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為何沒啥聲量了?

你有沒有感覺今年雙十一有點過於低調了?

以往雙十一零點之後所有的媒體都在不斷重新整理各種戰報,所有話題都是圍繞雙十一展開,但是今年沒那種氛圍。

11月11日正日子這天淘寶熱搜第一是“雙十一也是人民空軍生日”,第三才是“雙十一成交額”,且只有126萬多的討論,與日常熱搜話題前幾動不動上億的討論量比,不止一點尬……

雙十一為何沒啥聲量了?

雖然今年戰線拉得最長,連預售都史無前例地搞了兩輪,但是10月20日就發動的“雙十一氛圍組”卻一直沒把氛圍搞嗨起來。

第一觀點網覺得核心是,如今的大環境已經不容許過度崇拜這種輕科技產業了。

推動經濟發展的創新才該被支援

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把技術創新分成

基本創新、改進創新、虛假創新

。最牛的就數基本創新,我們被卡脖子的

CPU、作業系統

就是基本創新,

當然新能源電池也算,所以寧德時代才能爆發。這類創新能最大化地推動經濟發展。

而開發出APP,屬於改進創新,某淘、某微、某多都屬於改進創新,它也可以促進經濟,比如做電商平臺,線上線下的商戶都可以參與,加快和推動了商品流通,刺激了消費,有一定的價值,但不是最強的。

最差的就數

虛假創新

,如被叫停的社群團購,這玩意兒這技術含量幾乎為0,只是和其他小攤小販搶生意的零和博弈,既改變不了菜農源頭供菜低價的事實,也無法減少渠道

運輸、倉儲、租金等費用提高效益,最終買菜的人也不沒啥實惠。

雙十一為何沒啥聲量了?

目前短期我們拼團便宜,一分錢一斤水果,九分錢一顆白菜,但絕不是常態,因為早期巨頭在無底線砸錢發券佔領市場,是前些年簡單粗暴的老套路了,當有一天菜販子和實體店都幹不下去了,只有一兩個超級平臺控制渠道的時候,他們就有定價權了。

而且,雙十一除了小部分塔尖的品牌商家,其他大部分中小品牌都為別人做了嫁衣。 商家被平臺薅流量費都要薅哭了,這兩天有商家抱怨今年一個點選要十幾元,去年只要一半。如果不加入直通車,就沒撒曝光。

往年還逼著商家二選一,還好今年提前收到一張182億罰單而不敢搞壟斷了。

雙十一為何沒啥聲量了?

引導企業去賺慢錢

看看國外的網際網路巨頭在幹什麼?

馬斯克的火箭已經把美國宇航員送往了國際空間站,還在搞一流的新能源車,還有很多巨頭在搞人工智慧、捯飭晶片,大幹科技實體,就算搞電商起家的亞馬遜,人家也都2年前就發射了火箭了!

雙十一為何沒啥聲量了?

而我們這些科技巨頭,難道一味只火拼搶流量,比誰賣得多?

這樣下去肯定是不行的!國家已經在各種層面幫著搭臺子,啟用企業的創新創造力。

看最近幾年,密度越來越高的“科技創新”被提起,老大都放出話來“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支援週期長、風險大、難度高、前景好的戰略性科技規劃和科學工程”。

雙十一為何沒啥聲量了?

可以預見,消費類“輕科技”以後或許受到的限制會越來越多,讓企業不能賺太容易的錢,鼓勵資本和資源去半導體、新能源等“重科技領域”鑽研,去賺慢錢。

還有一點,我們“共同富裕”的目標是堅定不移的,絕對不能讓先富“躺著賺錢”,而不帶動“後富”。阿里在前些年既享受了市場紅利,也有國家的政策支援,所以做成了超級規模。但是後來越來越想幹輕鬆賺錢的買賣,於是倒騰金融,借雞生蛋,這怎麼行?所以被叫停了。

咱們的網際網路巨頭已經完成了原始積累,是時候做點更高階更有追求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