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珍和祥四個字可以組什麼詞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

——-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原創 文一丁

盛夏,我們踏上邊疆,曾經的西夏古國——賀蘭山下黃河岸邊的一片神奇的土地。昔日金戈鐵馬,大漠孤煙,今日瓜熟果香 ,塞北江南。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賀蘭山山石嶙峋,似無生機

賀蘭山山石嶙峋,似無生機,山腳下一片綠色,生機勃勃。我們要去的是大武口潮湖村。潮湖村地理位置非常優越,有賀蘭山遮擋凜冽的西北風,有黃河水澆灌滋潤,日照充足,瓜果熟稔,土地肥沃,五穀豐登。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潮湖村

這裡之所以區別於寧夏其他地方戈壁沙灘,原來這裡是古代潮湖的區域,由於湖水乾涸,湖底顯露而成。開始也是荒無人煙,四百年前一位有智慧的陶氏先祖發現了這裡,定居開墾,繁衍生息,成為現具有五六百陶姓人口的村莊。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潮湖村的葫蘆長廊

潮湖村原來也是默默無聞,村民們過著世外桃源般陶然自樂的生活。幾年前,這裡走出了一位傑出的陶家女,她用自家種的葫蘆,精雕細琢、烙刻出了富含傳統文化氣息的工藝美術品,並把它賣向世界。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聲名顯赫的‘’陶葫蘆“

不僅如此,她的葫蘆烙畫中的眾多的陶淵明形象、陶淵明詩詞等內容引起外界關注,政府文化部門進一步調查挖掘,從珍藏的家譜中發現,該陶氏原來是陶淵明後裔的一支,數百年隱逸於此,從此秘密見著於世。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葫蘆畫中的陶淵明透露後裔資訊

自此“陶葫蘆”名聲大噪,潮湖村——寧夏絕無僅有的陶淵明後裔村也走進了人們的視界。我們今天慕名走訪的就是這位聲名顯赫的“陶葫蘆”——-陶瑞珍女士。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走進潮湖村口

我們一走進潮湖村,一派新農村建設的新氣象撲面而來。道路兩邊的牆壁都是豔麗的壁畫。而令人驚奇的是這些壁畫都是四大賢母的故事,更多的是陶母訓子,陶侃、陶淵明的故事,滿滿的是隱逸文化、耕讀文化、清廉文化等傳統文化。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村裡壁畫:陶母封壇退酢故事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壁畫:陶母截髮延賓故事

圍牆、籬笆腳下遍種各色菊花,似乎營造“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果不其然,據村裡陶姓老人說,由於淵明遺傳基因在血脈中流淌,這個意境一直魂牽夢繞在西北陶家人心中,苦於日日面對賀蘭山,大家都已改成”採菊東籬下,悠然見蘭山“了。這就是陶家人情懷,數百年堅守不渝的情懷。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村路兩旁菊花明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蘭山

陶母湛氏教育兒子愛惜光陰,崇尚勤勞。又教誡其子,務交勝已,讓陶侃成為保疆衛國的大司馬。她以賢良的秉性和教子的良方,在婦女界樹立了一塊永不褪色的豐碑,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賢母之一。“世之為母者如湛氏之能教其子,則國何患無人材之用?而天下之用惡有不理哉?”——(明·張九韶《重修陶母基記》;康熙《新淦縣誌》卷十四《藝文志·記》)。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雕塑:陶母教子,母儀千秋

進村以後,有著一道長廊,兩邊種著葫蘆,大家可以坐在長廊上欣賞葫蘆避暑納涼,而這條路的盡頭正是陶瑞珍女士的陶家大院文化館。這是一個個人的文化館,卻在弘揚著千年的傳統文化。裡面分幾個小館。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陶家大院文化館門口

集賢館,展示記載陶氏先祖隨明朝肅王守衛邊疆駐紮蘭州以來六百多年曆史的陶家家譜,以及歷代陶家名人賢人業績的雕塑、繪畫、書法;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集賢館陶氏文化展示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陶氏名人志士介紹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雕塑:陶母送子三土故事

