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期他曾是平陽的首富!他的兄弟是位詩人

清中葉平陽城西雅山村的蘇璠家族是大戶人家,是當時平陽名副其實的首富。據說當時其家族共有一萬多畝田,向政府只報九千九百九十九畝,可以免掉派捐等事。民國時平陽江南最大的地主陳倬甫也只有三千畝,晚清宋恕家有兩千畝,可見蘇家非同一般。當其全盛時期,從現雅山村到西門直街西端水塔村的雅山橋頭,這段路上都是蘇家的長廊。他們老家在南港觀美(現屬蒼南縣),到蘇璠,已是第四代,劉紹寬《厚莊日記》民國二十一年四月十九日中有一段考證 :其母清晨出外洗菜,為虎銜去,只剩一股,另葬觀美茂竹溫家後門坑山,墳碑泐有男廷錫名。廷錫傷其母之死於虎,決意遷居雅山,為雅山第一世祖。世傳有哭母詩十餘首,今已無傳。其弟公瓚,字世璜,為繼母朱氏所出。其子日新、日章,石緣即其孫也。今考雅山《蘇譜》,公佩諱楨,邑庠生,母蔡為虎所戕,子日新、日章。新妻吳氏與子允厚、允博,同日章遷居雅山。石緣,日章孫也。無廷錫名,殊不可解。再按德三函,雲其子日新、日章,正謂公佩之子,母蔡氏亦與譜合,惟公佩名楨,不雲廷錫,豈後改名歟?廷錫之圖章,明有“雅山”字樣,則其子婦遷雅山時,廷錫實未死,與俱來,可知矣

清中期他曾是平陽的首富!他的兄弟是位詩人

▲萬全平原

蘇家的祖墓位於萬全平原上一個風水很好的地方,在茶亭與上呈之間,茶亭山向下延伸,有龍頸之稱,前面二條河是龍鬚,其墓剛好是處在龍珠的位置,是個龍穴。因蘇家與一外地人結怨,此人在這個墓的河對岸龍頸處造了一個茅坑,殺掉這條“龍”,破掉了風水。又據蘇氏後裔蘇忠烈先生說,蘇家長期與呂洪後代打官司,蘇家要打贏,就不斷地賣田,從而造成家道的衰落。“前門打死人,後門給火焚”,說的是蘇家有個女僕,其兒子在屋前被人打死,她慌張跑出來,不料後面起火,房子被燒的故事。這些有傳說的成分在內。民國四年,劉紹寬和朋友到雅山訪蘇、呂、鮑三處故址,“今皆一片荒地而已”,並寫了一首《和鮑拙中過雅山有感》五古詩,其中道 :“百年終為墟,蘇氏繼斤斵。三度閱滄桑,四朝感興僕。”正如蘇椿在《雅山本趙奧地也,不知何時易以今名,偶讀林霽山先生〈別業〉詩,慨作》:“趙奧當年豈趙家?霽山心事寄無涯。而今故址荒涼甚,那覓冬青一樹花!”《厚莊日記》民國二十年一月廿二日載 :“陳次泉來,言雅山蘇姓子孫拆賣其祖墳,其弟鴻鑑已訴之警察,請制止,乞餘加函,許之。公安局派警士來,雲往提蘇如榮矣。”連祖墳都拆了拿去賣,可見其家族已是窮困極了。據抗戰期間曾住過蘇家老宅的彭錦燕老人說,老宅的門臺上刻著“大雅山房”四個綠色的大字,兩邊對聯是“春風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塵”,這楹聯原是清代著名篆刻家鄧石如自題書房的聯,用在那裡,非常確切,因蘇璠花園式的別墅“大雅山房”名字中就有“大雅”二字,主人又擅長篆刻。現在雅山已沒有蘇姓人,據說有後代移居美國。

