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宿生精,獨處生智”,古人的告誡,過了50歲,不妨聽聽

經常在網上看到有人爭論中醫和西醫到底誰好,看過很多這樣的爭論,感覺都是吵得很厲害,但是卻都吵不出一個結果。

不過有個事實倒是很清楚,那就是最近這些年對中醫的質疑之聲越來越多,甚至還有很多人私信問我對中醫是什麼態度,其實說真的,我從來沒考慮過這個問題。

“獨宿生精,獨處生智”,古人的告誡,過了50歲,不妨聽聽

古人

而且,我覺得只要是非專業人士,無論怎樣辯論最終也無法真正從醫學角度去分辨孰好孰壞,大家爭來吵去的,又有什麼意義呢?

更何況,有時候我覺得中醫並非單純的醫學,它有時候是哲學,有時候是道學,比如中醫結合了陰陽五行等學說,總之,它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系統。

更多的時候,中醫甚至偏向於預防,也就是“治未病”,它有很多預防疾病和養生的方法,特別是針對中年人,古人有句養生俗語:“獨處生智,獨宿生精”,如果你已經過了五十歲,不妨聽聽這句忠告之言。

“獨宿生精,獨處生智”,古人的告誡,過了50歲,不妨聽聽

古人

獨處生智,獨宿生精,這句話既是哲學智慧,也是醫學理論。關於獨處的哲學,我們在聊老子和莊子的思想時經常提到,但是“獨處生智”的這個“智”,在中醫理論當中的內涵遠不止智慧之意。

它不但包括有智慧和明智的意思,但同時還有機敏和神志等內涵。古人認為,獨處能提升一個人對外界的感知和反應能力,從而讓人的身體變得更加機敏,神志變得更加清明。

人類是群體性社會,大部分的時候,我們會為了工作,為了生活,為了交際而融入這個熙熙攘攘的世界,喧囂的噪聲和嘈雜的訊息會擾亂一個人的心智。

“獨宿生精,獨處生智”,古人的告誡,過了50歲,不妨聽聽

古人

所以,獨處生智,就是讓人的心智恢復到平靜的狀態,冷靜下來,才能獨立思考,才能聽到細微的聲音,才能看到不起眼的畫面,我們的身體對外部的感知和反應能力,才會提高到機敏的狀態,否則,一個人就會變得木訥 和神志恍惚。

獨宿生精,所謂的“精”,其實就是元氣。我們經常誇“老人家您的精神頭真好”,其實就是說他的精神狀態非常不錯。

進入中老年以後,特別是五十歲以後的人,會明顯感到自己的精神狀態一天不如一天。

“獨宿生精,獨處生智”,古人的告誡,過了50歲,不妨聽聽

古人

一個人沒有精神的話,身體會感到乏力、犯困,但是睡眠卻往往越來越差,高質量的失眠時間會越來越短,有的甚至整晚整晚都不要睡覺,睡不著就和老伴聊天,結果越聊越不用睡。

人的睡眠不行,就會有損自身元氣的恢復,白天的活動是在消耗,睡眠的作用就是補充,睡眠好了,才會精氣滿滿、元氣滿滿。

當然在過去,也就是在古時候,不管是達官貴人也好還是鄉紳地主也好,可能都是三妻四妾,適當的獨宿一個人睡,對身體也是一種調養,特別是對年紀偏大的人來說,一把老骨頭還是少折騰為好。

“獨宿生精,獨處生智”,古人的告誡,過了50歲,不妨聽聽

古人

不過與之相比,現代人其實更要注意,因為現在的手機資訊實在是太精彩了,很多人拿著手機刷刷短影片一晚上就過去了,可以說最影響睡眠的就是手機。

所以,試試把手機放到臥室以外的地方,讓自己好好獨宿一晚,一定會讓你的精氣神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