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化字溯源:「氣」為正字,「氣」為通假字

一個空氣的氣底下一個叉叉讀什麼

一、「氣」的造字本義及演化

今天的簡化字「氣」其實比繁體字「氣」出現得早。「氣」字始見於甲骨文:

簡化字溯源:「氣」為正字,「氣」為通假字

這個象形可謂一目瞭然,取像自「雲氣」,表示「雲氣、空氣」之「氣」:

《說文》:氣,雲氣也。象形。

簡化字溯源:「氣」為正字,「氣」為通假字

【注1】

由於這個字與漢字「三」十分相似,容易產生混淆,所以,東周時代的字形,將首筆和末筆的橫劃稍微彎曲,以作區別:

簡化字溯源:「氣」為正字,「氣」為通假字

至此「氣」的基本輪廓就有了。可以看出,古今文字幾乎數千年變化不大。

戰國時代有從「火」的「氣」字,漢代以後基本就被淘汰了。

「氣」的字形演變過程:

簡化字溯源:「氣」為正字,「氣」為通假字

【注2】

「氣」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也假借表示一些虛詞意:

「副詞」——假借「氣」表示「終究、最終」等意義,這個假借義的後起字就是「訖」。

如:《甲骨文合集》12532正:王佔曰:疑茲氣雨。之日允雨。

簡化字溯源:「氣」為正字,「氣」為通假字

《甲骨文合集》12532

意思是:商王占卜說,這個卜兆顯示終究會下雨。這一天果然下了雨。

「介詞」——假借「氣」表示「至、到」等意義,這個假借義的後起字就是「迄」。

如:《屯南》2366:「氣日(酉彡)」

簡化字溯源:「氣」為正字,「氣」為通假字

《屯南》2366,引自【注2】

意思是:到了這一天舉行(酉彡)祭。

在金文中,也假借表示「索取、給予」的意思,這個假借意義的後起字也就是「乞求」之「乞」。

如:春秋金文《洹子孟姜壺》:「用氣(乞)嘉命」

簡化字溯源:「氣」為正字,「氣」為通假字

《殷周金文整合9729 》

意思是:祈求得到君王的美好命令。

綜上所述,在殷周古文字中:

「氣」本義為「空氣、雲氣」。

假借義「終止」、「至、到」、「祈求」,是「迄、訖、乞」的本字。

《說文》,迄,至也。《說文》:訖,止也。

「迄、訖、乞」是「氣」的假借義成字,起到分散職務,精確表意的作用。

「氣、乞」的分化模式在文字學中叫做「一字分化」,這種分化模式如:「刀、刁」「陳、陣」——稍微改變本字的字形,從而創造一個新字,分散本字部分職務。

「迄、訖」則是「氣」的所謂「分別文」:加旁造字,分散本字的部分職務。

理解漢字的分化模式,是【古文字學】的重中之重,不然你無法理解漢字演變過程。

二、「氣」的造字本義及演化

「氣」字出現的非常晚,始見於《說文》小篆:

簡化字溯源:「氣」為正字,「氣」為通假字

「氣」是一個形聲字,以「氣」表聲,以「米」表意,本義是「饋贈的糧食」,是「餼」的本字,簡化字為「餼」

《說文》:「氣,饋客芻米也。從米氣聲。《春秋傳》曰:『齊人來氣諸矦。』䊠,氣或從旣。餼,氣或從食。」

「氣」的演變過程:

簡化字溯源:「氣」為正字,「氣」為通假字

【注4】

在《睡虎地秦簡》中,「氣」用作本義,表示「糧食」,如:

《睡虎地秦簡·倉律22》:稟者各一戶以氣(餼),自封印,皆輒出,餘之索而更為發戶。

簡化字溯源:「氣」為正字,「氣」為通假字

《睡虎地秦簡·倉律22》,圖引自【注5】

也通假「雲氣、空氣」之「氣」:

《睡虎地秦簡·封66》:解索,其口鼻氣出渭(喟)然。

簡化字溯源:「氣」為正字,「氣」為通假字

睡虎地秦簡·封66,圖引自【注5】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用法呢?

很簡單,因為當時還沒有「迄、訖、乞」等字,這些字的意義全部是用「氣」在表達,職務過多,容易產生歧義。

而「氣」字只有一個職務,就是表示「糧食」,所以街借用「氣」字表示「空氣」之「氣」,起到分散職務的作用,之後漸漸約定俗成,積非成是。

正如清代學者王鳴盛《蛾術編》所言:

王鳴盛《蛾術編》:『氣』字隸變,以『氣』代『氣』…『氣』廢而不用。

三、結論

經過以上的考證,我們可以放心的下結論:

「氣」,象形字,本義是「雲氣」,引申表示「空氣、氣息、氣體」。

「氣」,形聲字,本義是「贈送的糧食」,本義的後起字為「餼」,

在古文字階段,假借「氣」表示「終止」、「至、到」、「祈求」等多個假借義,職務過多,很容易發生歧義。

從現有的文獻材料來看,最早是從戰國秦簡開始的,就借用職務比較少的「氣」表「氣」的本義「雲氣、空氣」,而本字「氣」則表示「假借義」。

後來,「氣」的三個假借義分別造了「迄、訖、乞」三個漢字,以實現精確表意。

但是,以「氣」表示「空氣、氣息、氣體」已經約定俗成,形成習慣固定下來。

所以,「氣」可以說是「鳩佔鵲巢」,從而導致本字「氣」無處可用,成為一個古廢字。

而又為「氣」的本義造了一個後起字「餼」。

所以「氣」、「氣」、「餼」職務的變更關係,東拉西扯,十分錯綜複雜。

綜上可見,新中國的簡化方案,啟用古體字「氣」,使其迴歸本位,廢除「氣」字,將「鳩」趕出「鵲巢」。

簡化方案在簡化字形,減少筆畫的同時,也是一種正本清源。

所以,真的不要說繁體字比簡化字更能代表傳統文化之類、更有理據,那是你真的不懂漢字的演變。

漢字從隸書以後,構字理據大量喪失,充滿著訛變、混同,無數的將錯就錯,積非成是,很多「正字」反而被「非正字」取代。

除了「氣、氣」,還有諸如「球、毬」,「球」的本義是一種「玉器」或曰「玉聲」,因為錯誤使用,之後約定俗成,將錯就錯,反而將正字「毬」擠走。

——————————————-

參考文獻

李樂毅。 (2000),《漢字演變五百例·續編》,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頁254

李學勤等(2012),《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頁26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1980)。 小屯南地甲骨 上冊(第二分冊)。 中華書局。頁446

同注2。頁648

郝勤健。 (1978)。 睡虎地秦墓竹簡。 文物出版社。頁16(倉律22)、頁74(封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