯然是在編故事,但她編的故事並不圓滿,也不生動。

見小愛那為難的樣子,我接著說:\“還是我來替你編吧!很久很久以前,阿里山有一雙美麗的孿生姐妹,她們分別愛上了寨子裡兩個英俊的獵人少年。這時,阿里山出現了兩隻兇猛的野獸,猛獸經常闖進寨子傷害人畜,鬧得人們惶惶不安。兩位獵人少年立誓要為鄉鄰除害,便相約到深山尋找猛獸。他們在深山裡與猛獸搏鬥了三天三夜,最後,在山崖邊與猛獸同歸於盡。兩姐妹聞訊趕到山崖,分別抱著自己的戀人痛哭。他們的眼淚順著山崖流到了山腰並分別在那裡匯聚成潭。姊妹倆的忠貞愛情為鄉鄰們所感動,於是,稱那兩口潭水為‘姊妹潭’。\”

我剛一講完,大夥齊聲說:\“講得好!\”小愛也說:\“這下好了,下次我帶隊到這裡,就再也用不著費力地編故事了!\”

唱了多年的阿里山,今日終於目睹真面目

日本人盜伐的紅檜木樁

從塔山原始森林步道走出,我們又參觀了\“象鼻木\”和\“三代木\”。這些景點都是被砍伐後的紅檜木的根部所組成的圖形。實際上是阿里山森林中遺留下來的最原始、最粗曠、最生動,而且純自然的大型根雕。

在經過一段曲曲折折的巨木群棧道之後,小愛帶領我們參觀了阿里山的\“千歲檜\”和\“光武檜\”。在擁有三千年樹齡的\“阿里山神木\”於1997年7月1日因雷擊而倒伏之後,\“千歲檜\”和\“光武檜\”就成了阿里山的\“鎮山之樹\”了。

\“光武檜\”巍然聳立於群山林海之間,粗壯而頎長的軀幹直衝雲霄,高大濃密而又寬闊的樹冠遮天蔽日。通往\“光武檜\”身邊的路徑,全是用方木鋪成的棧道。樹的周邊設有護欄,旁邊還立有一方石碑。我走近石碑,見上面刻有\“光武檜,胸圍12。3m,高45m,樹齡2300年。紅檜木,臺灣獨有樹種,分佈在海拔1500m-2200m之雲霧帶\”的文字。

遊森林,只是阿里山的\“五奇\”之一。因時間和季節的原因,那觀日出、看晚霞、賞櫻花和乘火車的壯麗景觀,我們便無緣親臨了。

但是,僅此就已經夠了。單就那巍巍群山和莽莽林海,我就已經領略了阿里山的雄奇偉岸和祖國寶島臺灣的山河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