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 美芯的“寒冬”開始來了

外媒: 美芯的“寒冬”開始來了

在美國對華為等中企實施晶片禁令之初,比爾蓋茨就曾勸告:這麼做適得其反,非但無法遏制中國高科技的發展,反而還會讓以出口為主的美半導體市場遭到反噬,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但“殺紅眼”的老美顯然聽不進去這樣的忠告,或許是與華為在5G競爭中的失利給它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陰影,中企如今在老美眼裡幾乎是“草木皆兵”。

就在10月7日,美國又宣佈了新的管制方案,將31家中國實體企業列入了“未經核實清單”。理由是無法核實這些中企的產品,最終將被用到何處。這簡直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外媒: 美芯的“寒冬”開始來了

可讓老美沒料到的是,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被列入清單的中企還沒開口叫冤,美本土半導體企業卻集體暴雷,股價大跌。

2022年10月8日至9日這一天,堪稱是美半導體市場的“黑色星期五”。其中AMD跌去13。87%,損失約960億元,英特爾跌去5。37%,英偉達8。03%、德州儀器4。36%,費城半導體6。06%,就連專注軟體系統技術的微軟,下滑比例也達到了5。09%。

一夜之間,這些美科技巨頭累計蒸發了上千億美元!不可否認,這種局面的出現與半導體市場目下的大環境有關,但老美卻難辭其咎,它破壞晶片全球化的“斷芯”舉動,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外媒: 美芯的“寒冬”開始來了

對此,有外媒表示:美芯的“寒冬”開始來了。之所以這麼說,並不僅僅是因為美半導體企業的業績報表太難看,更是由於受斷供事件影響,美芯被打上了不可靠的標籤,一場浩浩蕩蕩的“去美化”浪潮正在加速推進。

相比歐洲投入430億歐元在本土打造可控半導體產業鏈的計劃,我國對本土半導體產業的投資和扶持,所帶來的效果顯然更加明顯,而且對美芯的衝擊也更大。

要知道,我國擁有著全球最大的晶片消費市場,且曾是美芯最大的“金主”。但在經歷了“卡脖子”之痛後,國內晶片市場已不再寄希望於“買辦”,很多中企也都認清了形勢,開始把可控的晶片放在本土。

外媒: 美芯的“寒冬”開始來了

據統計,今年全球增速最快的20家晶片企業中,有19家都是中國廠商!此前國內注重晶片自研的企業可能只有華為等寥寥數家,但如今聯想、阿里、小米、OV等科技公司均已加入了晶片自研的行列中來,甚至有訊息稱,連格力、京東都開始跨界造芯了。

值得強調的是,國內最先進的代工企業中芯國際,從去年至今已接連四次在多地建廠、擴大產能,總投資超過了1700億元!而這也使得國產晶片的自給率得到了肉眼可見的提升。

外媒: 美芯的“寒冬”開始來了

據公開資料顯示,今年前八個月,中企進口晶片累計砍單了約530億顆,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了12。4%!

而美芯沒有了“金主”的全力支援,銷量自然不會太好看。例如高通,曾經是安卓陣營的不二之選,可自華為斷芯事件之後,驍龍晶片就似乎越來越不受歡迎了。主要原因就是國內廠商擔心自己也會被掣肘,所以有意扶持聯發科、紫光展銳等其他晶片企業,從而減輕對高通等美企的依賴。

外媒: 美芯的“寒冬”開始來了

為此,高通市場份額大幅縮水,不僅損失了近80億美元,而且第一大晶片廠商的寶座也被聯發科取而代之。再加上智慧手機市場的不景氣,高通一度擺爛,宣佈重新進軍伺服器市場。

還有美光,受無法自由出貨的影響,不得不收攏產業鏈,一度關閉了在中國市場的多個業務中心,灰溜溜地逃回了美國。

如今的情況似乎正如比爾蓋茨所說的那樣,“斷芯”的反效果開始“爆發”了。而隨著我們國產晶片自給率的不斷提升,對外進口的數量還將會繼續減少,這就意味著,美芯未來的日子可能會更加“飢寒交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