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入五臟 中醫教你健康飲食

中醫學上的五味入五臟概念,也可應用於飲食上,只要五味均衡攝取,身體達到營養的平衡,自然就會健康。賴清旭中醫師表示,一般來說,中醫學上的五味入五臟,指的是中藥材的味道,五味入五臟的概念,延伸成食物中的五種味道,藉由攝取五種不同的味道,來解釋並達到營養攝取均衡,也是可以說得通。

賴清旭中醫師解釋,五味是指苦、辛、酸、甘、鹹等五種味道,五臟是指心、肺、肝、脾、腎等五種器官。中醫師可以運用這五種味道,來治療其所對應的器官,所以五味入五臟的概念較常用在醫療診斷上。

  苦入心

指的是當心火旺時,通常會用苦味的中藥材來治病,因為苦味具有清心瀉火的作用,所以當熬夜引??發心火旺盛時,就可以食用苦瓜、蘿蔔葉等來緩解。

  辛入肺

辛並不等同於辛辣,辛在中藥材上代表藥物屬於辛味(辛發散),辛味食物具有通利肺氣、通竅達表、通順血脈的「三通」作用,能調理氣血瘀滯,讓氣血活絡,所以像是感冒、氣管問題等,食用生活上的蔥、蒜、姜能給予一些舒緩作用。

  酸入肝

就是說酸味食物,例如山楂、橘子,有幫助消化功能作用,可以應用在中醫上所說的酸鹼食物中和上,酸的食物還可以解酒,促進膽汁和胰臟消化液分泌。

  甘入脾

就是說適當吃甜的東西如山藥、香蕉、大棗等,可補養脾胃,補充人體的熱量,解除身體疲勞,因味甜味會使人放鬆,所以工作壓力大、憂鬱低潮時,吃一點甜點就很適合。

  鹹入腎

有幾個應用在治療上的非常有用的病例,像是甲狀腺肥大的病人,在中醫上會建議,吃一些海藻、海帶、牡蠣等,這些都是加入一些鹽份的海鮮,或是流了大量的汗以後,喝一點淡鹽水,可以保持正常代謝。

賴清旭中醫師表示,中醫學裡講中庸之道,凡事講求平衡,所以五味也要做到適量、均衡,我們的身體才會健康,相反的如果對某一味特別偏好,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偏食,都會使營養攝取不均衡,造成營養不良,對身體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