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情畫意不失壯麗,唯有運城

絳縣新絳縣有什麼關係

山西最南、最熱、海拔最低、平川最多、人口最多的城市。

運城位於山西西南部。山西最西端(永濟市韓陽鎮長旺村)、最南端(芮城縣永樂鎮南張村)皆在此處。

運城年均氣溫13。3℃ 、 極端最高氣溫42。8°C(山西最高溫度),是山西最熱的地區, 全區平均海拔350一400米, 海拔最低點為垣曲縣馬蹄窩(附近)海拔高度是176。7米 ,為山西之最。

運城平原區面積8621平方公里(含100平方公里鹽池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60。6%,約佔山西全省平川面積的四分之一。

同時運城也是山西人口最多的城市。2016年底,常住人口為530。5萬人。省會太原為434。4萬人。

驀然回首,我在運城已經工作、生活了30個春秋。運城成了我的第二故鄉。我和這座城市一起成長,我看著它變遷,它看著我變化,相看兩不厭,不同的是我覺得城市變得越來越年輕,它看著我卻變老了。

詩情畫意不失壯麗,唯有運城

中國“國保”單位最多的地級市。

運城文物旅遊景點1600餘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0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7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最多的地級市。運城的“國保”數量多到什麼程度呢?富可敵省,可以在全國32個省級行政單位裡排第21名。運城擁有中國四大文化名樓之一“鸛雀樓”、 中國現存最大武廟“解州關帝廟” 、中國現存最大的道教宮觀芮城縣“永樂宮”、 中國現存最早的道廟建築芮城縣“廣仁王廟”、 中國現存最高迴音塔普救寺“鶯鶯塔”、中國現存最早的后土廟萬榮縣“汾陰后土祠”、 中國現存最早城隍廟芮城縣“城隍廟 ”、 中國現存最大道教壁畫“永樂宮壁畫” 、 中國現存最大土雕大佛“稷山大佛” 、 中國現存最大木雕臥佛絳縣“太陰寺木佛 ”、 中國現存最大的衙門大堂新絳縣“絳州大堂” 、 中國現存唯一隋代園林新絳縣“絳守居園池” 、 中國現存唯一北宋廡殿頂建築萬榮縣“稷王廟 ”、 中國最早發現用火證據的遺址芮城縣“西侯度遺址” 、 中國最早發現蠶繭的遺址 夏縣“西陰村遺址 ”、 出土中國舊石器時代最大石製品的遺址芮城縣“河遺址” 、出土中國最早、最大荒帷的墓地絳縣“橫水西周墓地” 、中國現存最大鐵器群永濟市“蒲津渡黃河鐵牛” 以及世界第一個類人猿動物化石垣曲縣世紀曙猿化石 。

最初來到運城,我明顯感覺有兩點:一是陌生感。因為在這裡沒有我的童年,沒有我對過去的回憶,沒有錯綜複雜的親友關係;另一方面,城市味很淡。從太原回到運城,感覺特別明顯,城市沒有公交車。廠裡距市區約三公里,無論是回老家,還是出差回來,都很不方便,有時候回老家讓別人騎腳踏車把我送到長途汽車站;有時候晚上出差回來需坐“摩的”返廠。並不發達的城市與我的期望相悖。

公園是豐富多彩的“城市插圖”。剛到運城時,市區僅有人民公園(西花園)一個公園,年久失修,破爛不堪。後經過改造、整修,2007年對外開放,如今公園已是山清水秀,綠樹成蔭,花草遍地,亭閣相映,環境清幽的綜合性娛樂休閒公園。後又先後籌建了東花園、航天公園、天逸公園、聖惠公園、槐東文化苑等。人們每天早晨在此晨練、唱曲、雜耍,盡情享受著大自然。

詩情畫意不失壯麗,唯有運城

公共交通作為視窗行業,是城市的一張重要名片。初來運城,市區公交車尚未開通。如今公交線路四通八達,據不完全統計,公交線路19條,公交車300多輛,給人們出行帶來極大便利。最近又開通了到夏縣、臨猗的城際公交,共享單車也亮相街頭。外出由原來的普通列車、長途客車,發展為快車、高鐵、高速公路、航空,出行方便快捷,“說走就走”從夢想變為現實。

