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屈氏第一村萬古寺村

中華屈氏第一村萬古寺村

圖為:渡過香溪河,進入鍾靈毓秀的萬古寺村

中華屈氏第一村萬古寺村

萬古寺村

中華屈氏第一村萬古寺村

香溪長江大橋通車後,去萬古寺村就再不用坐兩次輪渡了

中華屈氏第一村萬古寺村

萬古寺村的龍舟訓練基地

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俊華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永勝

在史學界,關於屈原的準確出生地向來都有爭議。昨日,楚天都市報記者渡過香溪河,進入萬古寺村,記者的立場產生了傾向——這一方鍾靈毓秀的水土,留下了許多關於屈原的傳統和印記。

這個住著1320名屈氏村民的小山村,儘管並不為外界所熟知,但近幾年來,全國各地的屈原後裔和專家學者,逐漸開始公認它為中華屈氏第一村。

昔時王子受封之地今日屈氏聚居之村

昨日上午,記者從秭歸縣城出發,沿長江向上遊進入歸州,換乘兩次輪渡,分別渡過長江、香溪河,就到達萬古寺村。輪渡行至香溪河中間,迎風眺望香溪河進入峽江的入口,這片綠水青山猶如鑲嵌在峽江邊的一塊碧玉。

前來迎接記者的萬古寺村支部書記屈家明說萬古寺村山清水秀、沃野連片,至今還有1000多名屈姓村民,它與屈原的淵源不言而喻。

中國屈原協會常務理事譚家斌說,與萬古寺一河之隔的官莊坪,在世紀交替期間的考古發掘中,發現戰國墓葬20多座,出土的多件文物證明,此處屬楚文化地帶。

譚家斌還透露,秭歸縣在2008年人口統計時,全縣共有屈姓人口5143人,而萬古寺村的屈姓人口,佔全縣屈姓人口的26%,是名副其實的“屈原故里屈氏第一村”。由此推演,萬古寺村也堪稱“中華屈氏第一村”。

世人將端午過成節日萬古寺屈姓卻是重要家祭

走進萬古寺村,適逢初五頭端陽前兩天,一些村民正在綁紮艾草、打理菖蒲,準備掛在門上。記者來到一家名為“屈子歸”的農家樂,與主人搭話“貴姓”?“我叫屈偉,屈原的屈。”

屈偉經營農家樂已有5年,這兩年隨著許多尋根問祖的屈氏後裔造訪,農家樂生意越來越好。他說,每年端午,村裡的屈姓族人都會自發到江邊的屈原祠祭奠。包粽子、喝雄黃酒、做小麥面饃……這些專案現在很受遊客的追捧,實際上,對於萬古寺村的屈姓村民來講,端午節的這些習俗,一直以來就是一件家事。

屈偉指著堂上一尊尺餘高的屈原銅像說,萬古寺村的屈姓村民都會供奉屈原像,就像供奉先祖的靈位。端午節對於屈姓人來說,當然是最重要的一次家祭。

對於屈原後裔的身份,萬古寺屈姓人從來不屑多言。屈氏宗祠的守護人屈萬軍,據稱先輩六代一直延續守護著屈氏宗祠。他指引記者到村旁香溪河邊察看,那裡有一座清朝光緒十四年的夫妻合葬墓,墓的男主人叫屈真。其碑上銘文寫道:“予鄉有真公,楚靈均之裔也。”

三峽大學水文化研究所副所長黃權生稱,靈均就是屈原的號,這塊墓碑是現存最早的自稱屈原後裔墓。清朝統治者並不推崇屈原,所以墓主附會的可能性不大。

在萬古寺村,隨處可見橘樹成林,在村委會的牆上,抄錄著屈原的《橘頌》。黃權生向記者介紹,從這些點滴細節可以看出,萬古寺村的屈姓村民,對先祖屈原有著強烈的文化認同。

千里喚魂賽龍舟愛國大義萬古流芳

屈原汩羅投江殉國,家鄉族人千里劃舟去喚魂祭拜,這在傳說中也算一件奇事。萬古寺村的屈姓後裔,卻有許多流傳的細節,證明這件事的真實性。

村支書屈家明說,在萬古寺村的傳說裡,屈原是代替楚王投江的,所以殉國後受到最高規格的禮遇。當時族人划船去打撈屈原的遺體,被允許以紅色棺材裝殮,相當於當時的國葬規格。如今,劃舟喚魂演化成了龍舟比賽,萬古寺村現在也建起了龍舟訓練基地。而使用紅色棺木安葬,也成了屈姓後裔乃至秭歸人的一個殯葬風俗。

作為萬古寺村的先祖,屈原在此留下許多風俗的印跡,如今屈原文化也在這裡得到弘揚。屈家明介紹,村裡透過修屈祠、續屈譜、供屈像、誦屈文、傳屈風來推進尋根文化,也得到了全國屈氏後裔的認可。2016年,臺灣彰化寶都裡屈家村尋根而來,與萬古寺村結為姊妹村。

在歸州旁邊,有一個以“屈原”而名的鎮。有人建議萬古寺村改名為“屈原村”,對此屈姓村民並不接受。他們說,萬古寺村的本意就是“屈原精神萬古流芳”,已經沿襲數百年了,不需要改一個名字去迎合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