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短瓣烏頭你瞭解多少?短瓣烏頭知識大全

短瓣烏頭,拉丁名是Aconitum brevipetalum W T Wang,屬於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薔薇目的一種植物。

短瓣烏頭,塊根胡蘿蔔形,長2-3。4釐米,粗約4。5毫米。莖中部葉有稍長柄;葉片圓五角形,長4。2-5。5釐米,寬6。5-9釐米,三全裂,中央全裂片寬菱形或菱形,漸尖,羽狀深裂,表面疏被短伏毛,背面無毛;葉柄與葉片近等長或較短。總狀花序長3-7釐米,約有5花;軸和花梗密被反曲而緊貼的短柔毛;苞片葉狀;花梗長0。6-3。4釐米;小苞片距花3毫米,線形,長5-8。5毫米,寬0。6-1毫米,無毛;萼片淡綠色,外面無毛,上萼片船形,寬約5。5毫米,自基部至喙長約1。4釐米,下緣稍凹,外緣斜,側萼片長約1釐米,頂端微尖;花瓣長約6毫米,無毛,爪長約4。6毫米,頂端膝狀彎曲,唇長約2毫米,距短,半球形;雄蕊無毛,花絲全緣;心皮3,無毛。

其生長在海拔4000米的山地溪邊。它產於中國雲南西北部。

南北朝梁代的大醫學家陶弘景已指出:“烏頭與附子同根,附子八月採,……烏頭四月採”。宋朝人楊天惠在他所寫的《彰明附子記》一文中指出:“蓋附子之品有七,實本同而末異,其初種之小者為烏頭,附烏頭而旁生者為附子,又左右附而偶生者為鬲子,又附而長者為天雄,又附而尖者為天錐,又附而上者為側子,又附而散者為漏籃子”。明朝大醫學家李時珍也指出:“初種為烏頭,象烏之頭也,附烏頭而生者為附子,如子附母也,烏頭如芋魁,附子如芋子,蓋一物也”。他並將烏頭分為川烏與草烏二類:“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謂之川烏頭,……,其產江左山南等處者及本經所列烏頭,今人謂之草烏頭。”烏頭、附子的主產區仍是四川江油、平武一帶。通常藥用商品主要是栽培品,主根加工後稱“川烏”,側根則稱“附子”,所含的化學成分有次烏頭鹼、烏頭鹼、新烏頭鹼、塔拉地薩敏、川烏鹼甲、川烏鹼乙等化合物。烏頭的花美麗,可供觀賞,清人吳其浚在《植物名實圖考》一書中寫過較生動的描述:“其花色碧,殊嬌纖,名鴛鴦菊,花鏡謂之雙鸞菊,朵頭如比邱帽,帽拆內露雙鸞並首,形似無二,外分二翼一尾”。

對短瓣烏頭你瞭解多少?短瓣烏頭知識大全

該種外形似擬缺刻烏頭 A.sinonapelloides,但花序有稀疏的花,萼片較小,綠色,側萼頂端微尖,花瓣極小,可以區別。

其喜溫暖溼潤氣候。適應性很強,海拔2000米左右均可栽培,不退化。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上栽培。陽光充足的高平地種植,前茬作物水稻、玉米、蔬菜、小麥為好。忌連作,否則品種退化,選向陽較脊薄的沙壤土育種為好,塊根健壯,支根細,作種栽。植株生長良好,少病害,產量高,質量好。

烏頭的蟲害主要是蚜蟲,可配置25%阿克泰水分散顆粒劑1500倍液在56月份或7月份各預防噴施一次。角斑病也多發在雨季,發病後葉片呈褐色斑狀,並逐漸乾枯,防治可用甲基託布津800倍液噴霧,每四天噴一次,連噴三次。白絹病又叫根腐病,在6~8月發病重,受害根成亂麻狀幹腐或爛薯狀溼腐。根周圍和表土佈滿油芽籽狀菌核。 防治方法:和水稻或禾本科輪作,採用高畦,雨季排水,土壤消毒,發病用50%多菌靈或50%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灌病區。

烏頭別名五毒根,有毒成分是二萜類生物鹼,其中毒性最大的是烏頭鹼,只要幾毫克就可以讓人喪命。烏頭類中毒一般在服藥後10分鐘至3小時內出現症狀,亦有在服藥後立即發生或3天后發生的。中毒後可能出現陣發性抽搐、肌肉強直、身體發硬、牙關緊閉、大小便失禁、呼吸因痙攣而窒息,繼而衰竭至死。一旦發生中毒現象,應立即送醫院急救。

附子栽後第二年7月收穫。留種地冬季隨挖隨栽。用鋤頭刨出塊根去掉鬚根泥土,去掉地上莖葉將附子和母根分開,每公頃產附子7500千克左右,母根曬乾稱為川烏、附子含有烏頭成分,屬劇毒藥,用藥前必須加工。

文中圖片均為網路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