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影像旗艦, 準備標配一英寸了

今年年初,在搭載高通驍龍 8 Gen1 移動平臺的新機當中,我們發現各大廠商在影像上開始偏向調校和演算法,而屬於傳統光學領域的硬體部分,並沒有激進的堆料,反而相較以往收斂了不少。

Android 影像旗艦, 準備標配一英寸了

▲ 搭載 IMX766 主攝的真我 GT2 Pro

彼時,我們也根據這個現象下了一個「Android 的相機不願用大底」的主張。

清一色的 IMX766 主攝,以及喜歡堆料的小米也只選擇了 IMX707(1/1。28 英寸),距離公認一英寸上限越來越遙遠。

Android 影像旗艦, 準備標配一英寸了

同時,許多機型內都增加了「自研晶片」,像是 vivo 的 V1+,OPPO 的馬里亞納 X。即便感測器難以拉開一眼的差距,這些「計算攝影」範疇的特性,也足以讓廠商們拉滿辨識度和話題性。

Android 影像旗艦, 準備標配一英寸了

但時隔大半年,隨著年底新機潮的到來,曾經不願用「大底」的 Android 們似乎也開始重新在 CMOS 尺寸上下文章。

「一英寸」將成為影像旗艦標配

在下半年當中,小米 12S Ultra 可以說是一雪前恥,重新定義了「安卓之光」。

Android 影像旗艦, 準備標配一英寸了

一英寸 IMX989 影象感測器的運用,以及與徠卡的聯姻,重塑了小米手機影像的審美水準。

小米 12S Ultra 也由此塑造了影像旗艦的形象,讓智慧手機的影像能力更像「相機」了。

Android 影像旗艦, 準備標配一英寸了

▲ 索尼 RX100 黑卡 vs 小米 11 Ultra 圖片來自:dpreview

而曾經專屬於黑卡數碼相機的一英寸感測器,被運用到手機上,也給予了大眾一個「手機能夠與相機平起平坐」的印象。

可以說,一英寸「大底」感測器是小米 12S Ultra 擁有專業影像效能大眾認知的一個基礎。

Android 影像旗艦, 準備標配一英寸了

▲ 小米 12S Ultra 所搭載的 IMX989 一英寸感測器

相對於難以直觀表達的影調、審美,更大底的感測器尺寸有著更低的認知門檻。

在根據爆料,隨著 11 月份高通驍龍 8Gen2 新移動平臺的出現,許多廠商的 Android 主打影像的旗艦也會紛紛搭載上 IMX989 這顆一英寸尺寸的影象感測器。

Android 影像旗艦, 準備標配一英寸了

▲ 被寄予厚望的高通驍龍 8 Gen2

再輔以各家的調校風格,以及自研晶片的演算法加持,Android 陣營旗艦們的影像效能會有一個不小的躍進。

重拾「大底」感測器

無論是硬體還是演算法,亦或是與傳統影像廠商聯名,「差異化」一直是廠商們在影像上的一個追求。

Android 影像旗艦, 準備標配一英寸了

足夠的影像差異也漸漸會成為品牌的一個隱形特徵,有些類似於傳統影像品牌的成像特色,比如徠卡的「德味兒」,蔡司的藍色,哈蘇的紅色,以及富士的膠片模擬等等。

這些在專業攝影師眼中沒有那麼重要的屬性,在大眾的認知裡,卻成為一個決定性因素。主打風格化成像也就是「差異化」的傳統相機品牌,也在近年獲得了相當的市場青睞。

Android 影像旗艦, 準備標配一英寸了

智慧手機影像發展的過程,其實並不像傳統品牌會在硬體上一路走到底。

相機們誕生之初就是一個純粹的專業化記錄工具,工具屬性拉滿,宗旨是拍得到。而智慧手機的影像受眾實際上是普羅大眾,拍得好才是初衷。

在「計算攝影」還未成為主流之前,智慧手機也同相機類似,高畫素,大底感測器等規格會帶來足夠的差異性。

Android 影像旗艦, 準備標配一英寸了

▲ 被認為是「計算攝影」之父的 Marc Levoy

高畫素會有更多的細節,成像也會更紮實,而大底感測器暗光效能更為突出。

後續隨著「計算攝影」的出現,足夠強大的 AI 和演算法甚至可以逆襲一些更好的硬體,比如說 Google Pixel 的單攝在演算法加持之下,在一些場景當中足以逆襲。

Android 影像旗艦, 準備標配一英寸了

倘若說計算攝影是上限的話,那傳統的硬體則是下限。

在年初演算法和自研晶片帶來的算力大步流星之下,以及硬體(尤其是感測器)沒有太大突破的情況下,專注於演算法和自研晶片的調校,算是廠商們的共同取捨。

Android 影像旗艦, 準備標配一英寸了

▲ 也用上「大底」的 iPhone 14 Pro Max

而到了下半年,先是小米 12S Ultra 的成功,以及 iPhone 14 Pro Max 也用上了 4800 萬畫素的大底(1/1。28 英寸)主攝,演算法逐步成熟之後,想要持續差異化,提升「下限」也重新成為智慧手機廠商迭代升級的大趨勢。

