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到三種境界,國鐵“向上生長”

不得不說,當今時代多種新型主流文化與錯綜複雜的非主流文化交融相錯,迷人心智,何為年輕人成長的價值導向?近日,筆者瞭解到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柳州供電段有一名職工,樂於挑戰困難,善於攻克難題,他就是鐵路供電專業的大拿、新時代鐵路榜樣——姜新松。他猶如一棵怒迎風雪、筆直向上的青松,為我們年輕人帶來“向上生長”的價值導向和啟示。

姜新松的成長曆程和所獲成功,同樣也是中國鐵路近幾十年來不斷突破桎梏、向上生長、完成超越的體現之一。他所達到的“三種境界”,未嘗不是無數鐵路人所具備並踐行的優秀品質。

獨上高“樓”,當有望盡群峰的氣魄。

24歲的姜新松以退伍軍人的身份,追隨著父親風雨中堅守的防護旗加入了鐵路工務系統的大家庭,卻沒想到自己很快就迎來了人生中極大的轉折:由於黔桂線電氣化工作需要,他不得不跨專業分配到鐵路供電系統。社會的當頭一棒只能嚇退弱者,在一心攀登的勇者面前,只是搭建起了展示自我的舞臺。供電系統的職工,被稱為鐵路“蜘蛛俠”,每次作業都要登高進行裝置維護,姜新松拾起無數鐵路人開拓進取的狠勁兒,重重地扔下對於登高的畏懼,透過加強練習,克服了畏高和零技術基礎的缺點,不懼“昨夜西風”,獨上高“樓”,成為了杆上閃耀的新星。落後就要捱打,這是無論何種時代都絕對不變的定律,從百年前的吳淞鐵路到當下密織成網的高鐵線,鐵路人幾十年來始終堅定信心,把發展鐵路當成必須完成的革命事業,才有了現在的復興號、和諧號,才有了馳援“一帶一路”國家的中歐班列;一旦獨上高樓,心裡裝下了凌雲壯志,山高人為峰,便知眾山小。

 鑽研進取,秉持如釘如松的精神。

肯學習、能鑽研的姜新松,很快跟隨懂專業的老師傅成長為供電尖兵,學有所成後就把掌握的本領用在了實戰中,一次次保障著裝置和沿線環境安全。在筆者看來,這是件說起來容易而日復一日踐行起來極為困難的事——把不擅長的工作變成樂在其中的工作,再到練成擅長的本領,本就是一個自我鬥爭的過程,往往需要克服消極怠惰和自滿自大的心理。姜新松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於熱衷、熱愛鐵路事業,鑽研進取,正如一顆釘子,釘在了組織最需要的地方,向下、向深、向實發力,形成了力壓萬物之勢。2013年,柳南高鐵建設需要,“釘子精神”發揮作用,姜新松毅然決然地加入到高鐵新線建設中,放下了在普速鐵路學到的一身本領,拾起了高鐵接觸網專業知識,成為了當地高鐵領域的拓荒者。新線建設絕不同於平時的既有裝置維護,需要開疆闢土的膽識與耐力,克服工作、吃住條件差和高鐵技術標準要求高的難題,保證零誤差、零故障順利開通。帶著乾糧和水,他將身心都撲在新線建設上,半年時間把近200公里的線路來回走了兩遍、穿壞3雙鞋,這種不畏浮雲遮望眼、挺拔生長的“青松精神”,給當今時代的年輕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借鑑和導向;何為付出,為何付出,如何付出,解釋了中國鐵路數十年如一日堅持開行公益“慢火車”的緣由,正是秉持鑽研進取、無私奉獻、如釘如松的精神,才明確了服務大局、服務民生、服務百姓的發展方向。

樂於挑戰,收穫撥雲見日的成功。

柳南高鐵順利開通後,姜新松面臨的難題接踵而至,由於接觸網維修養護和故障處理毫無經驗可以借鑑,高鐵開通後的日常養護成了一大難題,溫度的影響、雷害的侵襲以及艱苦的工作環境都給姜新松和工友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敢於直面、樂於挑戰、善於解決,是通往成功的橋樑,姜新松像無數鐵路人前輩一樣,敢啃常人不敢啃的“硬骨頭”,能想別人不敢想的新方法,專攻別人不敢碰的大難題,姜新松帶頭把新線路建成了標杆,把工區變成了家園。突破技術封鎖,實現自主創新,這是中國鐵路發展、迎來高鐵時代的經由之路,在這條路上,我們不放過1毫米的誤差,不妥協任何可能導致問題發生的隱患,成功解決了各種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對新建線路的影響問題,才實現了中國鐵路技術領跑世界的傲人成績。姜新松身上所體現的,是無數鐵路人不畏困難、樂於挑戰、撥雲見日的決心和行動,推動了社會進步的巨大齒輪運轉;實現“1小時經濟圈”的腳步一天天臨近,催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動脈”已密織成網。

姜新松的三種境界,恰恰正是鐵路人付出與奉獻的三種境界,也是中國鐵路發展的三種境界。向下紮根,向上生長,“姜新松式”的成長曆程,是年輕一代真正該明確的價值導向:堅守本心,做實自己。(文/晉世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