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古代故事——種園翁,不打爾打佛,梁相國釋佛之笑

梁相國是誰

種園翁

陳元中是漳州龍溪人,他在一次考試的途中投宿到一個鄉下人家。這家幾間茅屋,前後都栽著竹子。主人老翁雖然穿著布衣草鞋,但言談文雅,氣度非凡。桌子上擺的都是些經部,子部等學術書籍。

故事:古代故事——種園翁,不打爾打佛,梁相國釋佛之笑

陳元中問道:“您教學生當老師嗎?”答:“只是種地為生。”又問:“經常進城嗎?”答:“十五年沒出去了。”又問收藏書籍做什麼用,老翁說偶爾看看。接著又閒聊了點其他的。

不一會兒,風雨大作,主人的兩個兒子回來了,都披著蓑衣,扛著鋤頭。大的十八九,小的十四五。兩個孩子上前作揖,也是彬彬有禮。老翁安排了豆飯,吃完後陳元中住下。

第二天早晨,陳進了城,因為別的事逗留了幾天。某日,看到老翁匆忙的走在街上。他追上去問到:“您說十五年沒進城,今天怎麼到了這裡?”

故事:古代故事——種園翁,不打爾打佛,梁相國釋佛之笑

老翁說:“有件急事,沒辦法。”問他什麼事,不說。再三追問,老翁說大兒子賣水果沒交稅,被城門的官吏拘捕。陳某想替老翁說話,也跟著到了公署。

老翁和小兒子站在堂下,大兒子被判杖責。老翁懇求郡守:“我老鈍無能,全靠這個兒子養活,他被杖打,明天我家就吃不上飯。我願意代替他。”小兒子說:“老父親哪能被打?我來代替。”大兒又堅持自己承受,三人爭執,小兒子忽然對著父親耳語,好像請求什麼,老翁搖頭而小兒子執意向前。

太守把小兒子召到堂前詢問,他說:“我父親當初也是官員,是宣和年間的太守。”老翁上前往後拉他,並斥責到:“休要胡說。”太守問小兒子任命書在哪裡,他說埋在山裡。派差役跟著去拿,果然是真的。郡守把老翁請到上座,釋放了他的長子。第二天,太守去拜訪,老翁已經搬家,房子空了。

【原文】陳元忠心少魏,漳州龍溪人,客居南海。嘗赴省試,過南安,會日暮,趨城尚遠,投宿野人家。茅茨數椽,竹樹茂密可愛。主翁雖麻衫草屨,而舉止談對,宛若士人。几案間有文籍散亂,視之,皆經子也。陳扣之曰:“翁訓子讀書乎?”曰:“種園為生耳。”“亦入城市乎?”曰:“十五年不出矣。”問藏書何用,曰:“偶有之。”因雜以他語。少焉,暴風雨作,其二子荷蓑負鋤歸,大兒可十八九,小兒十四五,倚鋤前揖,人物可觀,絕不類農家子。翁進豆羹享客不復共談。遲明,陳別去,至城,以事留。一日,偶適市,見翁倉黃而行,陳追詰之曰:“翁雲十五年不入城,何為到此?”曰:“吾以急事,不容不出。”問其故,不肯言,固問之,乃大兒於關外鬻果失稅,為關吏所拘。陳為謁監徵,至則已捕送郡。翁與小兒偕詣庭下,長子當杖,翁懇白郡守曰:“某老鈍無能,全藉其子贍養,渠不勝杖,則翼日乏食矣,願以身代之。”小兒曰:“大人豈可受杖,某願代兄。”兄又以罪在己,甘心焉,三人爭不決,小兒來父耳旁語,若將有所請,翁叱之,兒必欲前。郡守頗疑之,呼問所以,對曰:“大人元繫帶職正郎,宣和間累典州郡。”翁急拽其衣使退,曰:“兒狂妄言。”守詢誥敕尚在否,兒曰:“見作一束,置甕中,埋于山下。”守立遣吏,隨兒發取,果得之。即延翁上座,謝而釋其子。次日,枉駕訪之,室已虛矣。(見《賓退錄》卷第四。)

不打爾打佛

華亦祥是順治己亥年進士,皇帝很看重他。康熙初年,他跟隨皇帝去上香。皇上對某僧人行禮,像拜佛一樣恭敬。而那個僧人泰然端坐,大模大樣的接受。華亦祥忍住氣沒有說話。皇上離開後,他拿起和尚的錫杖,把那個僧人痛打一頓,罵道:“你是什麼人?敢接受皇上的參拜。”僧人說:“皇上不是拜我,是拜佛。”華亦祥說:“那我打的不是你,打的是佛。”

【原文】華亦祥為順治己亥進士第二人,聖眷甚優。康熙初,嘗扈蹕至京外之香山,有某寺僧者,聖祖禮之,如拜佛然,僧箕踞自若也。亦祥含怒未發,頃之,車駕出門,亦祥遂取所持錫杖痛毆之,謾罵曰:“爾何人,敢受天子拜耶!”僧曰:“不拜我,拜佛也。”華亦曰:“我不打爾,打佛也。”僧乃合掌曰:“阿彌陀佛善知識。”

梁相國釋佛之笑

高宗曾問梁相國,彌勒佛為什麼對著朕笑?答:佛見了佛笑。高宗又問,那為什麼也對著你笑?梁磕頭說:佛笑奴才不成佛。

故事:古代故事——種園翁,不打爾打佛,梁相國釋佛之笑

【原文】梁相國,即《貳臣傳》中某。國初,父子相繼入樞垣,權勢張甚。高宗南巡時,其子已退老,或以其不法事上聞。會梁迎駕遊大佛寺,至山門前,高宗怒指彌勒佛問曰:“佛見朕笑,於意云何?”梁以佛見佛故笑對。高宗復返顧問曰:“然則見汝亦笑,何歟?”梁免冠頓首曰:“佛笑奴才不成佛耳。”

徐敬輿解釋裘盡金敝

仁和徐敬輿和人閒談,錯把“金盡裘敝”為“裘盡金敝”

(裘是皮大衣的意思,敝是破舊、壞了的意思),

對方笑話他。徐敬輿辯解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是不是皮也可以盡?百鍊鋼化作繞指柔,是不是金屬壞了?”客人無言以對。

【原文】仁和徐敬輿,名敬直,嘗與人閒談,誤“金盡裘敝”為“裘盡金敝”,客笑之,徐曰:“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非裘盡乎?何意百鍊剛,化為繞指柔,非金敝乎?”客無以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