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人搬回低層, 高層住宅不再吃香了嗎? 為什麼?

我家是33層,住了4年,非常後悔,至少有5大缺點,房子降價處理都沒有人買,奉勸買房要三思,掙錢不易,不要一時衝動買了不適合居住的房子!

越來越多人搬回低層是必然趨勢,高層樓房不如低層樓房宜居已經是公認的事實。

很多人第一次買房,沒有在高層生活過的經驗,對於住在高層全是自我想象,而在樓房生活經驗豐富的人群,他們在買房時首選的一定是低層住宅。

我就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農村人喜歡買高層,認為住在高樓大廈才是城裡人的生活;城裡人喜歡買低層,認為電梯洋房才是最適合生活的。

雖然這句話很具有諷刺意義,但這就是現實,與生活經驗和心理想法有關,而我就是其中一個。

從小在農村長大,家裡是二層樓房,一共是四室三廳,有獨立廚房和衛生間,蝸居久了的城裡親戚,看見我家房子羨慕之情溢於言表。

城裡人羨慕村裡的大房子,我羨慕城裡的高層住宅,從小就在心裡種下了一顆種子,長大以後一定要住進高層。

越來越多人搬回低層, 高層住宅不再吃香了嗎? 為什麼?

16年底,在父母的贊助下準備購買人生中第一套房子,銷售說房源特別緊張,只有2層和33層頂樓可以選擇。

我從小就住在2樓,要是在城裡再買了2層,我感覺和沒有買房是一樣的,但又不是很喜歡頂層,害怕會出現漏水。

銷售就不斷地向我保證,說開發商是大公司,房屋質量很好,讓我不要擔心,最後在銷售的引導下還是買了頂層。

後來我才知道,當時房源很充足,但是銷售為了先把難賣的房子推銷出去,故意對我說房源緊張,讓我只能在2層和33層之間選擇。

銷售是完成了任務,而我卻要為他的言行買單,住了4年時間,發現高層有很多問題,現在真的感到後悔了!

接下來我將具體分析,希望給想要買房子的讀者帶來一些有價值的資訊。

越來越多人搬回低層, 高層住宅不再吃香了嗎? 為什麼?

第一個缺點,高層住宅公攤面積大,價效比極低,沒有低層洋房得房率高

很多人對買房存在嚴重的認知誤區,認為買了大面積的房子,就能住上空間寬敞的房子。

第一次買房的時候,只關注了建築面積,根本沒有在意得房率的高低,直到交房時才為之一驚。

我家建築面積是126㎡,實際面積只有93㎡,公攤面積達到了33平方米,得房率只有73%。

33㎡相當於什麼概念?我家客廳和餐廳的使用面積一共才36㎡,相當於花了33㎡的錢,最後卻都用到了公攤面積上。

當時在業主群裡,很多人鬧著要退房,都是被這麼低的得房率驚到了,而物業管家卻說和他們沒有關係。

後來我們找到了當時買房子的銷售,銷售解釋說:“高層的建築物得房率只要達到72%就是正常的。”大家都沒有辦法了,只能乖乖地收房。

之後我朋友家在附近買了一套二手房,是9層電梯洋房,買的是107㎡,實際使用面積是95㎡,得房率達到了88%。

得知此訊息後內心更加五味雜陳,我家房子一共花了127萬,而他家房子只花了100萬,多花了27萬元,使用面積還小了2㎡,這讓我對高層樓房非常失望。

越來越多人搬回低層, 高層住宅不再吃香了嗎? 為什麼?

買房要多做功課,得房率高低和使用面積有關,也和小區環境有關

得房率是買房時非常重要的一個指標,計算房屋面積時,得房率太低,不實惠,錢都花在了公攤面積上,內心難以接受。

得房率太高,不方便,小區公共設施少,住戶也會感到壓抑,還會顯得檔次較低,未來房子升值率較低。

通常情況下,多層的建築物得房率在88%左右,高層的建築物得房率為72%左右,一般來說高層得房率最低,小高層次之,多層則得房率較高,板式得房率最高,疊式次之,點式則較低。

對住在樓房裡的人來說,房子使用面積越大越舒服,現在房價又比較高,基本上是寸土寸金,高層住宅公攤面積大,價效比極低,越來越多人都意識到購買低層樓房才是最實惠的。

越來越多人搬回低層, 高層住宅不再吃香了嗎? 為什麼?

第二個缺點,高層受天氣影響大,經常出現陽臺雨水倒灌

住在高層的優點就是視野開闊,陽光充足。

剛住進高層時,我特意買了一個望遠鏡,經常是站在陽臺上觀看周圍的風景,基本上可以俯視半個城市,看著人來人往和萬家燈火,感覺還是非常奇妙的。

高層沒有遮擋,最不缺的就是陽光,太陽剛露出半個腦袋,我家窗戶上就灑滿了陽光,但我家是東戶,到了下午一點以後就沒有陽光了,這點比較遺憾。

高層沒有遮擋,天氣好的時候,環境還是不錯的,可一到颳風下雨,高層住宅的問題就接踵而至了。

越來越多人搬回低層, 高層住宅不再吃香了嗎? 為什麼?