中華民族和華夏民族的發祥地之一 。

運城市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古蹟眾多,距今183萬年前,始於運城市芮城縣西侯度人,就活動生息在這片土地上。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美科學家在運城市垣曲縣寨裡村發現的4500萬年以前“曙猿化石”,推翻了“人類起源於非洲”的論斷。 運城在上古時期就是堯舜禹活動的中心區域,文獻記載“堯都平陽(今臨汾)、舜都蒲坂(今永濟)、禹都安邑(今夏縣)”,還有“堯初都蒲坂,後遷平陽”之說。這說明從堯舜禹開始,運城便是帝王的建都之地,即當時人們一致認同的“萬國之中”的地方,也就是共識的“中國”。 在1998和2005年的全國高考語文題裡有“最早叫中國的地方在哪裡?”正確答案是“山西省運城。”

我在一個陌生的城市呆了下來。我去古玩市場、舊書攤、街心公園、晨練場、早市,結識城中老者,他們是睿智並有耐心的聊天物件,儼然是城市的化身,能告訴我關於城市的歷史掌故,增加了我對城市的瞭解。選擇一座城市,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對一座城市的眷戀,除了市井人生裡的煙火氣息,當然還有安放我心靈的一方田園。四季如歌,生命如詩。世界那麼大,總有一個地方、一種生活方式能滿足你對人生的想象。我喜歡到城中的博物館、圖書館、書店……讓心靈可以平安落地,歸隱到書中山水。自從內退之後,從多年習慣的上下班,做計劃,例行檢查,寫總結,變成現在沒有人給我佈置工作,不需要請示報告,一切可以遵從內心。經過一段調整,我重新找到新的生活方式、生活節奏以及生活態度。現在我基本上每天都去公園,它是我的心靈牧場。散步、做健美操、唱歌,有時候只是靜坐沉思,接觸變化無窮的人群和各種不同的健身、娛樂方式,領略生活的豐富多彩,發現豁然開朗的新風景。我把逛公園當作一次微旅行。

詩情畫意不失壯麗,唯有運城

文昌武盛,人傑地靈。

運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自古以來、學者志土,代不乏人。上古時期就有舜耕歷山,禹鑿龍門,后稷稼穡,嫘祖養蠶,黃帝戰蚩尤等歷史傳說;殷商時有傅悅治國;春秋時有猗頓行商,荀子勸學;戰國時有李冰治水,張儀連橫,魏文侯稱雄;漢代有絳周勃封侯;三國有關羽封聖;魏晉有衛夫人工書,裴秀製圖;隋代有王通談經;唐代有王勃作賦,柳宗元行文,王之渙吟詩,薛仁貴徵東;宋代有司馬光砸缸等,元代有關漢卿作曲。歷代名人,數不勝數。光聞喜裴氏就可光耀千古。裴氏家族公侯一門,冠裳不絕。正史立傳與載列者,600餘人;名垂後世者,不下千餘人;七品以上官員,多達3000餘人。據《裴氏世譜》統計,裴氏家族在歷史上曾先後出過宰相59人,大將軍59人,中書侍郎14人,尚書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節度使、觀察使、防禦使 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與皇室聯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駙馬21人,公主20人等,真可謂“將相接武、公侯一門”,中國“宰相村”由此而得名。

兒時,這座城對我而言,是一個夢寐以求的神秘所在。到運城上班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對運城逐漸有了較為全面的瞭解。閒暇時,我喜歡在城市中行走,按照時髦的說法是“城市微旅行”。在解讀城市文化內涵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所住的城市居然有內外兼修的美,一種強烈的歸屬感油然而生。每一條老街,總是伴隨著故事與情懷。悠久的歷史,眾多的文物古蹟,歷代沉澱而來的厚重人文底蘊,構成運城獨特的魅力,使我感受到了運城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發展之美。古中國,新運城。

詩情畫意不失壯麗,唯有運城

文化呢,自古就地理條件優越,又有鹽池,所以很早之前農業就比較發達,屬於傳統的農耕文明。春秋時期,三家分晉,運城全境包括韓和魏,晉中晉北大部分位於趙國境內,趙國在與少數民族的戰爭中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再加上晉中晉北本省自然環境不如晉南,所以當時差異是比較明顯的。同時從那開始一直唐朝,政治中心都在中原——-關中地區,距離比較近。所以受影響較大,方言飲食都比較相似。與晉中晉北差異較大。到現在與晉中晉北同處一省,文化上要找到一個準確的地位其實是很困難的。一方面是太原作為省會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旁邊還有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西安。所以文化本身屬於關中文化區,但正在與傳統的晉文化發生著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