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藝文志(一)

「來源: |黃河文史號 ID:huanghegezhe」

志·藝文志(一)

《漢書》又被稱為《前漢書》,是中國第一部斷代史,具有極高的文學和史學價值,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中國史學“前四史”。老黃為您講述精彩的《漢書》故事。

《漢書》中的《藝文志》是對古代文化的第一次系統梳理,很多喜歡寫文章的卻沒讀過,實在是令人太奇怪了。本章講的是《易經》《尚書》與《詩經》的來龍去脈。請看《<漢書>研讀》第165章:

志·藝文志下(一)

志·藝文志(一)

自從孔子去世後,世間短小精妙的言辭已經斷絕,他的七十多名弟子去世後,在大義上解釋更是各不相同。所以《春秋》學說分為《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鄒氏傳》《夾氏傳》五家,《詩經》學說分為《毛詩》《齊詩》《魯詩》《韓詩》四家,《易經》也各自有很多家學說。戰國時期合縱連衡,真偽紛爭,諸子各家的說法更加混亂不清。秦始皇時期擔心這種情況會危害其統治,就下令燒燬文章典籍,用自己的辦法來愚弄百姓。

漢朝建立後,革除秦朝弊政,大規模收集古代典籍,廣開獻書之路。到了漢武帝時期,簡竹脫落,書籍缺乏,禮壞樂崩,漢武帝喟然長嘆道:“朕對這種情況感到很悲哀!”於是建立藏書的簡策,專門設定寫書官員,把諸子百家學說都收集填充在秘府之中。到了漢成帝時期,因為書籍過多散失,所以就派謁者陳農向天下廣求遺留書籍。同時詔令光祿大夫劉向校點整理經傳和諸子詩賦,令步兵校尉任宏校點兵書,令太史令尹鹹校點數術,令侍醫李柱國校點方技。每種書籍整理完結後,都由劉向逐條梳理篇目,概括其大意,收錄完畢後向漢成帝奏報。

劉向去世後,漢哀帝再次命令劉向的兒子、侍中奉車都尉劉歆繼承父業。劉歆於是總攬群書,最後結集而奏報《七略》,所以世間就有了《輯略》,有了《六藝略》,有了《諸子略》,有了《詩賦略》,有了《兵書略》,有了《術數略》,有了《方技略》。現在刪除其次要部分,以便使篇輯更加完備。

《易經》解說十二篇,有施、孟、梁丘三家;《易傳周氏》二篇,周氏王孫所著;《服氏》二篇;《楊氏》二篇,楊氏名何,字叔元,淄川人;《蔡公》二篇,蔡公是衛國人,侍奉周王孫。《韓氏》二篇,韓氏名嬰;《王氏》二篇,王氏名同;《丁氏》八篇,丁氏名寬,字子襄,梁國人;《古五字》十八篇,自甲子到壬子,解釋《易經》中的陰陽;《淮南道訓》二篇,淮南王劉安聘請研究《易經》的共九人,號稱為九師說;《古雜》八十篇;《雜災異》三十五篇;《神輸》五篇,有圖一;《孟氏京房》十一篇;《災異孟氏京房》六十六篇;五鹿充宗《略說》三篇;《京氏段嘉》十二篇;《章句》施、孟、梁丘氏各二篇。

以上關於《易經》的學說共計十三家,文章共計二百九十四篇。

《易經》中說:“伏羲氏仰觀天象,俯視勘察地理,觀察鳥獸的皮毛和紋飾,發現這些都與其生存環境息息相關。然後推論於自身,遠的觀察諸物,開始製作出八卦,以溝通神明之德,扮演萬物之情。”到了殷朝、周朝之際,紂王身在上位,逆天暴物,周文王率領諸侯順天命行天道,天人的占卜得到了應驗,於是重新制作《易經》六爻,寫出上下篇。孔子寫出《彖》《象》《繫辭》《文言》《序卦》等類文章十篇。所以說《易經》的大道太深奧了,因為在其製作中經歷三聖,時代則經歷三古。

