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學填詞(23)

(本人耗時近20年時間收集整理編撰了1150餘種詞牌的詞譜及相關知識,準備在頭條中酌情部分推出,望詩詞愛好者們給予指正)

詞牌:調笑令

此詞在唐時曾有《調笑》、《古調笑》、《古調笑令》《宮中調笑》、《調嘯詞》、《調嘯歌》、《調笑轉踏》、《轉應曲》《轉應詞》等多種名稱,南唐馮延巳改稱為《三臺令》。

該詞是詞人根據唐時宮廷中做遊戲時演唱之曲創制而成。白居易《代書詩一白韻寄微之》中有“打嫌《調笑》易,飲訝《卷波》遲”句,並自注:“拋打曲有《調笑令》,飲酒麴有《卷白波》。”可知《調笑令》原是當時宮廷中或宴會場中作拋打遊戲時供演唱之曲。該詞始見韋應物詞。單調,三十二字,八句,四仄韻,兩疊韻,兩平韻。平仄韻遞轉三次,第四、五句從仄韻轉平韻,從第六句起又由平韻轉仄韻。在平韻再轉仄韻時,二言疊句必須用上六言的最後兩字倒轉而成,所以又名為《轉應曲》。北宋以後,此調只用仄韻,不再轉韻,三十八字,七仄韻,聯章以成“轉踏”,藉以演唱故事,是此詞的變格。

毛滂曾以《調笑令》作大麴十首,詠崔徽、盼盼等。

詞譜:三體

A 三十二字

平仄‖平仄(疊前句)‖(平)仄(仄)平平仄(注1)‖(平)平(仄)仄平平(注2)‖平平仄仄仄平(注3)‖平仄 (此句繫上句末二字倒置而成)‖平仄(疊前句)‖(平)仄(仄)平平仄(注4)‖

注1 此句亦可用:(仄)仄(平)平仄仄 或:仄平仄平平仄。

注2 此句亦可用:(平)平(平)仄仄平。

注3 此句亦可用:(仄)仄平平仄平或:平仄(平)仄仄平,且第五字必用仄聲。

注4 此句亦可用:(仄)仄(平)平仄仄。

(韻式:aaabbccc)

詞例: 韋應物(唐):調笑令

河漢,河漢,曉掛秋城漫漫。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別離。離別,離別,河漢雖同路絕。

蘇軾(宋):調笑令

歸雁。歸雁。飲啄江南南岸。將飛卻下盤桓。塞外春來苦寒。寒苦。寒苦。藻荇欲生且住。

馮延巳(唐):三臺令

南浦,南浦,翠鬢離人何處?當時攜手高樓,依舊樓前水流。流水,流水,中有傷心雙淚。

B 三十四字

A式第六、第七句平仄,平仄改為仄平-仄平-平仄。

此句前四字同上句末二字,疊兩暗韻(“暗韻”係指韻在句中)。後兩字系前兩字倒置而成,與下一句同韻。

詞例: 邵亨貞(元):古調笑令 暮春

雙燕。雙燕。飛過柳梢不見。舊時王謝堂前。回首斜陽暮煙。暮煙暮煙煙暮。芳草落花滿路。

邵亨貞(元):古調笑令

官渡。官渡。猶記畫橈去路。小憐歌扇誰尋。歲歲東風恨深。恨深恨深深恨。風外落紅幾陣。

C 三十八字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或:(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或:(仄)仄平平仄仄]‖

詞例: 鄭僅(宋):調笑轉踏

夢悄。翠屏曉。帳裡薰爐殘蠟照。賞心樂事能多少。忍聽陽關聲調。明朝門外長安道。悵望王孫芳草。

毛滂(宋):調笑 鶯鶯

何處?長安路。不記牆東花拂樹。瑤琴理罷霓裳譜,依舊月窗風戶。薄情年少如飛絮,夢逐玉環西去。

注1: 詞譜中(平)或(仄)指括弧內字可用平聲字亦可用仄聲字,但以所標字為正例。

注2: 詞譜中雙豎號之前字均為韻腳,須叶韻。

注3: 古人詞中有些字與我們現在發音有別,對這些字須依詞韻來確定,而不能簡單疑為古人用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