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氏圖騰之我見

鄧氏圖騰之我見

鄧氏圖騰之我見

一一永民

《山海經》裡有一文言文神話故事原文: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渭河;渭河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山海經》(作者待考,但並非一人同時期所著,“夸父逐日”這個神話故事歷代都曾受到史學家的關注、思考與研究;認為上古時期的神話故事被流傳下來並被文人收編入書卷。例如“女禍補天”、精衛填海……。這是因為當時社會生產力低下,人們生活比較原始,人類把許多無法解讀的社會與大自然產生的現象,只能想像和理解為神、鬼、怪、仙、先祖諸類。其實神話傳說可反映出當年人們發現了大自然中的已發生了的諸怪事、奇事,不可解秘之事,深感神秘、恐懼、好奇。″夸父追日“時期反映了當時一定是氣候特別炎熱,高溫40℃之上,那時沒有空調,又熱又渴,避暑方式因人因地而異,但人們已意識到熱量來自於日。把罪過都看在太陽身上。由於乾旱,江河的水逐漸減少乃至乾枯。幾乎地球上的人類、植物、動物、生物,即將全滅絕危機時,只有部分勇敢好奇的探險家(科考探險專家)才能去追趕太陽,一是為探其太陽從哪冒出來的?又是從什麼地方藏身的?它為什麼這麼熱?能否將其滅之?……他們是帶著課題和科研專案去逐日的。

這個群體追趕太陽的人中有一身強力壯者的領袖人物代表之一的″夸父團隊,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最先追到山東地名叫鄧林的地方,終因無水喝,而渴死了。逐日不易,累得用杖。人死了柺杖就沒用了,人棄杖杖又棄人。正好在他死後不久,氣候變化週期初至,天開始下雨了,水是萬物之靈。當人們發現是夸父團隊所亡死之地先長出桃木之後成桃林。隨著地球氣候轉涼,雨水增加,萬物生長。還有與夸父逐日的其它團隊的存活者,認為夸父們為追日特別執著勇敢,人雖亡,精神形象還存,認為他們是精神層面上的形象領袖,值得崇拜。也恰好夸父們棄杖之處先長出樹木,因此把夸父越傳越神。萬物生長從鄧林開始,就傳至《山海經》編者們那裡後稱″夸父逐日”在鄧林。

不難想象,在億萬年的地球運轉過程中,要經受多少災難、地震、洪澇、乾旱、颱風、海嘯以及電閃雷鳴等大自然現象,人類為了生存,在與大自然作抗爭中,必然會出現英雄人物代表,夸父是其中之一,他不只是一個人,是一個團隊在為改變大自然而奮鬥。

在後人類進入氏族社會,從有了姓氏後,尤其是有了文字(金文和甲骨文)後,有人就把夸父逐日的故事聯想到鄧林這個地名,由於鄧姓鄧氏出現於世後,就有人就構思刻畫設計出了鄧氏圖騰來。鄧氏圖騰始原(作者不詳,詁計幾經修改)其原意為(神話中的夸父死於鄧林,這個鄧林地名可能是作者編的)鄧即桃木,是猴(人是由猿猴進化成人的)圖騰的夸父族人設立的“中天建鼓靈臺”。有傳說建鼓源於伏

羲氏的龍

圖騰,伏羲的後裔有蛟(

)氏女安登是炎帝之母。而夸父是炎帝的子孫,所以在夸父的族徽中就有“登”的遺傳基因,

“鄧” 在甲骨文和早期金文寫作“登”字。形為雙手捧盛滿以豆為食物的豆祭祀天地。(“豆”指古時一種高腳盤狀陶器“登”寓意五穀豐登)。經過歷史演變,後來又在登字旁增添“邑”字。“邑”都城或城郭。說明鄧地不僅物產豐富,更適合建郡立邑。繁體“鄧”後簡化為“鄧”。

