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花令|泉 酒洌泉香 瑞鶴仙•環滁皆山也(北宋•黃庭堅)

泉腳掛繩青嫋嫋

冷泉亭上舊曾遊

酒洌泉香

野老林泉

匈奴圍酒泉

平生況有云泉約

醉扶怪石看飛泉

環滁⑴皆山也

北宋·黃庭堅

環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⑵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樂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風高日出,景無窮也。

遊也。山餚野蔌⑷,酒洌⑸泉香,沸籌⑹觥也。太守醉也。喧譁眾賓歡也。況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太守樂其樂也。問當時、太守為誰,醉翁是也。

【註釋】

⑴環滁(chú):環繞著滁州城。滁州,今安徽省東部。

⑵琅琊山,在滁州西南十里。

⑶翼然: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的樣子。

⑷野蔌(sù):野菜。蔌,菜蔬的總稱。

⑸洌(liè):清澈。

⑹籌:行酒令的籌碼,用來記飲酒數。

【賞析】

歐陽修任滁州知州時,曾寫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記》。黃庭堅這首《瑞鶴仙》詞,正是從這篇著名散文總括而來,詞中既保留了《醉翁亭記》的精髓和意趣,藝術手法上又有所創新。

開篇用歐陽修的原句:“環滁皆山也”。以散文筆法入詞,且首句便用一個“也”字,拉長句子節奏,既舒徐又有韻致。

飛花令|泉 酒洌泉香 瑞鶴仙•環滁皆山也(北宋•黃庭堅)

“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此句簡括歐陽修筆下“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一句,很能抓住關鍵之處進行縮略。原文是遊記散文,因此需要花費筆墨進行鋪敘和描述,詞則能以其精煉簡潔的優勢,直接指明重點。兩者各有長處:散文鋪陳中見優美,詞作凝練中具豐腴。

“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仍概括原文,取其中要點,形諸詞句。從上句的“琅琊山也”到這句的“醉翁亭也”,省略了散文中眾人穿行於山間,始聞水聲,繼而峰迴路轉的過程,卻留下了恰當的空白供人想象和填補,因而不失興味。

緊接著,詞人撇開原文,發了一句感嘆:“翁之樂也。”此句上括前三句景語,表達登山遊覽之樂;下啟後兩句議論,說明“翁之樂”的真正來源:“得之心、寓之酒也。”

歐陽修原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意思是說,自己不是因酒而醉,是因山水而醉,但遊賞山水的樂趣,既在心中,也在酒興之中。詞人撇去原文的轉折,直接點明“翁之樂”來自心境,扣住了“醉翁”的文眼。

飛花令|泉 酒洌泉香 瑞鶴仙•環滁皆山也(北宋•黃庭堅)

“更野芳佳木”一句,看似寫山中四時景色,實則是以無窮之景寫醉翁無窮之樂。正因為“翁”擁有怡然自得的心態,所以能在不同的季節享受不同的風景,並從中發覺自然之美,適意而醉。

下闋首句“遊也”,承上啟下。“也”字為這一短句增添了吟詠的韻味,生動體現了眾人遊玩時的高漲興致和愜意心情。“山餚野蔌,酒洌泉香,沸籌觥也”,這句詳寫宴會。與此相應的原文中有一句“宴酣之樂,非絲非竹”,點出“太守之宴”的樂趣所在:在“山”,在“野”,在自然之中得真趣。

詞人寫“太守醉也”、“太守樂其樂也”,意在隱括“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主題。正因為“翁之樂得之心”,“宴酣之樂非絲非竹”,所以太守才會“醉”。此“醉”並非為酒而醉,也並非單純為山水而醉,而是因心中有遭際之嘆惋而醉。“喧譁眾賓歡也”,眾賓客歡娛的場景與獨然而醉的太守形成鮮明對比。

如果說“醉”是嘆惋自身,那麼“樂”則是消沉中的昂揚。“樂其樂”三字,表明了一種怡然自樂、陶然自得的胸襟,表明了“醉翁”既寄情于山水、又忘情于山水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