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米內全是魚! 長江禁漁1年效果顯著, 能否再現1000斤的大魚?

禁漁一年的長江是啥樣?

長江還有多少魚

?日漸衰弱的長江生態如今變得越來越脆弱,而且在全國性的報告總結中指出,

長江已經到了無漁能捕的地步

。從2020-2021年,長江實施的十年禁漁計劃到進行的第一年,就給長江帶來了不小的轉變。

30米內全是魚! 長江禁漁1年效果顯著, 能否再現1000斤的大魚?

就在長江揚州段的河口附近,江邊較近淺灘30米範圍內的水域中

出現了大量的魚群

。魚群之中大小不一,密集度較高,這一訊息讓不少人都興奮不已。

30米內全是魚! 長江禁漁1年效果顯著, 能否再現1000斤的大魚?

這意味著我國的禁漁計劃行之有效,而且成果顯著,接下來只需要繼續保持這樣的狀態,

在未來一定能夠完成長江生態的初步恢復

。如今逐漸被喚起保護意識的漁民也在政府的幫助下開始

漸漸地轉向其他職業

,長江的發展在以後也許會是新的方向。

30米內全是魚! 長江禁漁1年效果顯著, 能否再現1000斤的大魚?

長江生態為何如今又一次地被人們提起,過去十來年長江發生了什麼?實際上,在過去長江的遭遇和狀態十分糟糕,本來作為孕育中華文明的母親河之一,如今卻成為了

重點保護河域

長江正在逐漸失去它的功能

好在過去實行的禁漁計劃才讓這一狀況

出現轉機

,為什麼保護長江生態迫在眉睫?以今天的保護成果來看,未來是否能夠

重現長江昔日光輝

,1000斤大魚還能否再現?接下來本文將會從該計劃的背景進行簡單闡述,順便再來聊一聊長江生態這件事。

30米內全是魚! 長江禁漁1年效果顯著, 能否再現1000斤的大魚?

十年禁漁

從禁漁計劃實施起,長江干流和長江口就禁止捕撈,幾個大型湖泊如鄱陽湖、洞庭湖這些都會

實行禁漁

。其

目的

就是為了

過渡捕撈導致的生態惡化

保護水生資源逐漸恢復

在已有的歷史統計記錄中,

長江流域的水生物種是淡水水體中最豐富的生態體系之一

。據統計長江裡有著424種魚類,其中特有魚類有183種,比如

江豚

白鱘

等稀有魚種。

30米內全是魚! 長江禁漁1年效果顯著, 能否再現1000斤的大魚?

但是在過去十來年裡,長江受到多種

人為因素的影響

,長江流域的水生資源已經嚴重退化,而其中造成影響最大最直接的就是

濫捕

。部分漁民為了捕撈更多的魚則會採用滾鉤、電魚、套網、炸魚等方式進行捕捉。

這些手段可以輕鬆捕撈五六百斤魚,而套網這種方式又被稱作“

迷魂陣

”,這種把多張密度不等的漁網相互巢狀的辦法讓魚進入之後有去無回。即便是

細小魚苗也難以逃脫這種捕撈方式

,漏網之魚幾乎成了不可能的事。

30米內全是魚! 長江禁漁1年效果顯著, 能否再現1000斤的大魚?

同時,被捕撈上來的小魚由於

經濟價值並不高

,通常它們都會被當作飼料

出售給其他養殖場

。這對於魚類的生存繁衍來講極為不利。很明顯,這種破壞性的捕撈方式讓漁民自身也深有感觸。

有個別漁民表示,曾經在上世紀70~90年代期間,漁業剛在我國興起不久時,長江流域的魚群捕撈

很容易

就可以捕捉到上百斤的大魚。而到了今天,更多的就

只有小魚苗或者體型不大的魚類

。即便是野生的四大家魚品種,繁殖能力和生存能力優秀的它們也

難以抵抗這種毀滅性捕撈

30米內全是魚! 長江禁漁1年效果顯著, 能否再現1000斤的大魚?

從生態角度的另一個地方來看,長江流域還有我國的

特有物種白鱘和江豚

。非常可惜的是,從是上世紀90年代開始,白鱘就逐漸消失了蹤影,1993年的時候,白鱘被列為功能性滅絕。但由於長江生態一直沒有得到改善,結果在2020年,

白鱘宣告滅絕

白鱘

從白堊紀時期就已經出現,從科研的價值上來講,它們是

研究水生生物演化

的一個重要研究物件。如今長江裡還剩下江豚這樣的

特殊魚類

,但它們的種群數量岌岌可危。野外生存的江豚數量估計

只有500~1000只左右

,水中的魚類數量減少越多,它們的食物也越少,生存狀況也更不樂觀。

30米內全是魚! 長江禁漁1年效果顯著, 能否再現1000斤的大魚?