一英寸的意義不在於「大」

對於傳統的數碼相機來說,一英寸不過算是「入門」的尺寸規格,往上還有更大的 M4/3、APS-C、全畫幅等等。

Android 影像旗艦, 準備標配一英寸了

▲ 不同「相機」所搭載不同尺寸的感測器尺寸。 圖片來自:henrys。com

更大的感測器會獲得更純淨的照片,更好的暗光效能,已經更好的「虛化」效果。

這在智慧手機上也是同理,只不過從 1/1。56 英寸的 IMX766 提升到一英寸的 IMX989,它們之間的成像差距並沒有從 APS-C 到全畫幅的差距來的大。

Android 影像旗艦, 準備標配一英寸了

換言之,在小尺寸的智慧手機之內,大尺寸的感測器並非是最終成像效果的決定性因素。

但對於大眾的認知來說,一英寸實則就是「搭上了相機的末班車」,模糊了手機與數碼卡片機的界限。

當智慧手機的主攝達到一英寸的面積,智慧手機在某種意義上也就是一臺「專業」相機。

Android 影像旗艦, 準備標配一英寸了

如此來說,智慧手機上的一英寸,其實與相機中開始成為主流的「全畫幅」意義相仿。

自索尼引領進入無反(微單)時代之後,全畫幅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一個普及規格。

加點錢上全畫幅,以及一勞永逸的觀念也影響了許多人的購買決策。

Android 影像旗艦, 準備標配一英寸了

▲ 全畫幅並不能代表一切 圖片來自:YouTube@Dunna Did It

另外,APS-C 畫幅被稱之為「殘幅」的叫法也從側面影響了全畫幅更具正面意義。

此前一英寸未出現之前,手機內的感測器尺寸對於大眾來說並沒有「記憶點」,更多的是關注在畫素數上。

Android 影像旗艦, 準備標配一英寸了

由此,智慧手機影像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堆高畫素」的路線,一億、兩億畫素也頻繁的出現在一些機型之中。

但智慧手機影像的意義在於記錄與分享,經過社交網路的壓縮,絲毫畢現的高畫素影象的優勢被消耗殆盡。

Android 影像旗艦, 準備標配一英寸了

▲ 近年 iPhone 影像的提升多是在一些讓大眾容易感知的特性上

相反一英寸的感測器對於極端情況下的增益是要優於高畫素。但在一些隨手記錄情況之下,一英寸的尺寸實際上與一些接近一英寸大底的區別並不大。

但就如同「全畫幅」這個概念一般,對於智慧手機來說,一英寸成為一個大眾的認知門檻。

可能他們並不知曉一英寸的實際意義,但悄然之間卻逐步影響著一些購買和使用決策。

移動影像的中心依舊是全能

小米 11 Ultra 搭載的是 1/1。12 英寸 GN2,而小米 12S Ultra 則是一英寸的 IMX989。

它們均是當時 Android 當中最大的感測器尺寸,但風評卻截然不同。

Android 影像旗艦, 準備標配一英寸了

同樣是堆料,小米 12S Ultra 也聯合了傳統影像廠商徠卡,對最終成像風格進行了調優,拉滿了辨識度。

其實也就是曾經平淡如水,機器演算法嚴重的小米影像,逐步有了自己的審美。

不再追求一味的 HDR、暗光效果,而是有了一定的影調取捨,也不會簡單粗暴的把夜晚拍成白天。

Android 影像旗艦, 準備標配一英寸了

普通人擁有一定構圖能力,都能拍出效果不錯的照片,拉低了「隨手拍出好照片」的門檻。

倘若說,徠卡、一英寸這些屬性在釋出會之時成為一種談資的話,那足夠有風格的影調風格則是小米 12S Ultra 逐步成為真 Android 之光的決定性因素。

智慧手機拍照場景涵蓋的要比相機廣得多,且拍得好,有審美的訴求也越來越高。

Android 影像旗艦, 準備標配一英寸了

短短几年,手機拍照從單一的比硬體,到比演算法,到自研晶片,再回到硬體,看起來似乎是一個輪迴。

但如今比拼的並非單純的是硬體,而是在「一英寸」這種能引發大眾認知的前提下,AI 演算法、自研晶片、聯合傳統影像帶來獨特影調審美,以及全面的多攝系統等等的「全能」比拼。

獨特的硬體的確能引起討論和關注度,想要維持和成為真正影像實力的產品,依然需要沒有短板地全能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