清中期他曾是平陽的首富!他的兄弟是位詩人

▲大雅山房

詩人蘇椿是蘇璠的族兄弟,蘇璠大他十七歲,曾親身經歷了本家的興衰。劉紹寬在《馬鞍山人詩草序》中說 :“尤奇者,……山人詩無一語及於石緣。”據說他們上輩人曾有糾紛,所以很少寫到蘇石緣。詩集中有好幾首隱隱約約寫蘇家的事,如“何必尋巢憐舊燕”“梁燕不知人事變,尋巢還向竇家迷”等,尤其《上留田行》五首,“夫死兒殤空阡陌”“叔兮伯兮天乎天,恩耶仇耶然不然”“逐逐那禁欺孤豚”等,劌目 心。古樂府中《上留田行》這種詩題,寫不恤兄弟,即父母死後,做哥哥的不照顧弟弟。其《謁拜先塋,愴然感詠》詩:“拜罷先塋淚暗吞,兩家三向恨難論。伊誰不肖甘偏僻,我自無聞愧子孫。寺近那禁鐘鼓響,門哀何補鳥烏恩!松楸且喜枝柯健,盡解凌雲蔭本根。”詩中的寺是寧國寺,在城西甸垟山。《悼侄婦某氏》:“堪哀鬻子無三月。”連兒子都賣掉,真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蘇璠生活藝術化,愛好篆刻、收藏、戲劇等,好結交名士,鑑賞書畫篆刻,吟詩唱戲,通宵達旦,華文漪《記遊大雅山房》中有具體的描寫。曾北上京都,暢遊蘇杭,其費不貲,青田端木國瑚在《蘇石緣四十壽序》中說 :“餘今歲走京師,四月而石緣至,數日而偕返。以京師之地,四五千裡而至,八九日而返,不名不利,忽來忽去,可謂奇矣。”與蘇璠的好熱鬧形成鮮明的對比,蘇椿幾乎是足不出戶,嗜詩、酒、黑甜鄉(睡覺),“非臥即吟”,他是寂寞的,也是充實的,因為有詩、書陪著他。《哀秋園》詩道 :“憶昔閉關常不出,獨有君來談笑密。”詩人華棟(華文漪從子)在蘇璠家住了三年,才見一面,“因予不出戶庭,又常晏起”,又《四十自述》道 :“違人一任苔生地,坐我還甘草結樓。”可見其懶散之一斑。“若問我生涯,茫茫只在詩”(《戲答》),又“笑憑詩作譜,非是事高吟”(《春暮》)。從他的詩中看,他的活動中心在城西,“老屋東西可寄頑,西山賞盡復東山”(《酒間漫述》)。東,他只寫到東門山,《登東山絕頂,望梅作》詩:“更把謝家好詩句,相將唱樂御風還。”南,只到荊溪山,因其大女婿王大中家住此處,“靄斷錢倉孤塔露,峰迷鐵嶺亂雲遮”“何當養取筋骸健,雁蕩仙姑一一遊”,連錢倉、南雁都沒去過。北,只到瑞安,孩提時到過溫州,可能跟隨蘇石緣他們拜訪過項維仁,《題永嘉項果園先生遺稿》詩:“文采風流是我師,追陪尚憶少年時。一編《大學》殷勤囑,悟得初心悔已遲。”偶爾也出門看戲,寫有《城中觀劇》《自鄰村觀劇歸》《觀劇作》詩,“微生似夢真如夢,且逐兒曹把戲看”。