另外像

中華鱘

這樣的大型淡水魚,體重最大可以生長至500千克。作為一種

大型洄游性魚類

,它們的活動範圍更廣,同樣也有著非常重要的科研價值。就如今的長江狀況來看還真的很難說以後是否能夠再見到千斤重的中華鱘。

30米內全是魚! 長江禁漁1年效果顯著, 能否再現1000斤的大魚?

除了漁民們的濫捕,其他

工業活動和船隻執行

同樣也對長江流域的魚類有著嚴重的威脅。長江岸邊時常會有一些

被船隻螺旋槳打傷而亡的魚類被衝上岸邊

,其中也不乏有江豚這樣的珍稀物種。長江的保護明顯刻不容緩,需要強力的手段進行整治。

禁漁這件事雖然本身是好事,但這也意味著

不少漁民將會失去自己的工作

,大量靠著捕魚為生的漁民也會隨著變化而改變。禁漁,在未來意味著什麼?

30米內全是魚! 長江禁漁1年效果顯著, 能否再現1000斤的大魚?

禁漁必須貫徹到底

目前禁漁政策的限制是在十年,對水生族群來講,

十年有著足夠的時間去繁育後代

。長江水域中有不少魚類的生長週期在2~3年左右,十年的時間不僅能夠滿足它們的生長,也能給它們

足夠的時間去發展種群

。只有魚群數量上去了,長江流域中的生態才能夠逐漸恢復。

30米內全是魚! 長江禁漁1年效果顯著, 能否再現1000斤的大魚?

這時也許有人會有疑惑,如果長江禁止捕撈,那對周邊的居民來講不也是少了一種相關經濟發展?其實長江的漁業對比過去來講幾乎已經失去了捕撈價值,前文也說到,長江捕撈上來的魚類通常都是

小魚苗或者體型較小

,在市場上很難佔據優勢。

如果是在上世紀50年代,

長江的捕撈量在40萬噸左右

,如今捕撈能力變得更強的同時卻不足10萬噸,這足以說明

長江的漁業生產價值

已經變得非常低了。

30米內全是魚! 長江禁漁1年效果顯著, 能否再現1000斤的大魚?

而我國從90年代起就開始扶持不少養殖戶進行漁業養殖,市場供給需求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於

養殖戶

。長江捕撈的漁民幾乎代代都以捕魚為生,捕魚的人多了起來,競爭也就大,這種

散戶模式的競爭

其實對魚群的威脅更大。

就以養殖戶為例,

人工養殖

的魚類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不過這種特定環境下的繁衍肯定會出現遺傳多樣性的退化,由於

得不到基因加強

,人工養殖的魚類更容易生病死亡。這需要野生的魚群進行基因補充,如果長江這個時候因為

過度捕撈丟失野生種群

,對於養殖戶來講也是極大的損失。

30米內全是魚! 長江禁漁1年效果顯著, 能否再現1000斤的大魚?

另外考慮到不少漁民因此會

失業

,地方政府也會

出臺相關政策和補充

。不再進行捕撈的漁戶會進行各種就業幫扶活動,透過培訓加強他們的勞動技能,退捕的漁民們也會有其他方式進行生產工作。

對於洄游魚群來講,最重要的就是保證它們的

洄游通道暢通

。過去的修築河壩、水汙染、挖沙採礦都嚴重影響了它們的活動。像

中華鱘

這樣的魚類數量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就在不斷下跌

,如果不是透過人工養殖進行投放,想必它們的結局也會像白鱘一樣。

30米內全是魚! 長江禁漁1年效果顯著, 能否再現1000斤的大魚?

長江禁漁的成果已經初步展現,這說明

長江在未來完全可以恢復到往日的生機

。不過十年之後並不是結束,而是

開始

。任何一個已經遭受破壞的生態圈往往不是一兩年就能恢復的,需要長期的治理才能夠一點點地完成蛻變。

30米內全是魚! 長江禁漁1年效果顯著, 能否再現1000斤的大魚?

竭澤而漁並不可行

,從古至今已經有不少例子向我們證明了這種方式的危害有多大,因此這也顯得

整個禁漁政策刻不容緩

。白鱘的悲劇已經上演,人類失去的不僅是一個物種這麼簡單,更有可能失去的是未來。至少在今天,我們仍有辦法去彌補曾經犯下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