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侯馬迴應《匈雞拜年》爭議:靈感來源於“匈”字

《詩刊》2021年10月上半月刊

,發表了著名詩人侯馬的組詩《角馬》,

其中一首詩《匈雞拜年》引起了熱議

。在很多人看來,這算是詩嗎?還能在《詩刊》上發表嗎?這首詩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詩人侯馬迴應《匈雞拜年》爭議:靈感來源於“匈”字

侯馬《匈雞拜年》

中國詩歌網在11月5日釋出了一篇文章:

《侯馬:匈雞拜年,在額濟納的一個書面演講 | 詩人的演講》

。這是在2021年10月31日下午,磨鐵讀書會舉辦的一次詩人演講,包括

侯馬、伊沙、沈浩波、韓東

等十位詩人。

詩人侯馬迴應《匈雞拜年》爭議:靈感來源於“匈”字

侯馬

侯馬並沒有出現在演講會上,只是寫了演講文稿,由裡所代讀。在這篇演講稿裡,

侯馬對《匈雞拜年》的創作過程進行了說明

,算是對外界質疑的一個迴應吧。中國詩歌網也挺“給力”,把這篇文章在頭版推出來了。

“這首詩固然寫的是真實發生的事情,但真正觸發我創作衝動的是給xiong這個音找到了‘匈’這個字”,“匈,一個常用字,本意是胸膛的胸,但今天的漢語已經不在這個意義上使用它,基本上專用於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匈奴以及跟匈奴或許有點淵源的匈牙利。”

“找到這個字就找到了陰山南北內蒙古文化的一個源頭,正是這個民族前後縱橫草原數百年,在與中原民族的交流交往中深刻地塑造著中華民族的民族心理和國家形態。‘匈雞’是發音的巧合,也是具有歷史內涵的創造性命名。”

“這個發音屬於晉語,漢語方言的一種,不僅分佈在除了汾河下游谷地以外的山西廣大地區,也分佈在內蒙古中西部地區,以及河北、河南、陝西三省鄰接山西內蒙古二地的地區”,“方言這強大的文化基因,這有生命的文化遺址。”

“一首詩就是一個世界。要想呈現這個世界,詩人心裡要有這個世界。我在這首詩裡還想描述的一個主題是關於腐敗。”

由此看來,

侯馬創作《匈雞拜年》的靈感就來源於“匈”字

。這個“匈”字的演變歷史,以及所代表的民族,還有方言的問題,進而甚至有腐敗的問題。侯馬在創作《匈雞拜年》時,

想得確實很多

。他想要在這16行詩裡,

承載歷史、文化、方言、腐敗

等眾多問題。

詩人侯馬迴應《匈雞拜年》爭議:靈感來源於“匈”字

侯馬

但是,

我們在《匈雞拜年》裡讀到了什麼?也許只有“方言”吧?

而其他的,什麼歷史啊,文化啊,腐敗啊,又有幾人能夠讀得出來?

也許《詩刊》的編輯讀出來了

,否則,怎麼會讓《匈雞拜年》登上《詩刊》?

俗話說“詞不達意”,我看是不是還有個“詩不達意”

?侯馬自己說明裡的那一堆意思,在這首詩裡確實並沒有表現出來。即使是在《匈雞拜年》這首詩的後面,加上這一長段的註釋,

估計在很多人看來,好像說的也是另外一首詩

看來,

侯馬創作《匈雞拜年》的初心是很“深厚”的,但寫出來的結果卻有些“蒼白”

。即使他在動筆之時真的那麼想了,但卻也僅僅只是那麼想了而已。人們都是透過詩作本身去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而不是透過“說明”去了解創作意圖。否則,

那就只能寫成說明文,而不應該寫成詩

詩人侯馬迴應《匈雞拜年》爭議:靈感來源於“匈”字

侯馬

侯馬是因為一個“匈”字引發的靈感,可謂是才思泉湧。但是,

怎麼到了詩作裡,卻乾涸了呢?

由《詩刊》主辦的中國詩歌網,顯然也想解答一下人們的疑惑,所以才推出了這篇文章。

而這個磨鐵讀書會邀請的詩人,

伊沙是口語詩的倡導者,沈浩波是“下半身寫作”的踐行者

。所以,我們這些局外人,

其實壓根就用不著為現代詩“操心”

。無論我們怎麼說,他們依然是詩壇的主流,引領著現代詩的方向。

我有點擔心,

以後詩人們在寫詩的時候,是不是還要附上一篇長長的說明?

說明一下自己寫作的意圖,說明一下自己詩作裡承載了哪些“深厚”的蘊意?否則,

人們真的可能“誤解”,甚至是小瞧了詩作的“偉大”了

。那這會該有多麼的“遺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