清中期他曾是平陽的首富!他的兄弟是位詩人

▲大雅山房印集

在清朝時的溫州地區,蘇椿前面主要有項維仁、張綦毋等名詩人,元、明還有林景熙、陳高,有這些參照,他要在創作上突破前人,無疑是個挑戰。他取法於六朝的陶潛、大小謝等,下及杜甫、李白、蘇東坡兄弟等,“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杜詩)。“不名一師”,各取所需。有的古詩句子近 20 字,非常句健,顯然是學杜甫的古體詩。其五言學《昭明文選》體,“五言傳鼻祖,或是子卿支”,蘇子卿即蘇武,蘇椿在此詩集中充分運用了“切姓”的手法,與他同姓的,如蘇秦、蘇軾等,他都採摭到自己的詩中,自己女兒也取名蘇蕙(十六國時前秦女詩人蘇蕙,寫回文詩)。其《山中即事,四用前韻》詩道 :“倘能家學續坡仙,邁過適遲終望爾。詩人豈果坐詩窮,詩到工時囊任空。”把自己的四個兒子與蘇東坡的四個兒子邁、過、適、遲聯絡在一起,而且表現了為詩而詩的達觀。蘇璠藏書甚富,蘇椿也應該有不少書,“百部藏書哀故紙,幾經續斷幾經讎”(《四十自述》)。其表叔鮑平君有一部清著名駢文家吳榖人的文集,他借來準備讀,可時間一長,主人來函索書,他才匆忙批閱,“戀戀不息,有如將別”“書不負人,人其負書”“不是書淫者,緣何久不還”“但憐相處久,臨別可無言”,及其生動地抒寫出一個愛書人的心情。“非是夜闌猶秉燭,此生尚欠讀書功”,他博覽群書,孜孜不倦,讀《莊子》《黃庭經》,讀《楞嚴經》、禪宗的傳燈錄……於是他就在林景熙等名人曾生活過的城西這一片富饒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專寫田園,規模範石湖、楊誠齋兩家。其《即事》詩道:“好鳥啼殘午夢賒,日長無事獨煎茶。非關頌酒將關閉,怕有人來碎落花。”即脫胎自楊萬里膾炙古今的《閒居初夏午睡起》二絕中的一首:“梅子流痠軟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每組十二首,蘇椿的詩集總體上也是這樣的結構。錢鍾書先生在《宋詩選注》中說范成大是田園詩的集大成者,分春夏秋冬四季,蘇椿也是如此。蘇椿《馬鞍山人詩草》應是我們這裡田園詩的集大成之作,風俗歲華、經營草木、鄉居瑣事,等等,描繪出了立體的城西,不僅僅是齒牙伶俐而已。如《舍北雜興》《村西漫述》等。又如《雅山四賢詩》,寫周元龜、陳夢詩、林景熙、呂洪。

清中期他曾是平陽的首富!他的兄弟是位詩人

▲劉紹寬日記

集中《銷寒雜詠》小序道“歲將暮矣,竹窗紙帳,燈火熒然,獨坐無聊,悶懷日積。步兵胸中塊壘,惟酒可澆,予不善飲,遂易以詩”云云,共三十六首。又《銷寒續詠》小序道“舊債已畢,屈指年無數日矣。諸家務,兒子輩雖少,頗皆能粗理,餘非臥即吟”云云,共六十首。從這眾多的組詩中,可以見出作者耽於詩,也可以體驗作者“纏綿思盡抽蠶繭,婉轉心傷剝後蕉”的惆悵情狀,頗富有文學性。《馬鞍山人詩草》的發現,是比較偶然的。據《厚莊日記》記載,1936 年四月的一天,劉紹寬與孫詒讓的兒子孫孟晉同去中山紀念堂,校對自己就要登報的一篇文章,發現了此書,他在日記中說道 :“孫孟晉來,與同至中山紀念堂,校《浙甌日報》副刊《書朱文昭紀年總辨後》,見平陽蘇椿《馬鞍山人詩集》,竟不知蘇椿何字,為雅山何人,《平陽縣誌》未收。”從此他對蘇椿發生了興趣,託好友黃梅生查訊,並把此書選進了他當時負責整理的永嘉區先哲遺著中,併為其作序。同年《厚莊日記》五月二十三日 :“校蘇椿《馬鞍山人詩鈔》兩冊畢,蘇系雅山人,在石緣先生後,未知其家世,餘修《平陽縣誌》時未見其書,遂致失收,容俟取蘇譜考之。”又六月八日 :“校蘇椿《馬鞍山人詩草》二十餘頁。梅生信來,蘇譜有蘇椿育、熙育,皆石緣之從兄弟。熙育,庠生,道光丙午堂備。椿育,國學生。按,椿育即蘇椿,熙育即詩中所謂蘇熙也。然詩中並不及石緣,據梅生聞老輩雲,石緣有與房內涉訟不睦者,恐即此家。”可見劉紹寬先生校過此書。又據《王海髯先生年譜》“二十六年,六十二歲”載,《馬鞍山人詩草》也正是王理孚先生校勘平陽先哲遺稿中的一種。黃群敬鄉樓所藏地方文獻非常豐富,《馬鞍山人詩草》也有《溯初匯書》鈔本,是抄自瑞安孫家玉海樓。鈔本前有志林飄逸的題記,說“馬鞍山人”為瑞安人。志林即瑞安著名書法家、金石學家楊紹廉(1864—1927),字志林。後來劉紹寬先生考定為平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