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生5年後七成人選擇離開,網際網路大廠配得上你的青春嗎?

不知道多少人還記得14年間央視新聞的一條微博,大意是有七成網友贊成數學退出高考,評論下邊一片叫好聲,但讓這條微博火成現象級並引起高考學子與社會人士深刻反思的卻是一條吐槽——“數學就是用來把這7成人篩出去的。”將這句話逐字剝開後深層次的見解是——所有被千夫所指的困難,都是為了淘汰掉懦夫。

說來也算是個小巧合,七年後的現在,再次有篩選掉七成人的新聞浮出水面。據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息,麥可思研究院統計發現,在2014屆、2015屆本科生中,畢業半年後在大型網際網路企業工作,而畢業五年後仍留在“大廠”的比例為30%;也就是說,剩餘七成人選擇“逃離大廠”。

高校畢業生5年後七成人選擇離開,網際網路大廠配得上你的青春嗎?

小編猜測,雖然新聞標題以及文章內容並沒有歸總這七成高校生們離職的原因,但就“離開”本身而言,至少有兩層意思,一者是主動辭職,另一者是被動,換言之就是被淘汰,這兩者是何比例呢?我們現在還無法得知。

就資料反應出來的事實而言,一些大廠的確影響了很多當初“考名校就是為了進入網際網路大廠”的學生,畢業後短期幾年內高強度工作耗費心血,為職位貢獻出人生中最好的一段時間,幾年後被企業淘汰。

高校畢業生5年後七成人選擇離開,網際網路大廠配得上你的青春嗎?

為什麼網際網路從業者流動幅度如此之大?

網際網路行業在時代的風口上,是事實,是共識,也是誤區。我們對網際網路企業的印象,大多還集中在少數幾家top級別的大廠的身上,但每年投身於網際網路行業的名校畢業生們這幾家大廠能消化的了嗎?肯定是不能的。

接下來的應屆生們會選擇去哪裡呢?既然網際網路行業是風口,與之誕生的還有另一個現象,很多公司可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企業的倒閉、洗牌兼收購整合現象很多,融不到資、方向不對要調整,新業務一看資料不太行立馬裁撤部門,業務要變換組織架構,諸如此類調整,往往就伴隨著人員的變動和最佳化。在這個行業,個人的穩定、發展是由不得自身的。

高校畢業生5年後七成人選擇離開,網際網路大廠配得上你的青春嗎?

據瞭解,在去年螞蟻IPO被暫停後,某企業數科為了繼續上市將公司拆開反覆重組但依舊失敗,上市被終止後,一度傳出裁員30%的驚人訊息,甚至有該企業員工曝光,在某一天,被優“最佳化”掉的多達40人。

高校畢業生5年後七成人選擇離開,網際網路大廠配得上你的青春嗎?

留下來的員工幸福感也不高

網際網路人拿著貌似不錯的工資,但工資漲幅沒有房價高,在淘汰中留下來的人職業生命週期是長了,可生活被工作和睡覺這兩件事填滿,沒有自己的時間,脫髮亞健康接踵而至。

還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統計資料是,“升職加薪”似乎並沒有為“大廠人”帶來更多的就業幸福感。留在“大廠”的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只有72%,不僅低於全國本科平均水平(2014屆:74%;2015屆:75%),更比離開“大廠”的群體(80%)低了8%。

高校畢業生5年後七成人選擇離開,網際網路大廠配得上你的青春嗎?

網際網路大廠值不值得你的青春?

跟當年數學淘汰七成人事件相比,即便資料相同,但所帶來的公眾反應卻是截然不同,網友們抵制數學,被一語道破真相後的態度有茅塞頓開、有反思、有自責,甚至更有動力,但網際網路離職資料經公佈後,這一屆的網友們更多的是無奈和憤慨。

為何二者態度大相庭徑?為什麼不再拿困難是淘汰懦夫的理由勉勵、警醒自己?因為職場不是學校,內卷的大環境中,人順勢而上還是順流而下,在諸多條件因素限制下,人為的努力對現實能有幾分改變?

高校畢業生5年後七成人選擇離開,網際網路大廠配得上你的青春嗎?

小編看見有網友討論top級別的大廠與中小企業離職率的區別,前端時間有機構特意統計了以美團、滴滴、位元組跳動為代表的新生代網際網路公司員工平均年齡,結果顯示,員工平均年齡不超過35歲,其中位元組與拼多多員工平均年齡僅27歲。

高校畢業生5年後七成人選擇離開,網際網路大廠配得上你的青春嗎?

綜上,網際網路大廠值不值得一個人的青春呢?這個問題不是少數人的回答能定論,但是,從個人角度出發,你覺得值不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