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華為訂單的臺積電, 終究活成了富士康? 張忠謀把問題想簡單了

想要長久屹立於世界的科技之巔難不難?其實這個問題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如果都像我們一樣,透過勤勞和奮鬥來實現,難度自然不低,畢竟現在很多技術我們都還比較依賴進口,並不具備絕對的話語權。可如果像老美一樣不講武德,那就簡單多了,只要遏制住上升通道,一切便迎刃而解。

失去華為訂單的臺積電, 終究活成了富士康? 張忠謀把問題想簡單了

就拿華為來說,坐擁全球最多的5G必要專利,使得華為在5G領域領先競爭對手一個身位。可對手眼看著無法對華為5G形成制約,轉身就抓到了華為在晶片製造端的短板而瘋狂攻擊。最終導致華為“一芯難求”,手機業務面臨全面衰退,就連榮耀也只能被迫拆分謀求生存。

失去華為訂單的臺積電, 終究活成了富士康? 張忠謀把問題想簡單了

其實對方之所以能在晶片上對華為形成壓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臺積電在技術方面無法擺脫美企的干預,因此只能停止供貨。然而這還不夠,為了能鞏固自身在半導體行業的優勢,眼下老美又開始了進一步的行動。左手行斷供之策,能阻礙華為崛起的速度,而右手意圖用補貼來忽悠高階製造業迴歸其本土。

失去華為訂單的臺積電, 終究活成了富士康? 張忠謀把問題想簡單了

為什麼說忽悠呢?事實上,從去年至今,美邀請臺積電和三星等晶片巨頭赴美建廠這件事上,就能明確地感受到,對方基本沒有任何誠意可言,甚至像溫水煮青蛙一樣在不斷試探三星和臺積電的底線。即便是臺積電老謀深算的創始人張忠謀,在內心深處也是把這件事想簡單了。

失去華為訂單的臺積電, 終究活成了富士康? 張忠謀把問題想簡單了

張忠謀曾有過表態,赴美建廠從成本上是划不來的,不僅要承擔高昂的人工成本,而且生產線外遷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不過在鉅額補貼的誘惑下,臺積電最後還是妥協了,只是這種妥協從日後對方的舉動來看是接連不斷的“陷阱”,臺積電方面已然中計了,有三個證據其實表現的已經很直觀了。

首先,宣稱的補貼遲遲未到,而臺積電赴美建廠的計劃已經箭在弦上。雖說重金補貼對於臺積電很有吸引力,但承諾的資金卻一直沒有下文,反倒是另一家晶片巨頭英特爾也想要再度入局晶片製造業。這樣一來,臺積電能獲得的補貼,無形中就會減少一些。

失去華為訂單的臺積電, 終究活成了富士康? 張忠謀把問題想簡單了

其次,前文中所說的試探底線,目前正在悄然發生。建廠的目標確立之後,美便提出了要求,命令臺積電等晶片企業要交出核心資料,美其名曰保證半導體行業的穩定發展,但明眼人都知道,它們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掌控。此外,不久前美企跟日本組成了半導體聯盟,研發2nm之際反倒把臺積電排除在外,足可見它們對於臺積電還是有所提防的。

失去華為訂單的臺積電, 終究活成了富士康? 張忠謀把問題想簡單了

最後,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失去華為訂單之後,臺積電在訂單構成中失去了平衡。華為原本是臺積電第二大客戶,但合作終止後臺積電也無法短期內找到跟華為市場地位持平的企業,因此企業的訂單更多要依靠其他美企。雖說只是少了華為的訂單,但卻打破了臺積電的營收平衡,所以眼下針對美企提出的條件,臺積電也不敢全部拒絕。

其實有些網友說得也挺對,他們認為臺積電或許會活成第二個富士康。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 原來他們擔心臺積電會像富士康一樣失去發展的自主權,要知道富士康代工實力強,但是始終要依賴蘋果的訂單,甚至對於蘋果的部分規劃也要嚴格執行。想當初蘋果提出轉移產業鏈時,富士康也沒有太多拒絕的底氣。

失去華為訂單的臺積電, 終究活成了富士康? 張忠謀把問題想簡單了

說句實在話,臺積電後續要想奪回自主權,就必須要進行規劃了,有機會的話還是多跟國內的廠家進行合作,這樣才能保證自身營收的多元化,更不至於對部分企業太過於依賴和言聽計從,以至於削弱了自身在行業內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