葫蘆文化館展示陶瑞珍創作的琳琅滿目的葫蘆烙畫、剪紙、書畫作品;從內容上看,除了福祿壽禧通常的吉祥語句和圖案,大量的是鐫刻著陶氏文化的故事。如陶母訓子,陶侃運甓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和陶淵明的詩文軼事。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瑞珍情懷:贈人福祿,寄意葫蘆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瑞珍剪紙藝術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葫蘆書法:陶淵明詩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葫蘆烙畫:陶淵明醉酒

名家題詞館展示了全國著名文化界人士、書畫家題贈的精品力作;還有一個陶氏書畫家館,陳列全國陶氏書畫家的贈作。真是:館小乾坤大,品多意趣長。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名家書法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名家書法

以上介紹的陶家大院文化館,都是瑞珍一己之力斥資建成的,成為賀蘭山腳的一顆璀璨耀眼的文化明珠,也是石嘴山市乃至寧夏促進文旅事業的一張名片。

原來這個潮湖村是四百年前一支陶淵明後裔宗功先祖從蘭州遷徙而來定居此地子孫繁衍艱難開拓勤奮建設而成。據據本家陶常民先生口述,陶氏家族習文善武,出過許多名人志士,如清朝代表有文舉人陶殿試,武舉人陶宗清,因此清政府特命人在潮湖村建文昌閣,當時本村陶家大院就有三座,文革期間均被毀,現僅存遺蹟。潮湖村的大鐵鐘現存於賀蘭山北武當壽佛寺內,見證著陶家人當年的輝煌。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巍巍北武當大門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壽佛寺牌匾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壽佛寺一景

在荒漠生存創業實屬不易,何況是無根無基的外來者。但宗功先祖開始的陶家人硬是憑著智慧和勤勞,成為當地的名門望族。瑞珍介紹說:以前陶家的家業很大,潮湖底形成的黑土地大都是陶家的,附近的可放牧的山溝,有山泉湧出的山溝,也大都是陶家的,小時候放羊把這溝溝壑壑全跑遍了。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瑞珍說:這是我小時候放羊的地方

陶家人將陶氏文化生生不息流傳至今,這是最難能可貴的,在本地區也是絕無僅有的。據說陶家人在山溝放牧的地方也建有場院,栽植的樹木已有兩三人合抱這麼大了。陶家人還喜歡在庭院種植柳樹,五柳遺風彰顯他們不忘先祖之志。他們沿用的堂號也是“五柳堂”,這與江南金陵、江西等地如出一轍。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陶淵明後裔一支堂號

陶氏文化陶人傳,陶家代代有傳人。陶淵明後裔——宗功後十九世陶瑞珍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她的手藝精湛,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寧夏非遺繼承人。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陶瑞珍在創作葫蘆烙畫

葫蘆刻畫,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工藝美術品,始於宋代,興於明清,因乾隆、紀曉嵐等聖賢名家追寵而得以廣佈民間。瑞珍說,她爺爺爸爸就是葫蘆烙畫的高手,小時候就看著爺爺用燒紅的鐵絲在圓鼓鼓、滑溜溜的葫蘆上刻字、烙畫。從小耳濡目染,對葫蘆刻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時候偷著玩把小手也煬傷了。也許是天賦異稟,抑或是長輩的薰陶,陶瑞珍從骨子裡就有一股靈性。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瑞珍葫蘆畫形象生動

雖然沒有學過一天美術、書法的她,對剪紙、刺繡、繪畫和書法,卻無師自通,各類工藝、美術都搞得有模有樣。憑藉著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和超強的悟性,她掌握了畫、刻、雕、烙等技術,將父輩們的技藝發揚光大。她的葫蘆畫作品:“純、真、老、辣”,用筆頓挫、曲張有致、其線條、刀法處處蘊含著難以預料的變化,給人以無盡的驚喜和韻味。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瑞珍葫蘆畫維妙維肖。

由於她四五十年的刻苦鑽研和艱苦努力,用小小葫蘆,打開了大大世界。從一個農民成長為中外聞名的工藝美術家。其作品獲得全國休閒農業創意精品推介活動組委會授予的全國休閒農業創意精品大賽西北賽區“產品創意優秀獎”;摘得中國(銀川)西北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銅獎;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獲各種獎項四十餘項

