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精”而扔掉能用的東西,是否屬於浪費

當我正坐著想關於“講精”與“浪費”之間關係的時候,同事老溫就將水瓶裡的剩下的開水倒進旁邊的洗手池裡。開水是昨天下午五、六點鐘打的。他倒的時候,還冒著騰騰熱氣,倒掉的開水也還不少,大概有三分之一瓶吧?現在是早晨四點過,老溫和我值夜班。他倒掉剩餘的水,是想打一滿瓶水,為接他班的人準備的,很快就要下班了。熱水器在食堂裡,食堂在值班室旁邊不到十米遠,開啟水十分方便。老溫是個踏實勤快的人,開水打回來後,便去巡查一圈,完了回來後,見我把裡外兩間屋子地都帚了,垃圾倒了,他便去擦拭值班室的窗臺,到五點鐘,他又該去開大門了。

老溫把餘水倒掉去打新鮮的開水,一來他可以喝一點新鮮開水,二來也是離他下班、交接班的早晨七點鐘不遠了,提前作好各方面準備,別到時又忘了開啟水了,給來接班的人留下不好印象。

在喝開水這件事上,不少單位的人都喜歡提著保溫的開水瓶去熱水器上打。現在單位上大都安裝了熱水器,上班能很方便地喝上開水。人們也準備充分,基本上是一人一瓶一杯,或一室、一地一瓶。水瓶多了,人們早晨來上班時打的一瓶開水,到下午下班時,有的並沒喝多少,剩下的大半瓶或小半瓶,第二天早晨打水時便又倒掉了。有的則是用的電茶壺,茶葉放進開水裡泡,將泡好的茶再倒進小杯子裡喝,也是下午下班時或第二天早晨上午後,將壺裡剩的茶水倒掉,再沏新茶。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在吃、喝、玩、穿等諸多方面,更“講精”了,更懂享受了,生活品質提高了。這其中,就會出現用傳統的老眼光來看有點浪費的現象。我剛才思考的“講精”與“浪費”的問題,也是由昨晚上遇到的一件小事而引起的。

很多人都喜歡吃花生。這不,另一個同事老楊買了一袋生花生米放在值班室桌上,他對我說:“吃吧!”我跟他說:“吃生花生好呀!它能生血!”他吃了幾顆,便皺了皺眉頭,說:“不好吃!”我倒沒感覺出什麼特別的地方,並沒有生黴壞掉。我對他說:“花生生黴了千萬別吃!那是黃麴黴素,致癌性特別強!”老楊又拈了兩顆放進嘴裡,便將一袋將近一斤花生扔進旁邊的垃圾桶裡。

像老楊這樣,認為不好吃、不合口味的東西、菜等等,便不吃、倒掉,現在不少人都是這樣做的,他們認為這樣做很正常。在家裡是如此,在外面飯店裡這樣的事發生得就更多了!當然,這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了人們的鑑賞能力,於社會進步也有一定促進作用。

這使我想起了今年三月份我和好友文兄一起吃飯的情形。當時,我倆去吃豆花飯,他點了一盤油炸花生米。端上桌後,他吃了幾顆,就感覺不對,把服務員叫來,對她說:“你這花生米不新鮮,是去年的陳花生吧?”接著,文兄便對她說:“給我們重新換一盤今年的新花生米吧!”厲害了,我的哥!不像我,是個馬大哈,不講究,飯菜囫圇吞下肚,只管飽,不講究味道,喝水喝茶的話,那就不叫“品”,而叫“牛飲”。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自然對食材也更挑剔了,不光是蔬菜、瓜、水果要新鮮,其他更多的東西,米、面、油等也要新鮮。過了保質期,自然要“報廢”,沒得說。但也有一部分,在保質期內,品質安全、放心,也許味道、口感要差些,但並無大礙,只有很細心的人、行家才能發現其中細微的差別,這樣的“講精”,又會造成一部分東西“報廢”,在一些老眼光的人眼裡,也是一種“浪費”。

因而,如何在生活品質的提高與節約之間形成一種平衡,生產者包括流通領域的人們,如何處理好生產與庫存量上的關係,這便又成為當今人們遇到的一個新問題,新時代的“新煩惱”。

王良炬 2021年5月15日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