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服、六親、九族”與“祖宗十八代”都啥意思 你真的瞭解嗎

《詩》有云: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另《禮記》也有云: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

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在漫長的歷史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和完整的禮儀規範以及優秀的傳統美德。

但隨著社會的變化,古代的很多東西其實到現在已經很少用,甚至對於其中的含義是越來越模糊。比如說五服、六親、九族與祖宗十八代,其中除去祖宗十八代,剩下的三個詞在生活中少有提及。那麼五服、六親、九族與祖宗十八代分別是什麼意思呢?你知道嗎?

“五服、六親、九族”與“祖宗十八代”都啥意思 你真的瞭解嗎

五服在古義上有四種含義,第一種指的是距離,古代王畿(王城周圍、帝京)外圍會以五百里為一區劃。由近及遠分為甸服、侯服、綏服(一曰賓服)、要服、荒服,這便稱之為為五服。第二種意思指的是服飾,也就是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五個登基的服飾,第三種是以親疏為差等的五種喪服。

“五服、六親、九族”與“祖宗十八代”都啥意思 你真的瞭解嗎

最後一種含義便用在親戚關係上,父系家族組成的中國古代社會,以父宗為重。現代人認為五服即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自身五代人,出五服的意思是:親屬關係超過五代,不再為之服喪,同時婚嫁中出五服便可通婚。

但也有另外幾種說法,一種認為五代才是一服,出五服也就要二十五代。另外一種認為一爺之孫不出服,以下一輩一服,總計八代。民間裡有人罵人祖宗八代的,那意思也就是將整個家族都罵了,最後一種認為農村說的五服其實是九族。

“五服、六親、九族”與“祖宗十八代”都啥意思 你真的瞭解嗎

九族的說法是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也就是高祖、曾祖、祖父、父親、自己、兒子、孫子、曾孫、玄孫九代人,這九代以外的本家族的人是出五服之人。這一說比較受現代人認可,但古時是否如此不得而知。九族的說法同樣不光一個,這一說的出現與封建社會的刑法制度有很大關係,古時實行殘酷的株連法。

“五服、六親、九族”與“祖宗十八代”都啥意思 你真的瞭解嗎

一人犯法尤其是大法,往往要被滅九族,這便是人們常說的株連九族。這兒的九族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也就是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兒之子(外孫)、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兒女)。母族三為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從母子(孃舅),妻族二是岳父與岳母。

“五服、六親、九族”與“祖宗十八代”都啥意思 你真的瞭解嗎

六親不認的六親有六種說法,一認為是父子、親兄弟、從父兄弟、從祖兄弟、從曾祖兄弟、同族兄弟。二認為是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亞,三認為是父、母、兄、弟、妻、子女。四認為是父子、兄弟、夫婦,五認為是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從母之子、女之子,六認為是父母、兄弟、老婆孩子。

三與六看起來是一樣的,但其實有區別,三指的是自身的父母、兄弟、妻子、兒女。六中包括了父母、兄弟、妻子、兒女各方的親戚,比如說父親一親的祖父母、叔伯等,兒女一親包括兒媳、女婿。因而這六親說法不一,究竟指哪一種不少說,到了後來實際上是血親和姻親的泛指,並不單單指六種親屬。

“五服、六親、九族”與“祖宗十八代”都啥意思 你真的瞭解嗎

祖宗十八代應該是涵蓋最全的,它指的是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員,從大到小分別是:耳、雲、仍、晜、來、玄、曾、孫、子、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上九代為父親、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遠祖、鼻祖,下九代為兒子、孫子、曾孫、玄孫、來孫、晜孫[kūn]、仍孫、雲孫、耳孫。

拿清朝同治皇帝載淳舉例來說,咸豐帝奕詝是他的父親,道光帝旻寧是他的祖父。嘉慶帝顒琰是他的曾祖,乾隆帝弘曆是他的高祖,雍正帝胤禛是他的天祖。康熙帝玄燁是他的烈祖,順治帝福臨是他的太祖,皇太極是他的遠祖,那麼努爾哈赤就是他的鼻祖。自己是上九代與下九代的分水嶺,不在祖宗十八代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