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年的腳踏車文化

西夫拉克發明了什麼

1790年法國人西夫拉克發明了最原始的腳踏車。它只有兩個輪子而沒有傳動裝置,人騎在上面,需用兩腳蹬地驅車向前滾動。1817年德國人德萊斯改進了腳踏車,在前輪上加了一個控制方向的車把子,可以改變前進的方向。因此德萊斯成為一般公認的腳踏車發明人。

數百年的腳踏車文化

德萊斯腳踏車

腳踏車雖然誕生於歐洲,但20世紀卻在亞洲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發展。二次世界大戰後,腳踏車在日本快速的發展起來,後因需要轉至臺灣,使臺灣的腳踏車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並一度成了亞洲的領導者,現臺灣的腳踏車製造業還是個中翹楚!

到70年代,由於出現能源危機,世界上再次出現腳踏車熱,腳踏車生產又得到飛速發展,當時腳踏車國人們的主要代步工具。

至80年代,全世界腳踏車產量已超過八千萬輛,中國及臺灣地區、日本、美國和西歐成為世界腳踏車生產中心。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電瓶車、汽車幾乎取代了腳踏車,城市交通幾乎是汽車獨大,冷落腳踏車成為普遍社會現象和大眾心理。開車的才是有錢人,騎腳踏車給人一種卑微的感覺,是會被人瞧不起的,這已成為公眾心目中的等級風向標。如今汽車文化風靡社會,卻未見有宣傳腳踏車文化的。其實騎腳踏車崇尚自然,是低碳主義,是綠色文化;騎車有益健身,是體育文化;騎車省錢,是經濟文化;腳踏車比汽車歷史悠久,更有傳統文化。我們需要弘揚這種“腳踏車文化”。

數百年的腳踏車文化

山地車

通常而言,腳踏車主要分為四類,第一類是民用車就是最普通的代步用的;第二類是輪胎很粗的山地車;第三類叫做攀爬車;還有一類就是公路腳踏車比賽用的公路車,我們平時習慣叫它“賽車”。山地外觀給人感覺複雜,沒有公路給人的感覺簡捷流暢,山地車感覺比較穩,舒適,而且操縱性和制動性非常好;公路車的所有設計都是強調速度,因輪胎寬度較窄對路面要求高,溼滑路面容易打滑,靈活性較差。

數百年的腳踏車文化

公路腳踏車

一般腳踏車配件質量較好的大部分是臺資企業生產。腳踏車發展的目的也從最早的娛樂用途變為交通代步及休閒運動用途,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這種健康環保的運動方式,車身上各種高階材料輪番上陣,腳踏車價格也從幾百元到幾萬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