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過去了, 美媒: 華為可以不需要自由出貨許可了

華為業務廣闊,涉獵5G、晶片、通訊等,而華為大部分的業務都和晶片相關。只是在市場規則的影響下,晶片無法順利運用在業務中。原因大家都知道,華為並沒有因規則的問題而停止腳步。

甚至三年過去了,華為多元化業務全面開花,基本上不需要自由出貨許可了。對此,華為取得了怎樣的業務進展呢?多元化業務帶來怎樣的效益?

三年過去了, 美媒: 華為可以不需要自由出貨許可了

三年過去了,華為多元化業務全面開花

華為手握大量的核心技術,已經連續五年拿下國際第一的專利申請數量。這些都得益於華為每年千億級別的研發投入,讓華為接連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

目前華為仍在加碼高科技研發,上半年華為3000多億元的營收,但是淨利潤只有150億元左右,這也許說明華為很大程度上把錢繼續用作研發了。有付出就會有回報,華為得到的回報同樣十分明顯。在三年內,使得多元化業務全面開花。

三年過去了, 美媒: 華為可以不需要自由出貨許可了

首先華為作業系統業務實現破冰,鴻蒙與尤拉雙管齊下。

華為是專業的ICT公司,許多人以為華為只在硬體領域有很強的實力,其實在軟體產業方面,華為也在加大投入。鴻蒙和尤拉這兩大作業系統就是最好的證明。

華為已經實現了作業系統業務的破冰,鴻蒙擁有超3億臺裝置搭載率,尤拉的終端部署量也超過了170萬套。

三年過去了, 美媒: 華為可以不需要自由出貨許可了

體驗過鴻蒙的人都知道,這款作業系統帶來的萬物互聯,多屏協同體驗感是非常強的,真正實現了人機合一。而尤拉作業系統是華為面向數字生態產業釋出的,可以應用在各個基礎設施,比如交通、港口、電力系統等等。

華為雖然打造了鴻蒙和尤拉,但是沒有掌握核心,而是開源核心程式碼,並將這兩大作業系統捐贈給了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目的是為了在產業共建共享的背景下,實現軟體作業系統業務的長期發展進步。現在華為作業系統的生態基本已初具雛形,不需要再依賴谷歌的安卓作業系統了。

三年過去了, 美媒: 華為可以不需要自由出貨許可了

其次華為找到了銷售額增長方向,市場潛力巨大。

華為對未來的目標方向很明確,就是要活下去,並且是有質量地活下去。華為作為純粹的科技公司,最重要的就是保障銷售額,營收的增長。華為開始縮減邊緣業務,提高核心業務的銷售水平。

三年過去了, 美媒: 華為可以不需要自由出貨許可了

好訊息是,華為已經找到了銷售額的增長方向,且市場潛力巨大。這個方向就是智慧汽車業務。

根據AITO公佈的訊息,問界系列車型9月份的交付量是10142輛,8月份是10045輛。這是問界系列連續兩次交付量破萬,若按照每臺車型30萬的起步價格來計算,過萬的交付量相當於成交了30億元的生意。

三年過去了, 美媒: 華為可以不需要自由出貨許可了

按照問界系列當前的交付量趨勢,保持破萬的交付量並不是什麼問題,或許要不了多久,便能形成價值百億以上的交付規模。雖然這些車型是華為與車企合作打造,但華為有線下銷售渠道和全車解決方案的加持,或許能得到不錯的銷售額分成。

當然,涉及華為與車企的合作,具體還需要以實際為主。至少華為智慧汽車業務的表現已經證明這條路是行得通的,能夠為華為持續貢獻銷售額營收,保障長期的研發投入。

三年過去了, 美媒: 華為可以不需要自由出貨許可了

華為多元化業務帶來的效益

以上這些都是華為業務取得的進展,作業系統生態破冰,智慧汽車業務實現穩定的交付量增長。

有美媒表示,華為可以不需要出貨許可了。美媒之所以這麼說其實是有原因的,不難發現華為現如今大部分的業務都在朝著自主可控的方向前行。作業系統深耕底層根技術,自研方舟編譯器,倉頡程式語言等,進入汽車市場卻不參與造車,就是為了避免受制於供應鏈,讓自主可控的ICT技術可以在智慧汽車業務領域走下去。

三年過去了, 美媒: 華為可以不需要自由出貨許可了

還有手機業務也自研了一大堆核心技術,包括崑崙玻璃、XMAGE影像品牌、衛星通訊等等。在這些自研技術的幫助下,華為不需要過度依賴外界技術,很多東西都可以靠自主研發解決。

由此也能夠看出華為多元化業務帶來的效益,讓華為具備更為自主的發展水平。

也許手機業務還需要在晶片,5G等方向繼續努力,但這些東西涉及到全球化產業鏈,不是單獨某一家企業就能決定的。

三年過去了, 美媒: 華為可以不需要自由出貨許可了

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離不開全球化合作,即便是蘋果公司,也照樣需要採購高通基帶,找臺積電代工。所以多給華為一些時間,期待取得更多的進展成果。

總結

三年過去了,華為的變化非常大,作業系統從無到有,從有到更好。智慧汽車業務也在三年內完成蛻變,實現了幫助車企造好車,賣好車的目標。當然,一切才剛剛開始,華為的路還很長,相信在前方,還有更多的驚喜出現。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