作品《平安吉祥》《大吉大利》獲得西北非遺博覽會金獎;被人民美術網、精典生活雜誌社評為“最具市場升值潛力藝術家”;之後她的作品又獲得寧夏農民文化藝術展工藝類一等獎;獲得第六屆全國非遺聯展組委會“蘆刻畫”金獎。中國科協、財政部還為她頒發了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獎牌;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中國科協財政部發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

寧夏有關部門頒發了“葫蘆畫非遺傳承人”金牌。現為中國美協會員、全國婦女手工協會會員、寧夏傳統文化促進會名譽會長、大武口區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石嘴山市瑞寶工藝-葫蘆合作社理事。她的葫蘆刻畫、烙畫、剪紙作品先後得到各省市各類金、銀、銅獎項40多次,並代表我國民間藝術到蒙古國參加了文化交流。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就在這遙遠的邊陲,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地方,一個多才多藝的女子,以自己的堅持與努力,用特殊的藝術表現傳承並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和陶淵明文化。葫蘆本來平凡無奇,有的用來打酒,有的用來裝油,但到了瑞珍手裡,卻化平淡為神奇,真正成了”葫蘆寶‘’。參觀者說,神仙的葫蘆倒出來的是能包治百病的仙藥,瑞珍葫蘆倒出來的是能教化民眾的文化。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瑞氣藝心織錦繡,珍懷福祿寄葫蘆

一個塞北女子竟然成為傳承弘揚陶淵明文化的扛鼎人物,巾幗不讓鬚眉不用說,還真有點讓鬚眉汗顏!陶瑞珍在當地政府的支援下,成立了合作社,帶領周邊30多戶村民種植葫蘆,計劃把葫蘆烙畫做成一個幫助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文化產業,把古老的潮湖村變成城市人嚮往的生態村,讓陶淵明文化繼續在西北發揚光大!

瑞珍業績非常驕人,但品格卻是低調和謙虛,她說,除了黨的政策和各級政府部門引導和推動外,還有陶淵明老祖宗給了我榮耀,是祖輩的流傳的精神和文化支撐我走到今天,而我的身後還站著一批陶家人在為她撐腰鼓氣、指導和支援。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陶瑞珍碩果累累卻很低調謙虛

她還專門邀請了其中的一位,退休後住在銀川的陶常民先生來與我們見面。她說常民叔有學問,給了她很多指點和幫助。我們也向常民先生請教了許多,讓我們瞭解了許多。他是潮湖村走出來的,敘述陶姓在西北的創業史以及潮湖村的發展史如數家珍,對挖掘陶淵明文化,推進鄉村文明建設很有見地。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陶常民贈詩給瑞珍

瑞珍還出示了他的贈詩:

先輩精神不滅

後人名刻在心

葫蘆承恩傳藝

瑞珍精雕乾坤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走進瑞珍的庭院,果樹掩映著茅亭

走進瑞珍的庭院,果樹掩映著茅亭,瓜蔓蔭庇著涼床,幾聲雞鳴, 幾聲狗吠,愰惚間,似乎走進了桃花源中。小庭院與大自然的結合,古代田園與現代家園的碰撞讓人們真正體會到“歸隱田園”的愜意,虛擬理想的生活已經成為現實。看了瑞珍的創業成就 ,藝術展覽,不禁為其孜孜不倦追求藝術境界,創出產業帶領村民致富的精神喝彩,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擬聯一句,以示敬意: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

夜幕降臨,吃過了全是自家種的蔬菜晚餐,仰望夜空,星星清晰明亮,這地方真是星星的家鄉,似乎為潮湖走出來的明星做伴。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

陶家大院庭院幽靜清雅綠樹成蔭

這裡是充滿詩情畫意的塞北農家,涼風習習,全身舒爽,愜意和恬靜是江南人難以夢幻和遐想的詩和遠方!

根據桃源遺老口述整理20210808

瑞氣藝心織錦繡 珍懷福祿寄葫蘆——盛夏訪塞北陶葫蘆