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有華七段:推手練到摔打擒拿才是高階功夫

陳有華七段:推手練到摔打擒拿才是高階功夫

圖說:陳有華七段(左)在傳授太極推手技法

【新民晚報·新民網】應滬上太極名家解禮德之邀,溫縣太極十傑之一的陳有華七段元旦小長假來滬向太極愛好者悉心傳授陳式太極推手,並接受了新民晚報太極拳頻道專訪。

採訪中,陳有華七段表示,太極推手原名其實叫“搿手”,其中的“手”在陳家溝當地方言中並不是指手,而是“水平”的意思,類似成語“眼高手低”中的用法。因此推手確實是一種考驗太極拳手真實水平的訓練方法。

陳有華七段指出,推手中的四正手—掤捋擠按和四隅手—採列肘靠都有規定動作,其實是推手的入門功夫,可以用來檢驗太極拳手對太極套路招式的熟悉程度。而推手中的粘黏連隨則需要更高一層的太極功夫支撐,拳手須有聽勁、懂勁的水平才能真正做到敵進我退,捨己從人和引勁入空的效果。至於推手中的摔打擒拿功夫雖然也同樣僅有4個字,但其中每個字對應的招數其實是千變萬化的,要真正掌握這四個字其實需要多年的苦練和摸索。以擒拿來說,一般的擒拿術主要是反關節,但如果遇到關節柔軟者就不管用了,而太極的擒拿術卻是用針對關節橫向旋轉的纏絲勁,這樣才能在最短時間內找到對手的關節極限點,實現一招制敵的效果。不同身體接觸位置所需要用到的雙手纏絲勁配合其實都不一樣,而拳手不僅需要熟練掌握這些方法,更需要練出纏絲勁的力度和速度,才能真正發揮拿、化實效,這同樣需要有專門的訓練方法才能提高。

陳有華簡介:河南省太極拳協會副秘書長、溫縣太極十傑之一,太極大師陳慶州之子,焦作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陳式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溫縣太極拳傳承人聯合會副主席;有華太極拳俱樂部總教練;溫縣慶州武院副院長兼總教練;國家武術七段、國家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中國武術段位制(武術管理)考評員,中國武術段位制(武術技理)考評員、指導員;河南省武術家聯合會會員;焦作市陳式太極拳研究會副會長;陳家溝太極拳推廣中心副秘書長,溫縣武術協會常務理事,溫縣第七、八、九屆政協委員。1987年至1992年連續五年榮獲河南省太極推手賽56公斤級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