我家陽臺是全封閉式的,其密閉性做得非常好,第一年颳風下雨基本上沒事,可到了第二年就開始漏風漏雨了。

只要颳起暴風雨,陽臺就發出呼呼的響聲,雨水也從陽臺的縫隙倒灌進了家裡,記得前年夏天刮颱風,小區高層住宅都遭了殃,10層以上的住戶家裡都進了雨水。

而且是住的越高,進水就越嚴重,其實這非常好理解,住的高了,風雨無阻,其衝擊力是最強的,家裡的邊牆被雨水衝多了,已經出現潮溼現象了。

有時候風大了,還能夠感受到樓體在輕微晃動,內心真的格外地害怕,感覺樓層低點安全性要高一些。

越來越多人搬回低層, 高層住宅不再吃香了嗎? 為什麼?

第三個缺點,害怕出門,內心牴觸電梯,害怕電梯年久失修

住在高層以後,新鮮感很快就散去了,反反覆覆的生活成為了主旋律,每次回家坐電梯上樓,出門也要坐電梯下樓。

電梯已經成為了我心中的一道坎,每次都是按電梯、等電梯、電梯門關上、中途有人上電梯、最後出電梯。

從33樓到一樓,或許是3分鐘,或許是1分鐘,但一分一秒都是煎熬,每次中途多停幾次,我內心就多煎熬幾分鐘。

本來我是一個很喜歡活動的人,結果一想到要坐電梯就懶得出門,現在垃圾都懶得扔,快遞也不願意下樓取。

不僅我是這樣,父母也變得如此,他們也嫌棄電梯麻煩,能少出門就不出門,下樓次數少了,鍛鍊時間短了,一家人習慣性宅在家裡了。

造成這樣的結果,歸根到底就是住在高層出行不方便,而且我最害怕的就是電梯年久失修,現在就隔三差五停運。

要是10年後、20年後,沒有人願意出錢修電梯了,那麼住在高層生活就更加不方便了。

越來越多人搬回低層, 高層住宅不再吃香了嗎? 為什麼?

第四個缺點,噪音大、灰塵重,家務負擔很重

在沒有住進高層之前,以為是低層的噪音比高層大,結果住進高層後發現恰恰相反,高層缺乏阻擋物,沒有綠植淡化噪音,加上聲音會直線往上走。

白天開啟門窗,家裡能夠聽見嗡嗡的車流聲;晚上開啟門窗,能夠聽見廣場舞的音樂聲。

無奈的是,我早已經習慣了噪音,感覺大腦能夠遮蔽一樣,只有想到噪音時才會發覺自己置身噪音中。

噪音可以忍受,但是灰塵就讓我有些痛苦了,可能是風大的緣故,只要家裡開啟窗戶通風,地板上、玻璃茶几上、電視螢幕上就會形成一層薄灰。

只要家裡3天不打掃衛生,基本上灰塵就可以用手書寫了,雖然這些家務活都是母親來做,但是這無形中增加了家務負擔。

有次請一位家政阿姨來我家打掃衛生,她就告訴我高層的灰塵比低層大許多。

越來越多人搬回低層, 高層住宅不再吃香了嗎? 為什麼?

第五個缺點,轉手困難,升值率低

從去年開始我就把房子掛在了中介,一直都無人問津,後來聽了中介建議把房價降了1000元,可還是很多人嫌貴。

今年5月份直接把房價降了2500元,相當於七五折了,這已經是非常低的報價了,看房子的人確實多了,可基本上沒有後續。

後來我經常看房屋買賣資訊,發現同樣的價格,低層的房子比高層的房子好賣一些。

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在買房子的時候,不僅會考慮宜居性,還會考慮流通性,不然房子賣不出去太難熬了。

越來越多人搬回低層, 高層住宅不再吃香了嗎? 為什麼?

高層住宅不再吃香的重要原因

住在高層的人慢慢都搬回了低層,其實這些人都感受到了高層的缺點,買房有經驗了,就會選擇低層住宅了。

低層的優點是非常多的,在安全性、宜居性、價效比上都比高層好。

一、安全性

現在高層越建越高,但是消防雲梯的高度都是有限的,要是樓層過高,在發生火災的時候是難以第一時間展開救援的。

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消防雲梯能抬升到112米,約40層樓的高度,而我國目前最高的消防雲梯是101米,約35層樓的高度。

而低層住宅就不用擔心了,基本上普通消防雲梯都能夠達到,安全性可以得到充足的保障。

越來越多人搬回低層, 高層住宅不再吃香了嗎? 為什麼?

二、宜居性

低層樓房最高9樓,有些是6樓,普遍不高,坐電梯下樓非常快,即使走下樓也能夠接受,出行比較方便。

還有就是暴風雨對低層樓房的衝擊力要小於高層,受到天氣影響有限,生活起來煩心事較少。

而且低層住宅接地氣,推開門窗就能看見小區綠植,有助於緩解眼睛疲勞,空氣也新鮮一些。

三、價效比

低層住宅的得房率高於高層,同樣的價錢,低層可以比高層多出10%的使用面積,對城市樓房而言,每多一平方米,住宅舒適性就提高一分。

越來越多人搬回低層, 高層住宅不再吃香了嗎? 為什麼?

寫在最後

高層有優點也有缺點,但是對於我而言,優點是可有可無,而缺點是讓人崩潰。

或許我說的有主觀原因,但這些都是客觀存在,越來越多人搬回低層,這已經證明了低層開始迴歸大家的視線。

當然了,每個人的感受不同,或許對於文中說的一切都不認可,我只是希望給正在買房的人多一些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