還有一說:鄧就是桃木,是炎帝九世圖騰猴人的族稱。鄧由“登”、“建鼓”和步上天的腳印組成,兩邊站立的猴麵人代表夸父,在建鼓下面的兩個腳印代表夸父步天。神話傳說為“夸父逐日”。大個大腳印上面是設立中天建的靈臺,建古來源於鄧地自今陝西潼關至河南三門峽的三百里桃木塞。

鄧氏圖騰還有一牧是金文和甲骨文“鄧”字立在兩條龍中,意為鄧氏是龍的傳人,是炎黃子孫,隨龍騰飛,登高望遠,興旺,陽光,吉祥之兆等……諸多吉意任人想象。

綜上所述,那麼鄧氏圖騰適用於什麼場合?

常見的有鄧氏族人舉行祭祖慶典活動、鄧氏刊物、鄧氏產品用物等,以示我姓鄧,我驕傲,我姓鄧,我榮耀!

但也有部分鄧氏族人認為:

(1)不能把神話故事中的人物當作祖先。否認夸父,伏羲、女媧這些神話人物為祖。

(2)在譜書封面、封底及內頁不適合用鄧氏圖騰,這樣是預設神話故事人物為祖。

關於圖騰,它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記載神的靈魂的載體。是古代原始部落倥仰某種自然或有血親關係的親屬、先祖、保護神等,而用來做本氏族的徽號或象徵。原始部落對大自然的崇拜是圖騰的基礎。運用圖騰解釋神話,古典記載及民俗民風,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一種文化現象。不同地區和國家有不同的圖騰崇拜,比如中國人的圖騰為龍,俄羅斯則有熊圖騰的崇拜……。

百家姓氏百種圖騰。圖騰也只是各姓氏的一種符號的吉兆標識,是一種遺傳基因,準確地講,它的本質是“文化基因”。因而我們鄧氏不能理解為夸父就是祖宗。“文化基因”的鄧氏圖騰,它有如下幾個寓意才完整:

(1)遵循考古學與歷史學的“勞動創造了人”的真理。世間本無神,但是人類是比神還要神的,那就是人的“精氣神”。

(2)炎黃子孫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它不屈不撓拼搏向上,體現於“夸父”團隊的逐日壯舉。

(3)寄託和希望鄧氏要“勇攀高峰,積極向上”,鄧欲“登天可上九天攬月”。體現於“登”。

(4)“登高望遠”,五穀豐登。富足。體現於“豆”。

(5)感恩、敬重天地、道法自然。敬畏先祖,啟迪後生。體現在雨露潤物桃木生,桃木製鼓敬天地(天地就是大自然),知恩感恩報恩。是知行合一,以行動教育鄧氏後人,以示仿效。

(6)代表鄧氏族人是智慧、勤勞、勇毅、“有志者事竟成”。用金文“邑”添加於登字右,從登聲為鄧。體現在“邑”字(金文、甲骨文)還表示鄧氏是源自於華夏人文始祖炎黃子孫。

(7)其它因人而異的吉利寓意。

綜上所述,國有國旗,氏有圖騰。作為以“文化基因”為圖騰的鄧氏圖騰是可以標識於鄧氏書刊與鄧氏重大祭祀或其集會場所的。不可狹意地理解神話中的夸父就是鄧氏先祖。它只是一種文學藝術作品而已。其文化內涵很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二0二一年六月二日於西安

鄧氏圖騰之我見

作者簡介

鄧學明,字永民,號神筆,聚墨軒主,京兆八水間居士、祖藉江西臨川,一九五五年七月出生,系臨川馬茨塘天錫公二十四世(入黔始祖文徵公第十三世)。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軍轉幹部、高階經濟師(副教授)、中國書法名家(資深中書協會員、中國中外名人文化研究會文化藝術委員會副會長等職)、陝西姓氏文化研究會鄧氏專委委員會會長,退休後致力於姓氏文化與書畫藝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