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州之戰,遼朝的報復,宋遼邊境之戰的絕響

發生澶州之戰簽訂什麼

澶州之戰,遼朝的報復,宋遼邊境之戰的絕響

導讀:俗話說你做初一,就別怪人做十五,宋太宗統一中原後,就野心勃勃的策劃了第一次北伐,希望一舉從遼朝手中奪回燕雲十六州,掌握宋遼戰爭的主動權,可惜碰上了硬茬子大敗而歸。數年後,趁著遼朝皇位更迭,寡母幼子當政,太宗又策劃了第二次北伐,然而他捏軟柿子的計劃又失敗了。

對於北宋來說,宋太宗的行為都是正義的,但是對於遼朝來說就不是這麼回事了,一而再受到別國侵略,遼朝上下都怒了。出於報復,他們年年犯邊,只是規模都不大,直到遼朝做好了大戰的準備,才發動了真正的、大規模的報復之戰,即澶州之戰。

澶州之戰,遼朝的報復,宋遼邊境之戰的絕響

國內積弊重重,攘外先安內

會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也很簡單,太宗第二次北伐時,遼朝確實寡母幼子當政,政權搖搖欲墜,只不過是外部矛盾太大,燕雲等地太重要,遼朝權貴才暫時放下爭議一致對外。待到遼朝在第二次北伐中取得勝利後,蕭太后的軍事實力展露無疑,再加上權臣韓德讓的支援,遼國從皇位爭奪的漩渦中脫離了出來。

澶州之戰,遼朝的報復,宋遼邊境之戰的絕響

雖然沒有了爭奪皇位的風波,但是遼朝內部的矛盾卻不少,比如遼朝王爺們都手握軍權,時不時都能發動一次內亂;再比如說各民族衝突劇烈,民間怨聲四起;還有契丹權貴搶佔奴隸,納稅平民大大減少,吏治腐敗官場貪汙盛行等等。這些問題都不支援遼朝在此時發動一次大戰,沒辦法只能將對宋朝的報復之戰向後推。

麻痺宋朝君臣,試探宋軍實力

澶州之戰前,遼朝年年犯邊,宋遼之間互有勝負,宋朝想求和,但遼朝卻置之不理,這並他們不是意氣用事,而是有深層含義的。首先是為了練兵,打退了宋朝的兩次入侵之後,遼朝雖然還有精銳士兵,但是也不多了,根本不足以應付大規模的戰爭,所以他們希望透過犯邊練兵,只有在戰場上活下來計程車兵,才能稱之為精銳。

澶州之戰,遼朝的報復,宋遼邊境之戰的絕響

宋朝兩次北伐後,雙發都知道遼朝一定會報復,如果遼朝不犯邊,宋朝就會知道遼朝所圖甚大。為了應對遼朝激烈迅猛的報復,宋朝就會全力發展自己的軍備力量,那時遼朝再報復誰勝誰負就不好說了。遼朝報復是為了勝而不是為了敗,所以他們透過小規模犯邊樹立了一副無力大規模南下的假象,麻痺宋朝君臣對遼實力的判斷。

澶州之戰,遼朝的報復,宋遼邊境之戰的絕響

遼朝的蕭太后不是軍事小白,負責對宋事物的耶律休哥更是名將,他們知道知己知彼的的重要性,犯邊也是為了試探宋軍的實力。如果宋軍實力強大,報復北宋得不償失,遼朝就會放棄,如果有利可圖他們才會大規模南下。

揚長避短,放棄不擅長的攻城戰

遼朝雖然掌握了進出中原的門戶,但是也改變不了他們不擅攻城的事實,所以最初的時候,遼軍進展非常不順利,連連受挫損失嚴重。蕭太后軍事能力出眾,遼軍失利後她沒有和這些城池死磕,而是利用遼朝騎兵強大的運動能力,繞過邊境重鎮,兵臨澶州,直接威逼北宋的都城開封。

澶州之戰,遼朝的報復,宋遼邊境之戰的絕響

北宋君臣被嚇壞了,想要棄城逃跑,被寇準拿北地士兵不適應南方的藉口阻止了。宋真宗被迫親臨一線,宋軍一時間士氣大振,和遼軍打了個有來有往,雙方陷入了僵持。但是時間長了宋真宗耳根子軟,懷疑在前線指揮作戰的寇準有異心,想要和談,他先是派了使臣,使臣回覆他遼朝沒有和談的心,所以他只能硬著頭皮和遼朝繼續打。

澶州之戰,遼朝的報復,宋遼邊境之戰的絕響

再說遼朝,蕭太后透過降將的關係,始終把持著和談的節奏,一開始不肯答應也是為了抻一抻宋朝,好在和談中佔主動權。後來她怕遼朝軍隊孤軍深入被斷後路,終於發出了和談訊號。雙方一個有心一個有意,很快達成了協議,簽訂的合約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

澶州之戰,遼朝的報復,宋遼邊境之戰的絕響

澶淵之盟後,遼朝退兵,雖然他們在軍事上沒有取得勝利,但是在經濟上取得了勝利,宋朝除了每年要給他們十萬兩銀子,還要另給二十萬匹絹。最重要的是,這些東西不用打仗就可以得到,也算是意外的收穫。自此之後,宋遼邊境再無大戰,雙方迎來了長久的和平。

結語:澶淵之盟表面上遼國佔了大便宜,但從長久來看卻吃了大虧,首先,遼朝和和北宋邊境貿易中逆差巨大,他們透過邊境貿易雖然能得到必要的生活物資,但是中原的奢侈品也湧入了遼朝,遼朝權貴很快被腐蝕掉了;其次,遼軍不勞而獲習慣了,軍備鬆弛,以至於實力下降的厲害,才會在後來輕易便被金朝顛覆。

參考文獻

《宋史》

《遼史》

《宋遼邊境形勢》

《宋遼澶淵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