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很幽怨的一首詞,開篇浪漫而低沉,最後3句卻像是杜甫手筆

文/顧無

【引觴漫談】

李白是個能給人驚喜的人,總能打破我們強加在他身上的刻板印象。

寫過很多棄婦幽怨詩,寫過很多成仙煉藥詩,偶爾還嘗試一下新出現的“詞”這種文學形式。

而且吧,就這樣的嘗試,其作品就成為了“百代詞曲之祖”。

這樣的讚譽不得不讓人感嘆,天賦這個東西呀,真的是羨慕不來的。

李白特別出名的詞有兩首,一首寫離愁別緒,“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這首詞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賞析過,第二首仍是寫女子思念愛人,“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

兩首詞各有各的風采,在風格上卻比較相近,都是一種幽怨、思念的情緒。

我在寫本科論文的時候,涉及過這首詞的翻譯,當時找的是許淵衝先生的譯本,譯文的水平肯定已經很高了,但是讀譯文,仍然覺得相比原文少了些什麼,用字母所表達的情感,或者不如李白的純粹正宗, 或者不如李白的含蓄雋永。

總之,在詩詞這方面,家鄉的月亮比國外的圓太多太多了。有些味道,註定只有中國人才懂。

李白很幽怨的一首詞,開篇浪漫而低沉,最後3句卻像是杜甫手筆

【臨其詩境】

詞中提到了兩個地名,應該是喜歡讀古詩的人都很熟悉的名字。

一個是灞陵,是漢文帝劉恆的陵墓,在今天陝西西安市的東邊,附近有一座灞橋,是古代長安人士送別的地方。

另一個是樂遊原,李商隱的“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登的就是樂遊原,樂遊原在西安市南,是全城最高的地方,視野非常開闊,可以眺望到全城的風景以及周圍漢朝的處處陵墓。

當時去西安的時候並沒有聽說過樂遊原,所以也沒有去過,西安本地人有知道這個地方的可以指點一下筆者,下次再去西安的時候就可以過去看看了。

李白很幽怨的一首詞,開篇浪漫而低沉,最後3句卻像是杜甫手筆

【經典原文】

憶秦娥·簫聲咽

唐代:李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李白很幽怨的一首詞,開篇浪漫而低沉,最後3句卻像是杜甫手筆

【條分縷析】

這首詞主旨寫的女子思念遠在他鄉的愛人,情景交融,寫出女子內心的痛苦和思念,讀來悽婉動人,與《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一起譽為“百代詞曲之祖”。

兒女私情,悽婉等意本是詞的風格特點,然而作者畢竟是李白,在悽婉中又融入了一層自身獨有的浪漫與豪縱,於是意境博大開闊,風格宏妙渾厚,成為佳作。

這首詞中的女子,並不是一個具體的人物形象,而是可以代指長安城中所有帶有這種情緒的女子,之所以能夠引起廣泛的共鳴,與其受眾之廣泛,也不無關係。

女子稱“秦娥”,翻譯過來也就是秦地的美貌女子,《方言》卷二雲:“秦晉之間,美貌謂之娥”,李白正用到了此意。

開篇點題,主人公在一片哀涼的簫聲中出場。聽到周圍哀怨的簫聲,女子從夢中驚醒,望一眼窗外,一輪明月正高懸在夜晚秦地的天空上,清輝灑在樓臺池園之上。

下句的秦樓月是格式要求的重複,在這裡也起到了延伸延展的作用,由月色動人,想到了曾經的春日風景。

正是柳枝最茂密柔順的時候,每一年的這個時節,我們都要在霸陵經歷悲傷的離別。

李白很幽怨的一首詞,開篇浪漫而低沉,最後3句卻像是杜甫手筆

下闋從回憶中走出來,轉眼間又到了清秋節,女子站在樂遊原上眺望秦地周邊的古道,古道靜悄悄,絲毫沒有遊子歸來的痕跡。

無音無信,天地無聲,只剩下西風呼嘯,殘陽如血。

漢家的一眾陵闕,就立在這悲涼壯闊的西風斜陽中,肅穆而靜默。

詞的境界到後邊突然博大了起來,超越了兒女私情,而是在樂遊原上,對天地和歷史的記錄。

這樣的詞在唐代,好像也只有李白能寫出來,陸游說:“唐自大中以後,詩家日趨淺薄,其間不復有前輩宏妙渾厚之作。”

唐詩到盛唐發展到了極致,後邊詞就逐漸的興盛起來,可是詩與詞是分開發展的,各有不同的風格與題材,後人便無法像盛唐之人一樣,帶著作詩的氣魄去寫詞。

李白作為最能代表盛唐氣象的詩人,其詞自然也是醇厚博大,是後人的淺薄之詞無法媲美的。

李白很幽怨的一首詞,開篇浪漫而低沉,最後3句卻像是杜甫手筆

【顧無說】

許多人說這首詞的後邊幾句更像是杜少陵的手筆,因為其典雅、淳厚、博大。

但是在上下闋的描繪中,又分明可以看出李白浪漫恣肆的特色。

杜甫李白的結合,稱為“百代詞曲之祖”也就不為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