到了秦朝焚書時,《易經》被列為筮卜之事的書籍,流傳後世而不絕。漢朝建立後,田何傳授《易經》。到了漢宣帝和漢元帝時期,有施、孟、梁丘、京氏等官府學官,而民間則有費直、高相兩家學說,劉向認為,根據宮中的《古文易經》校對施、孟、梁丘經,有的地方脫漏“無咎”、“悔亡”,只有費氏經和古文相同。

《尚書古文經》四十六卷,為五十七篇;《易經》二十九卷,分小夏侯兩家;《歐陽經》三十二卷;《傳》四十一篇;《歐陽章句》三十一卷;大、小《夏侯章句》各二十九卷;大、小《夏侯解故》二十九篇;《歐陽說義》二篇;劉向《五行傳記》十一卷;許商《五行傳記》一篇;《周書》七十一篇,為周史官所記;《議奏》四十二篇;漢宣帝時期《石渠論》。

以上關於《尚書》的學說共九家,共計四百一十二篇,收入劉向《稽疑》一篇。

《易經》中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出現。”所以《尚書》的緣起很久遠了,到了孔子開始編纂,上開始於帝堯,下結束於秦國,一共一百篇,孔子為之作序,說明編輯的意圖。秦朝焚書禁學,濟南的伏生把書籍藏匿在家中的夾壁牆中,漢朝建立後獻出,大部分都已經遺失,共得到二十九篇,用於在齊魯之地教授。到了漢宣帝時期,有《歐陽》《大小夏侯氏》,他們都在學官中傳授《尚書》。

《古文尚書》出自孔子家的牆壁中。漢武帝末年,魯共王拆掉孔子的住宅,想要擴大其場所,從而得到《古文尚書》及《禮記》《論語》《孝經》,一共數十篇,都是古代的文字。魯共王進入孔子住宅時,聽到了鼓琴瑟鐘磬之音,於是心生畏懼,停工不再進行破壞。孔安國是孔子的後人,全部得到這些藏書,比原先出現的二十九篇多出十六篇。孔安國把這些書籍獻給漢武帝。後來孔安國遭遇太子巫蠱之事,沒能到學官中任職。

劉向根據宮中的古文《尚書》校對歐陽、大小夏侯三家的經文發現,《酒誥》脫簡一篇,《召誥》脫簡二篇。大致是一簡有二十五字的,脫落的也是二十五個字,簡書上是二十二字的,脫落的也是二十二個字,文字不同的有七百多字,脫落的有幾十個字。《尚書》是古代帝王的號令,用來號令眾人,如果不能曉然明諭,就會使聽的人和做的人不明白。古文宣揚的應接近雅正,所以掌握了古今語言,就能知道《尚書》的含義了。

《詩經》共計二十八卷,分為魯、齊、韓三家;《魯故》二十五卷;《魯說》二十八卷;《齊後氏故》二十卷;《齊孫氏故》二十七卷;《齊後氏傳》三十九卷;《齊孫氏傳》二十八卷;《齊雜記》十八卷;《韓故》三十六卷;《韓內傳》四卷;《韓外傳》六卷;《韓說》四十一卷;《毛詩》二十九卷;《毛詩故訓傳》三十卷。

以上關於《詩經》的學說共六家,共計四百一十六卷。

《尚書》中說:“詩言志,歌詠言。”所以感傷喜歡的感情,透過歌詠之聲發出;誦讀其言叫做詩,詠唱其聲叫做歌。所以古代設有采詩之官,供帝王觀察風俗,知政得失,然後自行修正大政。孔子精選了周朝的詩歌,上採自於殷商,下到魯國,一共三百零五篇。之所以經歷秦朝能夠保全,是因為是諷刺詩歌並且能吟唱,並不僅僅保薦在竹簡帛書之上。

漢朝建立後,魯國申公對《詩經》進行解釋,齊國轅固生、燕國韓生解釋《詩經》。有的內容取自於古代史書,夾雜了別的學說,並非原來的本義。如果不得已使用《詩經》,屬魯國的最為接近,三家都位列於學官。還有毛公學說,自稱是子夏所傳授,河間獻王劉德十分喜歡,卻沒有列於學官。

志·藝文志(一)

黃其軍

作於2021年8月12日(古歷辛丑年七月初五)

文中照片來源於網路,對作者的辛勤勞動表示衷心的感謝!

志·藝文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