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看的“足療方”!簡單食療方能做給家人吃的小偏方!

足跟痛也叫做腳跟痛,是由於腳跟一側或者雙側疼痛或者紅腫而導致的行走不便的一種疾病,一般在老年人的身上發現的比較多,特別是女性。那麼足跟痛到底該如何進行緩解呢?

不能不看的“足療方”!簡單食療方能做給家人吃的小偏方!

常見原因:

中醫學認為,足跟痛多屬肝腎陰虛、痰溼、血熱等因所致。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虧虛,筋骨失養,復感風寒溼邪或慢性勞損便導致經絡瘀滯,氣血執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養而發病。

1、蹠筋膜炎:

足跟痛最常見的原因是長期、慢性、輕微外傷積累引起的病變,表現為筋膜纖維的斷裂及其修復過程。

2、跟墊痛:

常發生在老年人,跟墊是跟骨下方由纖維組織為間隔,以脂肪組織及彈力纖維形成的彈性襯墊;青年時期,跟墊彈力強,可以吸收振盪。老年時,跟墊彈力下降,跟骨在無襯墊的情況下承擔體重,嚴重時可形成瘢痕及鈣質沉積,引起足跟痛。

3、跟骨後滑囊炎:

最易發生在跟腱與面板之間的滑囊,由不合適的高跟皮鞋摩擦損傷引起。滑囊壁可變肥厚,囊內充滿滑液,區域性腫脹,並有壓痛。

4、跟骨骨突炎:

常發生於8~12歲的男孩,病變與小腿脛骨結節骨突炎相似,是在發育過程中,未癒合的骨骺受肌腱牽拉引起的症狀,疼痛在跟腱附著點下方,可雙側同時發病。跑步與足尖站立可使症狀加重。

不能不看的“足療方”!簡單食療方能做給家人吃的小偏方!

常見症狀:

有一種痛叫足底脂肪墊炎 :久病長期臥床或長期擔任不負重工作的人,跟骨下脂肪墊吸收變薄,因此在同樣的負重和行走情況下,容易發生跟骨脂肪墊炎而產生足跟痛。

還有一種痛叫跟骨骨刺:腳後跟因種種原因造成軟骨的磨損、破壞,並促成骨頭本身的修補、硬化與增生,是一種自然的老化現象。足跟骨刺即足跟骨質增生,其症狀是足跟壓痛,走路時足跟不敢用力,有石硌、針刺的感覺。

足跟痛的小偏方

米仁根赤豆汁治足跟痛偏方:

做法:取生米仁根、赤小豆、土牛膝、木瓜以及牡丹皮各適量,加水燉煮食用。

功效:生米仁根、赤小豆、木瓜、土牛膝、牡丹皮燉煮是治療足跟痛最為常用的一種食療偏方,對於緩解足跟痛有很好的效果,大家不妨嘗試一下。

葡萄根飲治足跟痛偏方:

不能不看的“足療方”!簡單食療方能做給家人吃的小偏方!

做法:取新鮮的葡萄根洗淨後,加水煮成湯飲用即可。

功效:葡萄大家都不陌生,每年夏秋季的時候,正是吃葡萄的旺季,但是大家知道嗎,實際上,不僅葡萄好吃,其葡萄根也是一味難能可貴的中藥材,具有除風溼的作用,可以用來治療足跟痛。

川芎當歸豬腳湯治足跟痛偏方:

做法:將豬腳洗淨後,和川芎和當歸一起燉煮約一個小時左右,吃肉喝湯即可。

功效:川芎和當歸都是活血通經的中藥,與豬腳一起燉煮,可以起到很好的濡養經絡的作用,最為適合患有足跟痛的患者食用了。

黑豆紅棗燉雞肉治足跟痛偏方:

不能不看的“足療方”!簡單食療方能做給家人吃的小偏方!

做法:將雞肉、川烏、黑豆以及紅棗洗淨後,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大火煮沸後,轉小火慢煮約3個小時後,加適量的調味料進行調味即可。

功效:川烏又叫鐵花,具有很好的祛風除溼、溫經止痛的作用,臨床上一般用於關節疼痛、風寒溼痺等疾病的治療,將川烏和紅棗、黑豆以及雞肉一起燉煮食用,對於治療足跟痛效果是非常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