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與樂業》教學後記1

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議論文單元,在這章,要讓學生掌握議論文的相關知識並學習與瞭解大家們談人生,議社會,論教養的思想光輝,學習作者的論證方法,深化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提高思辨能力和理性思維。《敬業與樂業》是本單元的首篇議論文,教學中,用了三個課時完成了本篇課文的學習。

《敬業與樂業》教學後記1

第一課時主要學習和梳理議論文的基本知識,瞭解文學常識,解讀題目。

1、 正式學習課文之前,首先複習歸納議論性文的特點。把握作者的觀點,區分觀點和材料,理清論證的思路,學習論證的方法。講解的過程中,順便可以歸納答題的關鍵或者模式,讓學生理論在胸,而後在課文學習中融會貫通,學會應用。

議論文的

三要素

即論點,論據與論證。

論點

就是作者的觀點。一般位於文章的篇頭或篇尾,是一句完整的語句。一篇文章中除了有中心論點,還可以有分論點。

論據

可以分為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論證

常用的方法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等。

議論文的

基本結構:

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學習物理化學的探究經驗來識記,很好理解。)

議論文的

分類

分為闡釋類,證明類,建議類,思辨類。而本文屬於闡釋類。

《敬業與樂業》教學後記1

2、講完基礎之後,檢查預習,作者及課後字詞,都可以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強調重點即可。

①梁啟超,(1873-1929),字兒卓如號任工,又號飲冰子,哀時客,飲冰室主人,自由齋主人等,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學者,與康有為一起領導了“戊戌變法”著作,有《飲冰室合集》。(學生介紹這些,學生覺得沒有意思,所以我詢問教材中梁啟超和林徽因關係,給學生講了

梁啟超是一位偉大的父親,因為“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佳話,使其成為父親中的表率,學生的興致一下就來了

。)

②讓學生暢談一下:你所理解的“業”是什麼?“敬業”是什麼?樂業又是什麼呢?

“業”即職守,指工作範圍內應盡的責任。

“敬業”是一個人對自己從事的工作負責的態度。

“樂業”是安於職守,樂於效力,以此為樂。

同學們可能會認為,自己又沒有工作,為什麼要講敬業與樂業呢?所以在這裡的“業”不能僅僅侷限於是一份成年人的職業或工作,對於同學們而言,“業”就可以理解為是我們的學業,這樣子一下就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使他們更能深切地體味整篇文章。講解過程中,也可以結合學生自己的學習實際,來體會敬業與樂業。首先我們“有學業”,有了學業,要認真負責地對待自己的學業就是“敬業”,最後才能在這個過程中享受到學習帶到的樂趣,即“樂業”。

3、關於文章的標題,可給學生具體分析。

《敬業與樂業》,是並列關係的短語,用“與”字連線,可以進行辨析:

“標題是論點嗎?”

“標題是論題嗎?”

(顯然不是論點也不是論題,論點是一句完整的話。“敬業與樂業”也並非是論題,論題是指議論的問題或者物件,而標題僅僅只是文章論題的一部分。)

《敬業與樂業》教學後記1

最後給學生歸納一下議論文答題的一些關鍵。議論文考題無外乎以下幾類:

1、找論點。

①論點一般處在文章的篇頭或篇尾,要注意它是一句完整的話,短語等不是,本文就是如此。

②分論點不同於中心論點。議論文在論證的過程中可以透過駁論點,駁論據和駁論證來進行,這類叫做駁論文。還有一種是直接丟擲自己的觀點進行證明的立論文。

2、分析論據的作用。

①聯絡本段,分論點而非中心論點。

②答題模式:有力地(生動地)……論證了……這一觀點。

3、分析某一段的論證過程。

①步驟:分層-把每一層用一句話概括-串聯

②答題的模式:首先……然後……最後……

4、延伸類題目。

比如說讓學生聯絡實際談一下自己的啟發。像這類題目,學生首先要明確觀點,思路清晰,一定要聯絡生活例項方能言之有物,畢竟學生目前的理性思維和觀點不甚成熟。

第一課時的講解由於純理論比較多,所以儘可能的給學生旁徵博引,讓學生聽的趣味一些,能夠記在腦海中不用死記硬背,總體來說還不錯。希望到下課時應用這些理論的時候,能夠做到了然於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